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故事
慈善芬芳飘四海 博爱精神传万家——从刘善弼捐赠看中山慈善万人行辉煌三十年
【作者】曾楚燕 【文章来源】中山市档案局(馆) 【成文日期】2017-02-17 【点击率】1743次

    从历届“中山慈善万人行”义卖活动的小旗、纪念封、明信片、指挥袖章、起步证、捐款证再到慈善万人行纪念工艺品、徽章、奖座,甚至是“慈善万人行”纪念晚会的入场券和记者证,刘善弼老先生关于“中山慈善万人行”的收藏物品有400多件,几乎涵盖了三十年来“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对外发布的相关史料。当初为了收集这些物品,刘老先生可没有少花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经常穿街走巷,逛遍了中山的老墟旧市。他说:“我这些东西来源于社会,是时候也该回归社会了。”今年年初,在慈善万人行活动30周年举办之际,刘善弼老先生与他的爱人黄少梅女士把这些藏品无偿捐赠给了中山市档案馆。
    持续了30年的中山慈善万人行,是中山乃至国内慈善事业发展史上一道亮丽而坚实的里程碑,她以全民公益的力量,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用三十年的坚持和发展,锻造出了享誉国际的中山慈善品牌。当历届“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的各式小旗铺展在工作人员的面前的那一刻,它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静静地向笔者诉说着三十年来“中山慈善万人行” 发展的辉煌历程。

 


2007年中山慈善万人行兴中道上的游行队伍全景。

 

    为善而聚,因爱成行
    “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的创办源于一次敬老活动。1987年年底,中山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娱乐升平迎太岁,太平盛世敬老人”的号召,文化人率先响应,于是一群中山文化工作者来到福利院探访孤寡老人。本是暖心的探访,慰问组成员出来后却感到了阵阵心酸。残旧的老屋,破败的窗户,部分墙壁还似有裂痕,破旧的福利院在冬日的冷风中也一如脆弱的耄耋老人,摇摇欲坠。老人们见到慰问组成员为他们准备的表演节目和慰问品感动不已,热泪盈眶,更有老人家在寒冬中颤抖着呼叫“毛主席万岁”!这更深深地触动了当时的慰问组成员。他们意识到,彼时中山经济发展刚取得了巨大进步,当改革开放的喜悦成果飘然而至,人们逐渐踏上富裕道路时,在社会上的一些角落还亟需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于是,当有人提出“敬老万人行”这个慈善义卖募捐活动方案的时候,很快就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更令人惊喜的是,此次活动中,市民的参与度与热情度远远超出了组织者的预期。寒假返乡的大学生主动申请参与义卖筹款;活动所需要的三轮车工友主动提出义务搭载;民间舞龙舞狮等艺术队伍也热心公益,免费为游行活动表演助兴;市民朋友纷纷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一份小小心意……

 


1988年“敬老万人行”活动中的志愿者留影。


    1988年2月15日,农历年廿八夜晚,大型社会公益活动“1988中山敬老万人行”,在中山石岐举行。敢为天下先的中山人就这样开始了第一次以步行敬老、义卖筹款为目的的“1988敬老万人行”活动。市区210个单位,共1万多人参加了游行,这次活动共筹得善款7.2万元。

 


1988年“敬老万人行”活动现场。


    一切就从这里开始!以游行的方式募捐善款,帮助孤寡老人, “1988中山敬老万人行”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慈善事业来说,实属国内首创。刘善弼老先生通过大量的史料,向我们展示了慈善万人行一年又一年的点点滴滴,即使是1989年国内政治气氛的影响,抑或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经济影响,“中山慈善万人行”至今悠悠三十载,从未间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笔者想,这份坚持与爱心不止是源于那古老的追求,更源于深深根植于中山传统文化底蕴中的博爱精神。他们为善而聚,因爱成行,这是最柔软却也最坚韧的力量!

 

    行慈善之壮举,展时代之胸怀
    当爱在春夜的大街上流淌,人们就给它起了个美好的名字——“慈善万人行。”1989年开始,“敬老万人行”正式更名为“慈善万人行”。爱的种子一经种下,从此便生了根,发了芽。此后,每年的慈善万人行筹款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1990年慈善万人行筹款金额破百万,1994年筹款金额达3000多万,至今发展到每年逾5万人参加巡游,过百万人捐款,今年的慈善万人行认捐款物更是达到1.01亿元,创历史新高!从仅仅7万余元的善款到如今破亿的历史新高,则组数字不仅见证了中山经济腾飞的三十年,更见证了中山慈善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飞跃发展的三十年。

 


1989年,“敬老万人行”更名为“慈善万人行”。


    通过历年来活动小旗的标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慈善万人行的活动宗旨逐渐扩大,涵盖的慈善筹款项目也越来越多。30年来,该活动共筹集善款超过12亿元,资助建设颐老院、启智学校(弱智儿童学校)、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博爱医院,创办了颐乐楼及红十字会诊所、中山血站、中山急救中心等60多个公益建设项目。
    当然,善款的来源,除了来自于普通人民群众的爱心捐献,还有赖于中山各企事业单位及广大海外侨胞的慷慨捐赠。首届“敬老万人行”慈善活动发起后,全国先进企业中山糖厂率先响应,捐出善款300元,随后一呼百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数百单位踊跃捐输。

 


1994年筹建博爱医院省澳名伶曲艺义演纪念座
 

1994年筹建中山博爱医院捐款纪念
 
    1988年“敬老万人行”的壮举传至海外,深深打动了海外乡亲。从1989年起,在慈善万人行的捐款名单中,就出现了不少旅港澳乡亲,特别是1994年,慈善万人行的主办单位提出筹款建设一所现代化的、具有福利性质的“博爱医院”时,中山海外乡亲们的捐款总额数从往年的十几万跃升至110多万元。
 
 

1991年慈善万人行活动中的澳门中山隆都同乡会队伍。
 

2006年慈善万人行游行队伍中的外国友人。


    每年的游行队伍中,海外侨胞队伍都是万人行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的慈善万人行活动,他们都不远万里,回到家乡,只为热心公益,支持家乡建设。近年来,在游行队伍中,笔者还可以看到不少外国友人的身影,还有那操着五湖四海乡音的新老中山人们,他们热情地挥动着小旗,洋溢着甜美的笑容,与中山这座温暖的城市紧紧相拥。这一刻,无分肤色,无分国籍,无分户籍,欢乐、包容、和谐、慈善、博爱的中山精神已经深深烙在了人们的身上。经过30年的发展提高,中山万人行活动已经成为中山最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文化品牌,她向世人展示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散落在故里的慈善与博爱之花,以及包容开放的时代胸怀。如今花开正艳,四海飘香!

 

    活动与艺术有机结合,精神与文化比翼齐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除了首届“慈善万人行”在除夕前夜举行,其余历届万人行活动都在春节期间举行。1989年至1999年在正月初七“人日”举行,2000年始,定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如何将这个慈善活动办得更加出彩,既能宣传慈善事业,又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关注?首届“慈善万人行”的活动策划者们就想到,把慈善活动与传统民间艺术结合在一起,办一个喜喜庆庆,年味十足而又有意义的游行活动。游行当晚,来自各地的民间艺术队伍最为耀眼,他们走走停停,一路上尽情展现其才艺,仙鹤遨游,彩凤飞舞,醒狮欢跃,金龙腾跃……精彩的表演把游行活动推向高潮。

 


1988年,敬老万人行活动现场中的舞龙表演。


    一直以来,“慈善万人行”活动不断丰富,与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相结合。实践证明,慈善万人行活动的开展,给了民间艺术复苏和发展的契机。飘色、火龙舞、醉龙舞、麒麟舞等中山本土的民间艺术,本已濒临承传无人的窘迫局面,在慈善万人行活动中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在博爱精神的感召下,沉睡多年的民间艺术队伍从梦中猛醒,自动请缨,争先恐后地从乡间涌进城区,涌进万人行的行列,以崭新的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段,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重展风姿。

 


2008年中山慈善万人行队伍中的民间艺术——长洲社区传统的醉龙。
 

2008年中山慈善万人行游行队伍中的民间艺术——舞鹤。
 

    历年来,崖口的飘色、麒麟、布绣、秋千,古镇六坊的云龙,东区牛起湾和郊区张溪的金龙,沙溪象角的沙龙,冲头的银龙,申明亭的鹤舞、凤舞等等,都让市民大饱眼福。“慈善万人行”发展至今,不仅是一项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同时也是一场盛大的传统民间艺术大赏。通过社会公益事业与传统文化艺术活动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对中山优秀民间艺术的发掘、整理工作,让古老的民族文化在新时代展示出崭新的精神与艺术风貌。

 


2013年中山慈善万人行游行队伍中的民间艺术——崖口飘色。


    一个小小的捐款证,一个简单的起步贴片,许多人对此也许并不以为意。然而总有一些像刘老先生这样的收藏爱好者,他把中山人们的爱心表彰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大至奖座、奖章,小至小小的纪念封、起步贴片,刘老先生对慈善万人行的收藏以时间为轴,以物为载体,以爱作装饰,组成了一幅中山人30年博爱精神传承与发展的历史卷轴。

 


1988年敬老万人行义卖小旗(复印本)
 

1989年慈善万人行纪念封
 

1992年慈善万人行起步证及捐款证贴片
 

刘善弼老先生收藏-慈善万人行纪念品:小红伞及纪念奖座。


    刘善弼老先生说自己理想的角色转变就是希望从一个收藏的爱好者到历史文化的服务者。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见证慈善万人行的辉煌三十载,所以一定要这样一个人或是角色可以认真记录和收集那三十年甚至是未来每一年的变迁和印迹。刘老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中山市档案馆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笔者同样期待,在慈善万人行40周年、50周年,甚至百年纪念的时候,人们看到这些史料,会笑着说:“看,这就是中山这座城市的温度,热情、和谐、善良、博爱,我感受过,我知道。”

上一篇: 中山慈善万人行30年照片精选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孙中山在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