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穆晓莹 【文章来源】中山市档案局(馆) 【成文日期】2016-11-18 【点击率】1889次 | |||
中山方言中,经常听到某某人说,“被人叫去做咕喱”,“惨过做咕喱”。“咕喱”就是“苦力”的意思,泛指一切辛苦的体力劳动。但在旧时,“咕喱”却是一种专门的职业,而且还要分等级,这种职业就是码头工人。
《中山市志》记载,上世纪20年代,石岐开辟马路和建筑长堤码头后,省、港、澳商人来往日渐频繁,每天往返岐江河的花尾渡、木驳船四五十艘,大量的物资云集于石岐长堤码头,码头搬运装卸行业随之发展兴旺起来,但该行业一直为恶势力所操纵。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码头工人被称作“伕力”,经常受到地痞流氓的压榨。这些势力组成 “伕力社”,用威迫利诱的方法,将百多名“伕力”组织成“起卸工会” “廿四友”的行会组织。又把起卸工会的人,分作3个等级,属于他们的人称做“大马”,为一等;码头的装卸工称作“二马”,即二等;散工称做“二三街”,即“咕喱”(苦力),为第三等。 大马垄断码头的货源,全部由他们包揽,其他人不准插手,只有他们干不完的情况下,才以收取50%以上的运费为条件,转让给“二三街”。在这种情况下,当年码头工人的状况苦不堪言。解放后,码头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逐步组织起来,成立了中国搬运工会。后来中山县总工会派出工作队,通过发动群众,彻底推翻了那些压榨工人的行会组织。 随着码头恶势力被打倒, “大马”“伕力社”“二三街”这些词语便逐渐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只留下“咕喱”一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