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陈锦君 【文章来源】中山市档案局(馆) 【成文日期】2016-08-23 【点击率】1676次 | |||
“专车新政”终于来了,喜大普奔!网约车是个新鲜事物,可你知道吗?传统出租车在中山已经发展了一个世纪之久!
提起出租车的前世,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骆驼祥子》中的黄包车。
在1921年的石岐街头,总能看到人力黄包车,当你在路边东张西望的时候,黄包车师傅会走近询问你,他们只是想把你拉到你想去的地方,赚点力气钱。 现今,当你走近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的入口处时,你的目光会被一个古色古香的铜制雕塑所吸引,这是一个反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山街头小景的雕塑:一名人力车夫拉完黄包车停了下来,车旁一位衣着光鲜整齐的绅士正欲上车。整座的雕塑,唤起了人们对黄包车的遐想。
据馆藏资料记载,黄包车是一种手拉人力车,起源于日本,也叫东洋手车、车仔,大约于清末民初时期传入中国。1921年,中山开始有手车公司,从澳门订购了240辆黄包车,当时承包一辆“车仔”需交按金20元,每天再交5毫租金。自此,黄包车逐渐成为中山一种时髦的交通工具。
1950年以后,黄包车逐渐被脚踏三轮车和机动三轮车取代。 2014年2月28日,在中山有着近70年历史的三轮车退出历史的舞台。从手拉人力车到脚踏三轮车,再到机动三轮车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山日新月异的变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