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伟 中山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女,1972年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第四期市管优秀专家、拔尖人才。2001年评为“十佳记者”,2003年评为市劳动模范、十杰市民,2004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评为省优秀新闻工作者,2006年获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热爱新闻事业,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深入实际,勤学习,勤思考,精钻研,敢创新,乐奉献,采写大量主题深刻、手法新颖、反响强烈、指导性和感染力的作品。12年来获国家和省级新闻、专题类奖35项,其中国家政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省级政府奖一等奖9项和二等奖8项,市级奖60项。1999年采编的长消息《中山农民致富后的新追求》获广东新闻奖一等奖,并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实现中山新闻界此奖项零的突破。次年任主要编导、撰稿和制作的专题片《中山百年人居》获全国第五届“金桥奖”二等奖。2001年,长消息《乡镇民营企业多了“洋打工”》获中国广播电视奖二等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专题片《美丽人生》获省“南粤金鹊奖”一等奖。2003年,采编的2件作品获广东新闻奖二等奖。2004年撰写论文《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看电视新闻敏感》获广东新闻奖新闻论文奖二等奖。2005年,论文《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不容忽视》获第七届广东省广播电视学术论文二等奖。
卫 敏 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女,1961年出生,大学文化,副主任医师。曾获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和十杰市民,2004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奋斗10多年,担任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后,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的新业务、新技术,开展肝穿刺活检查,对提高肝病诊断的准确性、判断愈后观察治疗效果起到重要作用;开展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查为临床判断肝病慢性化程度,预测早期肝硬化提供重要依据,为中山地区重症肝炎治疗开辟新治疗途径。作为专业科室学科带头人,身先士卒,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全力救治生命垂危的患者,为中山救治传染病搭建良好平台,为成功控制非典型肺炎(SARS)奠定基础。2003年1月初,在抗击“非典”疫情战斗中,率领全市唯一的传染病防治专门科室的医务人员奋战在第一线,依靠科学,运用先进的诊疗技术,使感染的病人全部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医务人员也无一例受感染。
张桂祥 市蒂森电梯有限公司制造部经理。1963年出生,大学文化,工程师。2003年获市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2000年6月入公司后,重新规划实施电梯、扶梯生产制造流程,制定异地定期评估员工绩效方案,生产率提高30%。提出定期处理库存呆滞物资,完善业务流程,建立量化业绩评估标准,使仓库年度盘点账实差小于1.5‰。主持成立扶梯客户服务团体,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亲自带队到关键工地现场解决技术问题,使电梯发货流程出现的缺件率由2年前的24%降至4%。重视主管、骨干员工的业务素质教育,鼓励骨干员工积极参加职业培训,2年内为公司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善于激励员工为客户、企业和自身而热情工作,显著提高企业效益。
黄永波 市杰士美电子有限公司制造部经理。1972年出生,大学文化,工程师。2003年评为市劳动模范,2006年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1997年起任工模部模具设计工程师,努力钻研模具理论知识,逐渐精通各类塑料模具设计,2年内为公司设计各类模具200余套。自行开发能与外地购进的21PIN端子和F61针片等精密连续五金模相媲美的新型模具,并不断改进生产工艺,节省模具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依赖进口精密连续五金模的难题。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使公司的模具产量、质量及模具开发管理跃上新台阶。在负责新产品立项、设计资料管理、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时,对产品机械结构、外形等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参与改进产品质量,通过因特网(INTERNET)向公司提出新项目开发建议,主持公司电脑联网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黄华任 中山三乡公路养护所所长。1958年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公路养护技师。1997年被评为全省公路系统“十佳”养路工、市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评为市劳动模范、省公路系统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004年获“十杰市民”称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中共中山市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2006年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三乡公路养护所养护公路里程57.13公里,有国道、省道、乡道,是连接珠海和澳门的交通主干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敬业奉献,以道班为家,甘当“铺路石”,苦干、巧干加实干,排涝抢险一马当先。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改革公路养护内部体制,制定养护承包细则,运用经济手段实行岗位考核,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坚持科技兴路,建立公路病害数据库,根据公路损坏的数量、损坏的严重性、交通流量等分析病害原因,制订养护对策,加强预防性养护,延长公路寿命。组织设计施工,整治公路沿线水沟缺陷节省资金9万元,解决雨水浸路行车难问题,确保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管养的公路路面平坦,路容美化,交通畅顺,年末好路率达100%。
罗 炜 中国联通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计费与信息系统部业务支持中心主任。1973年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工程师。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广东国信通信有突出贡献人才称号,2003年评为市劳动模范,2005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1994年大学毕业后到市邮电局寻呼公司工作,成为公司技术骨干。在工程维护部任技术主管、高级主管、经理助理等职,负责公司的工程维护工作。2000年入中山联通计费与信息系统部工作,任工程维护和业务支持中心主任,组织完成中山联通193长途计费系统、1001综合客服系统、公司办公楼和营业厅综合布线与计算机网络、代办点接入等工程建设和维护任务。坚持服务至上理念,全面支持业务部门工作,组织部门员工通过热线电话和电子工单解答业务人员提出的问题。撰写各种业务知识和操作流程文件,开发无纸工单处理、业务查询等系统,编写各种计算机程序简化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谭涛立 黄圃镇横档村农业技术员,香蕉专业户。1948年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获评为市农村党员、干部学技术、用技术“百佳”个人,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先进个人,镇优秀党员,横档村先进党员等,2003年评为市劳动模范,2006年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耕作香蕉地50多亩,自办香蕉育苗场1个,年收入30多万元。不断钻研农业生产技术,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确立“光自己富不是真正的富,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的理念,购买电脑上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指导农户搞好产品流通,把多年种植香蕉的经验传授给来学习取经的村民。在其提议下,村办起成人学校,组织村民学习,亲自讲授种植香蕉和鱼类饲养技术,带动全村掀起种植香蕉的热潮,种植面积从400亩扩至7000多亩。2002年,全村农业产值8378.45万元,人均分配5813元。为搞活村经济,牵头组织120多艘机动艇收购香蕉外销,协助村委会建设好路桥,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贺优琳 中山纪念中学校长、党委书记。1955年出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2002年评为广东省教育专家、国家级骨干校长。2003年11月评为市管专家和拔尖人才和十杰市民,2004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1984年起先后在4所中学任校长,评为南昌市十杰校长。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与改革创新。1996年任纪中校长后,构建和逐步完善“中山精神+现代素质”的办学模式,营造团结开拓、催人奋进的氛围,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轨道,教学质量稳居省、市前列,高考升学率多年稳定在90%以上,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学科竞赛在短期内成效显著,五大学科全国竞赛一等奖人数和保送生人数连续4年位列全省第二。学校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的“三高”德育网络,建立五大德育基地,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成为中山教育的著名品牌,纪中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广为传播,学生与家长以进入纪中读书为最高目标,并以此为荣。
黄汉棠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局长。1955年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工程师。2003年评为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杰出管理者、中国优秀企业家,2004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坚持“政府放心、客户满意、员工快乐”的经营理念,带领全体职工克服困难保障电力供应,实现人身、电网、设备事故为零的工作目标。企业资产经营、安全生产、廉政建设等考核成绩名列全省第一。推进需求侧管理,加强调度运行与可靠性管理,挖掘地方发电潜力,确保中山用电高峰期的电力供应。创新服务内容,推出全市电力供需信息发布机制、手机短信服务等措施,做到缺电不缺服务,限电不限真情、客户综合满意率98.32%。实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实施任职考核制度。统一财务管理,实时监控,使供电成本的增长低于售电量的增长。主持制订的《供电企业网络化财务管理》获全国电力行业和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无违纪、无邪气和预防职务犯罪活动,跟踪监督招投标等重要经济活动。带领该局获评为全国用户满意服务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