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故事
均安隆米机与李德联
【作者】萧嘉 【文章来源】《中山侨刊》 【成文日期】2005-09-09 【点击率】1765次

香山最早出现电机米,约在1912年,当时是由溪角旅港乡亲刘某开设的碾米作坊“卫生公司”经营此业。但发展较著经营较久的乃是石岐人李德联的“均安隆”。
   
碾米业最初出现时,乡人少见多怪,纷纷议论用机器和电辗出来的米,食后会否带来不良影响,有损健康?为此,李德联亲自带领同僚在均安隆店前,用电机碾出的米煮饭吃,演示米机米对健康并无害处,取得市民的信任,从此碾米业蓬勃兴起,减少了人力舂米的劳苦费神,效果亦大大提高,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件大事。
   
李德联更有过人的生意头脑,他大量购进围口的禾田,雇用长短工役耕种,建立船队运输粮谷,添置了碾米机器,使田地的水稻种植、收割、运输以至碾米、送货形成“一条龙”作业,不至失误脱节,使李德联及均安隆米机声誉传遍珠三角。1938年中山县商会第二届委员会推选李德联为主席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德联投资兴建思豪酒店,供港澳同胞及归国华侨回乡入住,还鼎力出资重建石岐电厂,恢复县城电力供应,同时利用世兴学校校址,办起“商会德联夜校”,第期招收学员100名,所有书籍文具均由李德联捐赠,学校办了4年之久,对我邑平民教育产生良好的影响。
    1948
年,中山县商会举行战后的成立大会暨监理理就职典礼,李德联出任理事长,中山县商会于1949年积极与解放军先遣队人员黄旭、黄乐天等洽谈中山解放事宜,组织了各界人士迎接解放军入城盛事。

上一篇: 半个世纪前的电影院 【关闭窗口】 下一篇: 话说“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