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故事
半个世纪前的电影院
【作者】刘居上 【文章来源】《中山桥刊》 【成文日期】2005-08-01 【点击率】1506次
                      

在半个世纪以前,电影和戏剧是很受欢迎的文化娱乐项目。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其实也没有更多的选择(电视、V CD等都还未发明,收音机也不普及!)
   
溯本追源,早在2 0 0多年前,戏棚、戏台、戏堂已遍布中山城乡。但直到大约在19191920年间, 中山才有了第一家电影院“天外天影画部”。其实, 电影在二十世纪初才传入中国,因此,这家由郑彦闻(中山濠头乡人,广东省参议员,《香山仁言报》“总理”)用他亲戚杨某从美国带回的一台电影放映机创办的电影院,在国内已经算是相当早的了。该电影院位于石岐孙文中路龙母庙街口,由民房前厅改建而成。这是一个小得不可再小的电影院,座位总数只有3 0多个(楼上、地下各一排座位),经营了总共十年,放映的影片大都是8-16毫米宽的无声默片,由“解画员”现场讲解影片内容,  以墙壁为银幕。
   
中山的首间综合性戏院,应数1 9 1 4年建成的泰东戏院(后改名为模范戏院、红旗电影院),位于石岐孙文西路大庙下大笪地。最初专营上演戏剧,1 9 3 0年起兼放映电影。共有座位约2 0 0 0个,也曾有美国波士顿大魔术社、苏俄怪兽陈列等在此演出或展览。沦陷期间,  该院曾遭侵华日军毁坏,只剩下“断壁残垣”, 成了日军的临时军马场和流浪饥民的集居点,抗战胜利后才于1 946年重建。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山的电影放映业十分兴旺,城乡各地共有戏院和电影院1 0多间,如石岐孙文西路的中山大戏院(后改名人民电影院)、孙文中路的中华戏院、悦来路今金都城商场所在地的新新戏院、悦来上街口的青年电影院、孙文中路国民党县党部礼堂(今水利局)的新世界戏院、孙文中路仁山广场(今中山纪念堂)内的利大戏院、孙文中路照壁街内的大观影画戏院、石岐湾底龙王塘的建国大戏院(用竹杉措葵叶盖顶的大棚开办)。此外还有小榄的同乐戏院、岭南戏院、三乡的娱乐戏院、沙溪的国际戏院,黄圃的黄圃戏院等。
   
现附一张昔日的模范戏院“戏桥”(电影介绍,一般印刷成32开,用白报纸印),让读者可以想像当年的电影放映。由于受欢迎,所以当时电影的放映场次较多,一般每天可以放映三到四场,分别是中午十二时、下午二时、六时半和八时半。

上一篇: 裕成油榨与麦子英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均安隆米机与李德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