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年鉴 > 政法
公安(2012)
【作者】中山年鉴编撰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3》 【成文日期】2012-12-01 【点击率】1066次

【公安概况】 2012年,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以党的十八大安全保卫工作为主线,推进平安中山和平安警队建设,开展全民治安工程、“三打两建”、“南粤亮剑012战役”等专项行动。全市全年交通四项指数全面下降,火灾事故保持平稳,未发生重大交通和消防安全事故及重特大涉警信访案件。2012年是公安制度建设年,市公安局新建及修订制度29项,梳理50项现有制度,形成5大类共80项制度的《中山市公安局制度汇编》并贯彻落实。中山市公安局驻东区兴中道26号。


【打击刑事犯罪】 2012年,全市各级刑事侦查部门围绕平安中山、十八大安保等中心任务,打击各类突出刑事犯罪。全市立刑事案件55655宗,破12767宗(含积案957宗),分别比上年上升237.06%和7.19%,抓获犯罪嫌疑人8258人,上升10.09%。重点开展反恐维稳工作及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等专项行动,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其中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专项行动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南粤亮剑012战役”刑侦考核排名全省第二。以打击欺行霸市带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年打掉并依法判决恶势力团伙42个。通过开展“灭枪”专项行动,破获各类涉枪案件52宗,缴获各类枪支86支、子弹2万发。受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和爆炸、投毒、放火、抢劫、强奸、绑架致人死亡8类命案73宗,破68宗,破案率93.15%。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立24宗,破25宗(含积案1宗),连续3年实现现行案件全部侦破。破获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电信诈骗犯罪案件314宗,比上年上升22.66%,直接追回或冻结赃款130万元。推进刑事技术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在全省县区级技术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中,中山市于2009—2012年连续4年获第一名。


【打击经济犯罪】 2012年,全市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立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337宗,破案1103宗,分别比上年上升173.98%和194.13%;涉案金额9642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343万元;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534名,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782人,上升97%;逮捕518人,上升112.3%;移送起诉634人,上升75.2%。开展“粤安12”行动,组成专案组做好公安部督办的“12·24”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广东省公安厅督办的“11·25”诈骗案和“12·1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指涉及众多受害人,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打击行动,破获经济犯罪案件140宗,立侵犯知识产权案40宗,破27宗,抓获嫌疑人75人,刑事拘留56人,逮捕10人。开展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专项行动,全市立经济案件1028宗,破案723宗,立案数和破案数分别增长189%和198%;发起全国集群战役2次,侦破路某等人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案等公安部督办案件2宗、广东省公安厅督办大要案件6宗;参与侦办全国集群战役12次,市公安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破案会战”成绩突出集体。组织开展预警防范经济犯罪宣传,通过举办“5·15”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防范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宣传月等活动,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治安管理】 2012年,全市公安机关强化危爆物品治安管理,加强对危爆物品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和流向监控,督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开展缉枪治爆、公务用枪安全检查、查缴非法烟花爆竹、收缴社会面闲散枪爆物品等专项行动,收缴各类枪支113支、子弹19367发(含铅弹)、仿真枪98支和管制刀具325把;破获非法持有、贩卖、私藏枪支弹药案件44宗,刑事拘留27人,逮捕19人。落实行业场所治安管理,按照娱乐服务场所等级化管理要求,对娱乐服务场所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组织或参与针对娱乐场所的联合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做好旅业审批工作,落实旅业住宿登记制度,全年全市在特种行业(指工商服务行业中所经营的业务内容和性质特殊,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易发生治安灾害事故,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行政法规,由公安机关实施治安管理的特定行业的总称)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70人。加大涉黄涉赌问题整治力度,通过发动群众、网上作战等方式,组织开展“铲赌患·正风气”等行动,查处涉赌案件2946宗和违法犯罪人员9338人,其中查处治安案件2863宗,立刑事案件83宗,破78宗;查处涉黄案件352宗和违法犯罪人员778人,其中查处治安案件278宗,立刑事案件74宗,破71宗。做好打击防范传销工作,协调工商等部门开展4次全市性的出租屋统一清查整治行动和中山市露天场所打传专项行动,捣毁传销窝点43个,解救涉传人员28人,刑事拘留4人。打击公交扒窃违法犯罪,全年全市破获各类涉公交案件385宗,打掉违法犯罪团伙36个,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24人,其中刑事拘留77人,劳教6人,行政拘留40人。强化重点单位(部位)治安防控,开展“保要害、除隐患、强基础、促平安”专项行动,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提升重点要害单位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控水平。做好平安校园建设,开展每间中小学校园周边设立一个治安岗亭、每间中小学校园门口安装与一个公安110报警连接的紧急按钮、每间中小学校建立一支护校队、对每支校园保安队进行一次系统培训的“四个一”工程,增强全市中小学校人防、技防、物防的水平,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和意识。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制定工作指引,加强与卫生部门、重点医疗机构协调配合,依托医院警务室,加强医疗机构的治安防范工作。


【缉毒禁毒】 2012年,全市破获毒品犯罪案件983宗,比上年上升8.98%,破案绝对数名列全省第6名,抓获犯罪嫌疑人993人,上升3.98%;缴获各类毒品171.265千克,下降77.72%;送强制隔离戒毒2659人次,完成省公安厅下达的指标任务的177.3%,收戒率比去年上升7.6%,吸毒人员查处率32%,收戒率和查处率均排名全省第二。开展娱乐服务场所涉毒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查获涉毒娱乐场所29间,其中责令停业整顿10间,吊销牌证5间。


【警卫和重大安保工作】 2012年,全市公安机关完成各类警卫任务210批次,其中一级(含加强)7批次、二级(含加强)40批次、三级80批次,市委市政府等交办的级外任务77批次,重要会议及活动6场。完成春节烟花汇演、中国(中山)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归侨迎春暨全民修身侨界同行启动仪式、第25届中山慈善万人行、2012年度“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暨招才引智合作交流会、中山(石岐)休闲旅游文化节、第七届中国(中山)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首届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全国青年迎青奥绿道健身长跑活动暨中山市第十三届体育节等大型活动保卫工作209项,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监所管理】 2012年,全市公安监管场所新收押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6355人,其中看守所9074人,拘留所14713人,收容教育所5人,强制戒毒所2269人;监管医院办理体检2086人次,住院294人次。开展“两防一退”(指防事故、防非正常死亡、退出舆情关注热点)工作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确保监所安全文明。开展以进家庭、进辖区、进学校、进网络、进企业,建共识、建机制、建平安、建和谐、建形象,访问民情、访察民意、访排民忧和评议工作、评查问题、评选先进为主要内容的“五进五建”促“三访三评”活动,全年全市公安监管部门走访学校5所、家庭15个、社区8个、企事业单位12个和基层执法单位6个。发挥监所的违法犯罪信息库和打击犯罪重要战场的职能作用和阵地优势,获取各类违法犯罪线索441条,协助侦破刑事案件484宗,发现在逃人员15人。探索和尝试所院协作的社会化模式,与市级医院开辟医疗绿色通道,为病人就医和快速转诊提供便捷的条件,改进第二人民医院南区分院及监所医疗条件,落实新收入所人员的五项体检(即五项健康检查项目:血压、血常规、心电图、B超、胸片)工作要求,促进监所医疗社会化改革。


【出入境管理】 2012年,出入境管理部门完善出入境便民电子综合服务平台,以窗口建设为重点,推出多项便民服务举措。全市24个镇区公安分局分别成立出入境管理大队,开通受理点便民服务,增设电子普通护照受理权限,方便群众办理证件,全年受理电子护照申请3.8万份。完成港人超龄子女赴港定居专项工作,受理港人超龄子女申请520份。受理并审批内地居民出入境证件、签注112.6万证次,批准赴港澳地区定居申请1386人次。受理并审批境外人员证件、签证11846证次,其中受理并审批口岸出入境证件1589证次。查处境外人员“三非”(指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案件609宗718人,其中外国人“三非”案件337宗446人。


【户政管理】 2012年,全市启动城乡户籍登记制度改革(简称“户改”),市公安局配合市政府做好户改前期筹备和配套政策制定等工作,落实工作经费、工作设备和户口簿订购等。6月,中山市政府制定《关于实施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确定将本市户籍人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逐步统一全市城乡居民的福利待遇和基本公共服务。8月15日,户改正式启动,全市开展统一换发《居民户口簿》工作,63.7%的农业户籍人口需要转化,总人数接近100万。至12月,全市以集中换发的方式换发户改户口簿42万本。改革体现“一变三不变”和“一个逐步统一”两个特点。“一变”是指取消户籍类别,自2012年7月1日起,凡中山市户籍居民及其新出生或收养子女、市外新迁入户人员,按实际居住地统一登记或改登为中山市居民户口,取消原有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自理口粮户口、地方城镇居民户口和区镇包销户口的户籍类别。“三不变”即实施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后,原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不改变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不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明确的权利和义务;标注农业人口的户籍居民,继续适用农村居民生育政策。“一个逐步统一”即实现原农业户口人员的民政、计划生育、教育等福利待遇和城镇居民统一。按照公安部关于2013年开始一代居民身份证(简称“一代证”)停用的工作要求,做好未领二代居民身份证(简称“二代证”)16周岁以上人员及持一代证人员申领、换领二代证工作,全年制发二代证121643张和临时证32601张。落实户口管理工作,全年全市受理出生入户登记17940人,大中专招生入户385人,各类户口迁移14682人(其中积分入户1200人,积分制入户家属随迁1438人),项目变更1412条,注销户口2950条。推出节假日户籍办理服务举措、临时身份证节假日轮值制证制度;开辟紧缺适用人才、高技能人才入户绿色通道,提供首站受理、首站取证的“一站式”服务;会同流动人口管理部门修改完善积分管理规定,调低高学历分值比重,增加义工、举报违法犯罪、见义勇为等积分项,允许用人单位派驻中山分支机构人员申请积分入户等。


【边防管理】 2012年,中山边防部队统筹推进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爱民固边战略、创新边防社会管理和部队正规化建设等工作。侦破“9·08”特大贩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缴获冰毒1641.5克和K粉403克。查获走私案件38宗,涉案金额835.4万元,其中走私电子产品、香烟、珍稀野生动物案件6宗,案值610万元;走私成品油案件32宗,查获走私成品油281.71吨,案值225.4万元。破获偷渡案件3宗,抓获组织运送者1人,偷渡人员15人。密切警政警民关系,开展大走访活动,为驻地群众排忧解难,辖区群众满意度达96%。开展队伍正规化建设,采取明察暗访、重点抽查、视频检查等方式,到部队营区、辖区开展现场督导。加大车辆管理力度,杜绝酒后驾车、违章行车、驾驶无合法产权车辆等问题发生,部队连续4年实现安全无事故。


【消防管理】 2012年,全市发生火灾196宗,死亡4人,受伤9人,直接财产损失780万元,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社会面火灾形势保持平稳。市公安消防部门接警出动约6000次、警力8万人次,抢救和疏散被困人员2200人,抢救财产价值3亿元,成功扑救阜沙镇中山东凌威力电器有限公司“11·12”火灾和完成多次抗击台风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创新研发中山市社会消防安全智能管理系统,按照全市行政区域划分24个镇区为24个大网格,各社区、行政村为278个中网格,自然村、街道为1096个小网格,从社区工作人员中按年龄、文化程度等筛选配备1000名基层网格员,并为每名网格员配备具备500万像素照相功能、GPS卫星定位系统的智能手机,实时传递检查信息、监控卫星定位、短信直接下达专项行动和节假日防火信息,查看辖区火灾隐患及检查动态等,推行以基层消防工作监管对象、责任人员、隐患排查、隐患整改、考核奖惩为主要内容的“五落实”政策,破解网格化管理难题。落实火灾隐患有奖举报和消防志愿者积分入户制度,全年发放举报奖励258.8万元,有52人获积分入户资格,42人成功为子女申请积分入学。推进消防队伍建设,年内新增古镇、东升和沙溪现役消防中队3支、东区办事处专职消防中队、执勤点8个及专职消防队员140人,东升镇高沙社区、沙溪镇云汉村、古镇镇古壹村3个社区(村)消防安全站优化升级为小型消防站。推行精细管理,落实条令条例和正规化建设试点精神,规范部队执勤、训练、工作、生活的“四个秩序”,实现无亡人责任事故、无刑事案件、无自杀事件、无违反“五条禁令”、无严重违纪的“五无”目标。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2012年,全市发生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1884宗,死亡297人,受伤2076人,直接经济损失265.39万元,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比上年下降4.8%、0.67%、5.16%和6.55%。发生1起死亡3人的交通事故,未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交通事故。加强机动车驾驶人管理,加大对重点车辆管控力度,规划、调整路口信号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击酒后驾车、客车超员、货车超载、疲劳驾驶、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全市主干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重大节假日期间道路无拥堵现象。启动智能交通二期工程和镇域交通监控设施监控道路交通,应用“警务通”移动警务系统执法,构建厂企、社区交通安全服务站互联网平台。完成驾驶人技能考试电子评判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推出驾驶人考试自主预约和交通管理业务自助服务终端机,开通车辆管理电话服务平台、网上办证大厅、一窗办结等服务,开通5家4S店机动车注册登记服务站,方便群众进行车辆登记上牌。全年全市受理机动车注册登记52703宗,考核驾驶员35.62万人次。


【公共网络安全管理】 2012年,全市公安机关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模式,打击互联网违法犯罪活动,防范有害信息传播扩散,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和推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高网络管控和防范能力。全年侦破网络违法犯罪案件156宗,比上年增长15.56%,抓获犯罪嫌疑人389人,增长9.44%。其中,破获公安部督办的“7·26汇牛网网络传销案”、“会战一号”假冒名牌手表案等重特大涉网案件。


【110接处警和巡警工作】 2012年,中山市110报警服务台受理、处置各类报警140万起,日均4049起,比上年下降7.64%。其中,涉及刑事方面34974起,下降9.18%;治安方面71596起,下降10.89%;各类纠纷34265起,交通事故1880起,火灾5807起,公民求助97410起,其他报警189258起。救助群众39万人次,抢救伤病人员1500人,查找走失人员21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7人。妥善处理各类警务投诉184宗,增长33.3%,全部办结。广东省治安卡口系统发布预警信息总数1638条,有效预警数178条,下达指令数178条,成功拦截车辆43辆。全市巡(特)警部门破获刑事案件1997宗,查获治安案件5351宗,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2277人,缴获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180万元。


【警务督察】 2012年,市公安警务督察部门履行督促、服务、查纠、防范、保障、整改、提高等职责,推进各项公安工作顺利完成。落实行政首长担任督察长和派出督察制度,筹建成立6支派出督察队。8—12月,派出督察队开展专项督导87次,检查单位157个,查纠问题59个,提出督察建议96条。全年对27个重大警务工作立项督察,累计组织开展各类督察行动1082次,出动警力3246人次,发现问题350个,提出督察建议338件,形成督察通报29期,发出督察整改通知书9份。利用网上督察平台,监督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内部管理、行政审批等事项,检查案件和警情1391宗,督促办理网络问政和咨询投诉45宗。加大侵权案件办理力度,查办暴力袭警案件5宗,依法惩处违法犯罪嫌疑人5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3人,行政拘留2人。


【公安法制】 2012年,全市公安机关加强执法主体建设,以司法考试为载体,采取集中辅导、疑难解答、案例点评、“一对一”帮教等方式,引导民警学法用法,全年有15名民警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开展执法办案培训,各级公安机关举办执法辅导讲座110次,培训民警4000人次,组织旁听庭审30次,参与旁听民警250人次。12月2日和9日,举办2期中级执法资格考试,全市有3600名民警参考,占全市警力的70%以上。健全执法管理体系,研究制定公安机关法制员制度,选拔任命390名兼职法制员,发挥法制员的案件审核把关作用,加强执法办案监督。坚持监督、指导和服务、保障并重,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案件办理质量。全年全市提请逮捕6135人,检察院批准逮捕5585人,批捕率91.04%,移送检察院起诉共5895宗7660人,起诉率99.56%,其中退查案件1161宗,退查率19.69%。审核劳动教养100人,收容教养3件3人。


【公安科技】 2012年,中山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平台陆续融合视频监控、接处警等9个系统,形成基于电子地图的视频、接处警等8个基本应用以及刑侦、禁毒、指挥调度部门的3个专题应用,整合推进各警种业务,提高破案效率。完成24个镇区公安分局前端视频监控点及后台建设和验收,包括中山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二期工程建设中2623个前端点、24个镇区中心后台扩容及10个市级中心子项目建设中技术、商务等工作,完成视频三期工程的可行性调研报告和总体建设方案。部署及推广视频监控综合应用平台,推进视频图像采集摘要比对器(VCS)设备采购及应用、落实人像应用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新建或整合一类治安视频监控点975个,整合社会二类治安视频监控点10738个,新建或改造高清治安卡口36个。完成全市公安移动警务一期项目主要模块的开发,包括信息查询、社区警务、信息交流、简易移动OA、系统设置五大功能,方便各警种在外出执勤、巡逻等状态下查询信息、使用资料和交互沟通。发放首批警务通终端,解决一线民警基础信息采集、无线OA办公、警务综合办案查询等工作需求,全年市公安局和20个公安分局开通警务通终端1902台。


【公安信访】 2012年,市公安信访部门受理涉警信访案件731宗,其中来访463宗,来信268宗,处理互联网群众信访件2200件。在全省、全国“两会”、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党的十八大信访维稳安保期间,组织全市公安系统开展重大涉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排查出涉警重点信访案件82起,重点信访人员45人,全部稳控化解,实现中山涉警信访人员到省进京“零登记”的目标。开展各类专项治理,化解公安部交办的3起重点信访案件,配合广东省公安厅化解在开展“下基层、创平安、惠民生”活动中排查出的17宗涉警信访案件。推进日常信访案件分类化解,成功化解唐某、施某龙、刘某山、田某、钟某莲等疑难信访案件。


【全民治安工程】 2012年3月,全市启动全民治安工程。10月,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全民治安”工程深化平安建设工作方案》,贯彻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工作理念,发动群众维护社会治安,创新全民治安的体制机制。大部分镇区成立实施全民治安工程组织领导机构,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党政群团各部门共同参与,针对辖区实际情况,制定专门工作方案,推动全民治安工程实施。建立全民治安工程经费保障机制,筹集经费7838.57万元,其中社会出资3071.4万元。11月30日,启动为期100天的全民治安宣传活动,开展防盗、防抢、防诈骗、防侵害的“四防”宣传,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动员辖区群众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新建群防群治队伍312支,其中新建治安志愿者、义务巡逻队伍156支5516人;建立治安岗亭152个,改造开放式社区、村居、工业区和居民小区1361个;新增视频监控、门禁对讲系统、红外线报警等技防设施1184处。发挥群众自治能力,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形成出租屋三色管理(指利用红、黄、绿3种颜色的标牌对出租屋的情况进行分类,能体现出租屋及屋主、承租人的基本情况)、居民小区封闭管理、鱼塘业主邻里守望、工业园区区域联防等群众性自治防范模式。在人口密集的村(居)、厂企、小区、出租屋、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平安建设,先后创建零发案小区、零发案社区、零发案工业区、零发案出租屋等646个。依托全市20个常设出入口卡哨和各镇区路面巡逻防控体系,强化公安、治安、保安的“三安”联动机制,整合公安巡警、治安志愿者、治安联防队、民兵预备队等巡逻力量,全天候加强对全市点、线、面的巡逻防控。在卫生、广电、银行证券等重点行业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构建警企交流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少涉网案件发生。至12月底,全市发生110刑事治安警情94258起,比上年同期下降11.4%。


【打“四黑”除“四害”】 2012年,全市治安部门健全与工商、文化、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与刑侦等警种的配合,提升发现和侦办“四黑四害”案件的能力。全年全市发现“四黑四害”(“四黑”指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和黑窝点,“四害”指害百姓、害家庭、害社会和害国家)线索67243条,查破案件3347宗,其中破获刑事案件391宗,查处治安案件2956宗。捣毁黑作坊6个、黑工厂2个、黑市场1个和黑窝点223个,打掉团伙4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0499人,其中治安拘留7439人,刑事拘留523人,批准逮捕329人,移送起诉133人,处罚或提请行政主管部门处罚厂点、场所44家。通过民警摸排及外单位移交获得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线索327条,查实171条,查否156条。破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56宗,抓获涉案嫌疑人84人,刑事拘留45人,逮捕27人。破获涉及其他食品安全、假劣药品和农资案件87宗,抓获涉案嫌疑人124人,刑事拘留55人,逮捕31人。


【“三打两建”专项行动】 2012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三打两建”专项行动。按照部署,中山市公安局主要开展打击制假售假和打击欺行霸市两项工作。


  全市治安部门牵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假印章、假文凭、假证书、假车牌、假居民身份证等为重点的打击制售假证照专项行动,落实领导包案制度,侦破小榄“5·16”、阜沙“5·29”等特大制售假证照案件。申请专项经费,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全年对举报有效线索的群众核发奖金11.8万元。2012年,全市立案查处制假售假案件59宗,其中行政案件7宗,刑事案件52宗,抓获嫌疑人104人,刑事拘留66人,逮捕50人,起诉47人,收缴假证照8000本、假公章1000枚、假章模4000枚、假国家公文100份和制假工具50台,捣毁窝点19个。经济侦查部门破获制假售假和商业贿赂案件266宗,抓获犯罪嫌疑人585人,捣毁制假售假窝点72个,缴获假冒品牌服装、鞋23165件,非法制造的香烟标识1000万个,假冒品牌香烟47.25万条,假冒伪劣品牌电器2230台,有毒有害食品450公斤。


  市公安局牵头组织市经信局、工商局、国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局、外经贸局、文化局、农业局、水务局9个成员单位,打击查处各行业、领域、区域的欺行霸市违法犯罪行为,侦破古镇镇海洲猪肉档主邓某林被故意伤害案、黄圃镇钢化协会欺行霸市案、东凤镇李某波串通投标案等大案要案。侦破并起诉欺行霸市刑事案件2383宗,一审判决1644宗,查处欺行霸市行政案件16255宗,打掉欺行霸市犯罪团伙675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810人,其中逮捕2435人、一审判决2083人、行政处罚7408人。期间,全市公安机关联合市纪委、监察等部门打掉“保护伞”181人,其中侦破涉案价值超1亿元、打掉“保护伞”级别为副处级和正科级各1人的火炬开发区梁某敏等人敲诈勒索团伙案。各成员单位重点整治古镇物流行业、西区富华汽车总站等周边地区,规范市场监管,改善治安环境。


【“抓一化促八率”工作】 2012年,广东省公安厅部署以做好信息化建设,促进突发群体性事件下降率、有效警情下降率、交通火灾事故死伤人数下降率、涉警信访下降率、民警违法违纪案件下降率和刑事治安案件侦破查处率、公安业务网上办理提升率、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率为内容的“抓一化促八率”工作。1—11月,全市发生群体性事件8宗,比上年同期下降61.9%;110接处刑事和治安方面的有效警情93791宗,下降14.13%;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627宗,死亡245人,受伤1781人,分别下降8.5%、7.9%和10.4%;立刑事案件15262宗,破10153宗,破案率66.52%,上升4.89%;全市公安业务网上办理数为2193652件,上升9.2%。建立并强化升级互联网站,推进网络问警、警务资讯发布、网上办事大厅及公安微博群建设。年末,各业务警种网上业务办理量达76万件次,网络问警平台为网民解难答疑1872件次,受理投诉举报625宗。组建由全市各级公安机关35个实名认证微博、168个网络评论员个人微博组成的中山公安微博群,粉丝总数超过300万人。与中山网合作开设《警察提醒您注意》视频栏目,初步形成集办证、办事、质询、投诉、报警、建议等功能的中山警察网上服务平台。


(杨 志)
 

上一篇: 综述(2012)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检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