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015次

【社科工作概况】 2015年,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市社科联”)有社科团体34个、社科联分会18个、社科普及基地13个。全年举办理论研讨会、座谈会、专题报告会10场次。举办2015年社科普及周活动,组织全市基层社科组织开展各类社科普及活动300项。承担《孙中山研究百年口述史》课题项目,出版《香山文化研究》《中山市推进全民修身行动研究》《孙中山、廖仲恺与近代中国》《幸福和美的钥匙》《话说政府与公民》等著作。完成2014年44个市社科规划立项课题评审,开展2015年社科规划课题立项工作,42个课题获立项。3月8日,官方网站“中山人文社科网” 开通。8月1日,“中山社科”微信公众号上线。市社科联驻中山三路市政府第二办公区27楼。

 

【社科理论研究宣传】 2015年,市社科联开展“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华侨与抗战”“共建诚信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全民修身”行动等主题笔谈和理论座谈活动。在《南方日报》《中山日报》等媒体发表理论文章40篇。组织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民修身行动、孙中山精神等主题到基层宣讲近50场。在《中山社会科学》杂志和“中山社科之窗”网站开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栏,营造纪念抗战胜利的舆论氛围。在《南方日报》发表《中山社科联理论先行当好“智囊团”科研发力提升“软实力”》文章,专题报道中山市社科界为中山经济、政治、民生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撑的情况。4月22—24日,市社科联、惠州市社科联、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和惠州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在中山市、广州市、惠州市三地联合主办孙中山、廖仲恺先生逝世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吸引1000人次参与,包括开展“校地合作协议”签约、史事图片联展、学术研讨会、理论座谈会、考察等活动,共同编纂《孙中山、廖仲恺与近代中国》研讨会论文集,收录学术论文37篇共30万字,并于4月由香港出版社出版。8月15日,在市博览中心举办“中山华侨与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纪念展览,展出历史图片200幅,从“日本法西斯侵略史”“海外声援”“回国参战华侨”“海外参战华侨”“抗战归侨侨眷”5个方面再现中山华侨参与抗日战争的史实。同日,由市社科联、广东近代文化学会和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的“华侨与抗战——‘中山华侨与抗日战争’”座谈会在中共中山市委党校行政楼会议室举行,探讨“华侨与抗战”的现实意义,有20人参会。11月12日,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孙中山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系列活动,通过历史文献与照片,展示孙中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并召开“孙中山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座谈会,54位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表个人见解,为孙中山研究事业提供意见。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办内参刊物《中山理论研究》,年内刊印 4期,并获市委书记薛晓峰批示。

 

【社科课题研究】 2015年,市社科联开展2015年社科规划课题立项,收到申报项目138项,立项课题42项(自201405、201411为2014年暂缓结项)含资助课题18项、自筹经费课题6项、青年课题18项,其中社会治理类5项、经济类14项、文化类7项、行政管理类2项、教育类8项、法律类4项、生态文明类2项;共评出“优”等次4项,“良”等次14项,“合格”等次24项,其中2014年暂缓结项的自筹经费课题2项,被评为“合格”。

  推进《孙中山研究口述史》项目,采访近百名国内外研究孙中山的专家,完成口述史著作编辑整理的3/4内容。承担市政府立项的《岐澳古道》资源探寻和概念规划研究,组织课题组多次调研。完成《岐澳古道:中山市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新地标》《岐澳古道保护与利用概念性规划》等课题并通过验收,送市政府决策参考。完成《保护利用岐澳古道,抢占“海丝”战略发展先机》研究方案和大纲。完成市政府重点课题《全民修身行动和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互动机制研究》,出版《中山市推进全民修身行动研究》《全民修身和社会治理》《新三字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书籍。承担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构建以孙中山为纽带的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机制》和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孙中山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中的作用》2项课题,前者获2015年度广东省台办和省台湾研究中心课题一等奖。发挥社科工作服务决策职能,帮助市妇女联合会、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等单位完成《新时期中山市家庭现状调查研究》《城建集团“十三五”战略规划》等课题的调研任务。

 
2015年中山市社科规划立项课题终审结果表

课题性质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课 题负责人 单 位 等次
资助课题 资201501 中山市全民法治观念培养研究 李嘉颖 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资201502 中山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研究 段龙飞 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资201503 中山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 杨再忠 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资201504 深中金融一体化研究 马荣华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资201505 技术改造深化态势下提升我市制造业一线技工素质的目标与路径 唐 伶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资201506 中山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基于秀美村庄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 龙良富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资201507 中山文学经典与当代案例研究 阮 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资201508 大数据环境下中山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钟辉新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合格
资201509 中山地方文化的传承和“走出去”的研究 李 懋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资201510 新型专业镇建设背景下中山市高职教育发展新常态研究 杨丽萍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资201511 中山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与对策建议 管宪平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资201512 深中一体化进程中深中通道对中山产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许 彤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资201513 广东自贸区与中山经济发展研究 王丽莹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资201514 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现状、困境及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中山市社会治理创新为视角 陈金玲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资201515 家庭、家教、教风研究——兼析中山市家庭教育现状 韩丽萍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合格
资201516 我市律师参与基层治理法治化有效路径探析 李 庆 中山市司法局 合格
资201517 五十年来孙中山政治文化形象的演变 楚秀红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资201518 中山人健康养生理念与体质研究 何希俊 中山市养生文化促进会 合格
自筹经费课题 自201501 新常态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以中山火炬开发区为例 刘少山 火炬开发区管委会
自201502 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的策略研究——以中山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为例 赵伦芬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自201503 台湾通识教育思路下中山青年社区学院(修身学院)发展路径研究 饶 冬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自201504 中山市2008—2014城市病测度——基于模糊评价法 姜良琴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自201505 生态文明视域下中山传统地域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互动机制研究 丁昭巧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自201506 中山市专业镇工业4.0研究——以港口镇游乐设施行业为例 富 阳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山检测院
自201405△ 中山市民营企业纳税筹划风险与防范策略 童靓瑛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自201411△ 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山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朱 权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青年课题 青201501 大数据时代中山市政府公共服务转型升级研究 陈松生 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青201502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升中山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与路径 洪世林 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合格
青201503 翠亨新区规划中的山水景观生态分析研究 曾 艳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合格
青201504 中山旧商业街的繁荣历史、现实窘境与未来出路 钟生根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合格
青201505 从《立法法》修改谈我国地方立法技术建设——以中山不设县的地级市为蓝本 刘清宇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合格
青201506 “美丽中山”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消费观调查研究 陈军绘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青2015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修身行为研究 李伶俐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青201508 中山市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郁万荣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青201509 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中山对外开放水平的研究 王永胜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青201510 中山市中小企业微营销创新模式研究 秦 婧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青201511 中山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杨 令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青201512 中山家庭教育工作的本土文化资源研——以中山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为研究对象 张 蕾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合格
青201513 石岐旧城公共空间演变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 高明鸣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合格
青201514 法治中山建设中国企职务犯罪防控问题研究 吴韶毅 中山市人民检察院 合格
青201515 让法治信仰融入政府建设的经脉——论中山依法行政维度下的法治修身建设 黄小娥 中山市法制局 合格
青201516 新常态下中山市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研究 邓艳琳 中山市统计局
青201517 中山市学习型家庭建设策略研究 张利平 中山纪念中学
青201518 经济转型期企业解散路径研究 刘小燕 广东国融律师事务所
△注:2014年暂缓结项的自筹经费课题2项,分别是自201405和自201411。

 

 

【社科普及活动】 2015年,市社科联开展社科普及系列活动100场次,超50万人参与,其中包括市国学促进会的“国学文化周”、市社会诚信建设促进会的“诚信文化音乐会”、市集邮协会的“生肖个性化邮票青少年设计大赛”、市家庭教育促进会的“百场公益讲座”、市孙中山研究会的“孙中山史迹径展览”、市家庭教育促进会的“家庭知识竞赛”、市华侨历史学会的“中山华侨与抗日战争”图片展、沙溪镇分会的“普法宣传系列活动”、南区分会的“益动良都,与爱同行”公益文化节、古镇镇分会的“修身感恩,幸福灯都”感恩月系列活动、火炬开发区分会与市香山文化研究会合办的“传统节日文化走进珊洲村”等活动。8月14—18日,由市社科联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市委、市政府在市博览中心主办的南国书香节暨第七届中山书展设立“普及社会科学,建设和美中山”为主题的1000平方米的社科普及专区,设展位20个,参展社科组织15个,吸引10.8万人次入场参观。

 

【社科阵地建设】 2015年,《中山社会科学》杂志每2个月召开1次编务会,全年出版《中山社会科学》6期,共发表理论文章112篇,其中省内外名家文章16篇。3月28日,市社科联开通官方网站“中山人文社科网”,设社科动态、社科组织、队伍建设、社科评论、专题专栏等栏目10个。至年底,“中山人文社科”网站共刊登“社科要闻”73条,收到基层组织信息超700条,采用“基层快讯”超300条。8月,市社科联“中山社科”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推送内容涉及社科资讯、社科普及和社科理论等信息,至年底,共推送资讯505篇,关注人数920人。12月,成立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西区分会。4月和5月分别建立詹园“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普及基地”和东区集邮示范基地。

 

【社科组织建设】 2015年,市社科联修改《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团体会员管理制度》,加强学术引导和交流,把好报告会、论坛、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导向关。7月,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举办2015年全市社科普及工作培训班,结合市社科组织的工作实际设置课程,帮助社科工作者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来自各社科团体、高校学院、镇区分会、社科基地等单位的社科工作者共40人参加培训。组织社科工作者前往佛山市、韶关市等地交流学习。加强对基层业务的指导,不定期开展“国学文化周”“诚信文化音乐会”“家庭教育知识竞赛”等基层社科组织活动。深入部分基层社科和高校开展调研座谈,加强沟通联系。组织社科专家和社科工作者赴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参加学术活动,学习先进学术研究经验。年内市社科联争取社科普及经费175万元和社科组织活动扶持经费15万元,合计190万元。

 

【南国书香节暨第七届中山书展社科普及专区】 2015年8月14—18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山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南国书香节暨第七届中山书展在市博览中心举行。市社科联在书展中设社科普及专区,展示《孙中山口述历史(武汉卷)》《香山文化研究》《中山史话》《辛亥歌迷与孙中山名家丛论》《中山史话》等学术书籍;推出《赓续的征程——孙中山、宋庆龄与廖仲恺、何香凝一家》《“中山华侨与抗日战争”纪念展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邮展》3个展览;邀请全国知名学者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处事之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考》讲座、《观点面对面·家庭教育如何做到因材施教》论坛和“中山华侨与抗日战争”座谈会等;安排中山詹园举办中山装成人礼、开笔礼等传统节目展演。市内各社科团体借助平台展示各自特色。市养生文化促进会为市民泡制养生茶饮,邀请健康专家现场提供养生方法咨询;市古陶瓷研究会邀请鉴别专家免费为市民鉴别珠宝;市社会诚信建设促进会邀请法律专家、会计师现场咨询法规政策、信用制度。社科普及专区设展位20个,参展社科组织15个,共吸引10.8万人次入场参观。

 

(刘 彤)

上一篇: 中山市科学技术协会(201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