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9》 【成文日期】2018-12-31 【点击率】319次 | |||
【精神文明建设概况】 2018年,中山市着力提升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持续开展“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我们的节日”“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诚信建设制度化、志愿服务制度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主题实践、宣传活动。
【文明城市建设】 2018年,市委办、市府办制定《中山市公民文明素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组织召开全市推进文明中山建设工作会议,市委书记陈旭东在会上讲话,对各部门、各镇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细化措施,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文明村镇达标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风文明程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逐步完善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人员下沉、服务前移,构建“镇区—片区—网格”组织体系。中山市各镇区共划分片区260个、网格1270个,组建片区工作组和网格服务队,及时解决基层一线问题。每月开展镇区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涵盖11类考察点超1000个重要部位,测评结果及时通报。12月,中山市接受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组织的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广泛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核心价值观等社会宣传,各单位、各镇区共布置相关宣传标语超2万处,设置广告牌、张贴宣传画9.6万处,有效利用大小宣传栏8700处。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2018年,中山市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全年评选“中山好人”61人,其中黄成、廖新芳、杨成等5人荣登“广东好人榜”。组织第三届中山市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刘美英等11人获评为“第三届中山市道德模范”,孙永锋等10人获“第三届中山市道德模范提名奖”。举行两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会活动,表彰一批“中山好人”,授予首批4个“好人工作室”。全年在重大节日期间慰问“中山好人”代表200人次。联合市妇联举办2018年中山市家庭文化节活动,评选中山市十大“最美家庭”。鞠象峥家庭、周虎家庭获评第一届广东省文明家庭。宁淑娟家庭、李连珍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开展中山市第二届“十大工匠”评选活动,何兵等10人获选为第二届“十大工匠”。举行劳模、工匠、好员工事迹分享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2018年,中山市东升镇、南朗镇、三角镇等12个村镇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广东省文明村镇”的称号,中山市公安局、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32个单位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广东省文明单位”的称号。中山市落实《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实施方案》,加强诚信制度化建设。面向社会发布2017年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情况,125家企业获评“中山市诚信经营示范单位”,105家获评“连续三年诚信经营示范单位”,59家获评“连续五年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市文明办联合市旅游局等单位开展中山市促进文明旅游系列活动,增强市民文明旅游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举办中山市家庭文明建设交流活动暨“好家风·我传承”宣传弘扬活动,表彰中山市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中山市太兴家具有限公司、中山市沙溪镇龙瑞村和中山市南头镇南城社区等4个第四批广东省家庭文明示范点,以及一批家庭文明先进集体和个人。
【群众性文化活动】 2018年,中山市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万福万联进万家”、石岐龙舟赛、“团圆贺中秋”花灯扎作比赛等“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举办为期8个月的第十六届中山读书月活动,组织近150项大活动,让阅读进家庭、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等。举办为期5天的2018南国书香节中山分会场暨第十届中山书展,18.1万人次入场。中山市连续3年获评“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举办“敢为天下先——中山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声光电体验等多种形式,展现伟人故里40年在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取得的成就。
【社会志愿服务】 2018年,市文明办、市志愿者联合会完善“信息+阵地”双平台联动体系,制定《中山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工作系列指引》,夯实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推动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发展。3月起将志愿服务纳入镇区文明程度测评指数体系。壮大志愿者队伍,全年全市新增志愿者28.6万人,达49.3万人,平均每7名中山人就有1名志愿者;全年开展志愿活动20.29万个,日均开展志愿活动556个,日均4105人参与志愿活动。推动全市志愿服务阵地“十百千”计划,在中心商圈、社区中心、景区景点、学校医院等14类场所建立662个阵地,并通过志愿中山开发“找阵地”功能,实现志愿服务“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启动“中山志愿百人讲述”项目,讲好中山“志愿故事”,做好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嘉许,并不断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为全市志愿者购买基本志愿服务意外保险。严格落实志愿服务专项经费的申报、划拨及监督等管理工作,完善志愿服务日常监管,协助市流管办核实使用志愿服务时数进行积分入学的志愿者近1929人,累计对142个组织、880名志愿者进行惩罚性时数扣减、网络通报,并取消当年评优资格。组织2000名志愿者参与中山慈善万人行,1900名志愿者参与中山马拉松赛事服务,组织超6000名志愿者参与超强台风“山竹”灾后志愿服务。2018年,中山市获中央文明办颁发的志愿服务荣誉1项,广东省文明办颁发的志愿服务荣誉15项。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18年,中山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中华小导游”中山分赛区总决赛、“守护花开”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好家风 我传承”家风故事征集弘扬、“诚信交易 消费维权进校园”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评选等学习宣传活动,评选市级“美德少年”440名,席嘉琪等3名学生获评2018年广东“新时代好少年”,陈芷滢等6名同学入选广东省第三届“南粤最美少年”,举办5期“新时代少年分享交流沙龙”。在中山日报社建立小记者站,设置“凤凰花开”专刊。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至2018年,全市共有199所中小学创建为市级文明校园,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60%。市文明办联合有关部门组成督导组,对华侨中学、实验小学等24所中小学校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和学校少年宫建设专项督导。12月,全市文明校园创建暨学校少年宫建设推进会在三乡镇召开,表彰小榄镇丰华学校等10所年度优秀学校少年宫。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2018年,中山市开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探索,镇(区)一级原则上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社区)一级原则上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民小组、学校、厂企、住宅小区等基层单位根据情况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因地制宜设置实践点,推动实践活动向基层延伸拓展。围绕打造理论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探索推进资金使用集约化、硬件设施共享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功能作用综合化。年内,小榄镇作为省级试点建设单位,火炬开发区、南区、东凤镇作为市级试点建设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形成经验做法。
【红色革命文化传承】 2018年,中山市有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重要人物故居、烈士墓和纪念设施等革命遗址111个,与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史迹和纪念设施等13个。10月12日,中共中山市委办公室制定《中山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方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红色遗产、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抢救一批、保护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强中山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力度,打造中山红色文化品牌。市财政局设立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经费项目,对红色革命遗址举办大型红色题材精品展览以及开展革命传统活动较多、社会效益明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给予经费支持和经济补贴。中山杨殷故居、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部旧址、珠江纵队司令部活动旧址和中山革命烈士陵园4处革命遗址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列为全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和建设示范点。珠江纵队司令部活动旧址、杨殷故居、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部旧址等保护利用工作取得进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