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2011)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2》 【成文日期】2011-12-01 【点击率】1577次

经济总量取得突破】 2011年,中山市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全市生产总值首破2000亿元,达219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70014元,增长9.9%。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58.45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223.25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911.51亿元,增长13%。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7∶55.8∶41.5,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1.9%,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1.5%。实施重点助推一百家外商投资企业及来料加工企业就地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一百家内资企业做强做大、重点引进一百家优质企业(项目)的“三个一百”战略成效初显,引进一百首批50个项目总投资780亿元,新上项目平均立项投资额、投资强度分别提高10.8%和44.8%;百家内资企业销售收入和税收增长均超过20%;百家外商投资企业及来料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有16家,拥有自有品牌的有38家。深入推进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557吨标准煤,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9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1280度,分别下降4.1%、9.4%和7.2%。

投资快速增长】 2011年,中山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6.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优化投资结构,第二产业投资264.22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投资502.39亿元,增长26.5%。民间投资持续活跃,全年完成投资453.34亿元,增长29.2%,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9.1%,上升2.4个百分点。项目带动效应明显,“3·28”招商洽谈会和中央企业、民办企业、世界500强招商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31个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计划,其中年度建设项目22项,计划投资127.8亿元;有21个项目取得上级扶持资金2.52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2011年,中山市安排重点项目96项,其中年度建设项目79项,计划投资196.8亿元。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2.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3.1%,项目建设总体良好。翠亨新区列入省“十二五”规划预备项目,翠亨国际旅游小镇进入规划实施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明阳风电产业基地获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认定授牌。加快推进交通畅行工程,快速干线、轨道交通、慢行系统的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新岐江公路、新十水线古镇至小榄段、阜港公路和城桂路改造等完成并通车,加快推进建设广珠中线二期、广珠西线三期、东部快线、小榄快线、福源路三角至港口段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含中山港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广珠城轨站场配套工程。建成智能交通二期工程,投入334辆新能源公交车,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公交枢纽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58公里城市慢行道,全市投放4000辆公共自行车。实施“三旧”(指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改造3万亩,获省节约集约用地一等奖。全禄蓄淡抗咸工程、长江水厂二期扩建等项目竣工使用。开通岐江游项目。

市场消费持续活跃】 2011年,中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旅游业总收入151.41亿元,增长21%。全年接待过夜游客665.27万人,增长13.2%。商品房销售面积628.44万平方米,销售额373.59亿元,增长6.62%。益华、富华、大信、假日广场等商圈及镇区商业中心加快升级,电子商务、节庆会展、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快速兴起。物价总水平在经历高位后逐步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升5.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7%。

工业效益稳步提升】 2011年,全社会实现工业总产值628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4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工业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4%,拉动经济增长7.9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健康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金属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业等6大支柱产业总产值3762.86亿元,增长17.2%。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迅速,实现产值539.21亿元,增长21.2%;装备制造业产值1733.64亿元,增长17.5%;电气机械及金属制品业产值1722.85亿元,增长17.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0.9%,经济综合效益指数187.9%。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2.1%,发明专利授权322件,增长125%。全年新增5个省级工程中心、30个市级工程中心、10个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市级以上工程中心增至291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36家。新落户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全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增至5家,火炬开发区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服务业突破发展】 2011年,中山市服务业实现增速和比重“双提升”,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为90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三次产业中,服务业比重达到41.5%,提升2.2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国地两税收入133.15亿元,增长38%,高于全市税收增速15.4个百分点。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8个省、市服务业集聚区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4个,完成投资50亿元;新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250家。25个服务业项目纳入2011年度市重点项目计划,实际完成投资63.1亿元。成功举办“3·28”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现代服务业项目23个,签约投资额273亿元,比上年增加60亿元。中科中山股权投资基金、保利城市综合体、慧聪网小家电电子商务平台、苏宁电器物流配送及电子商务中心、希尔顿酒店等一批优质服务业项目落户中山。制造业企业服务环节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工作取得成效,成功推动已分离企业23家、分离试点企业10家。

出口内销平稳增长】 2011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41.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出口245.46亿美元,增长9.1%;进口96.51亿美元,增长12.0%。一般贸易出口96.22亿美元,增长14.4%;加工贸易147.24亿美元,增长4.9%。机电产品出口170.01亿美元,高技术产品出口66.24亿美元,分别增长10.3%和1.3%。实际利用外资7.30亿美元,增长9.3%。加快拓展内销市场,中山举办及参与的专业会展影响力逐步提升,工业内销比重提升至66.7%。

财税金融稳健运行】 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3.22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加上级补助和上年结余等收入后,总收入为237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92.67亿元,增长32%,加上解支出和结转下年等支出后,总支出231.2亿元,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完成国地两税收入398.1亿元,增长22.6%。其中,国税收入251.54亿元,增长17.8%;地税收入146.57亿元,增长31.7%。201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993.67亿元,比年初增长12.3%;贷款余额1626.77亿元,比年初增长18.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85.74亿元,比年初增长10%。年末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18家,新增1家,全年证券总成交额3511.82亿元,其中股票基金成交额2727.04亿元。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机构40家,增加3家,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71.27亿元,下降2.9%;保险机构各类赔款和给付14.52亿元,增长19.1%。

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平稳发展】 2011年,中山市公路通车里程1967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09.29公里,比上年增长2.55%。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9.72亿元,增长34.8%。全年货物周转量94.28亿吨公里,增长45.5%;旅客周转量155.82亿人公里,增长75.1%;港口货物吞吐量5484.9万吨,增长14.33%。邮电通信业务额总量69.35亿元,增长14.5%。

全面推进区域合作】 2011年,中山市完成2010年度实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评估考核和珠三角九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检查的迎检工作。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型取得突破,火炬开发区与南朗镇、南头镇与阜沙镇分别设立经济协作区,镇域经济加快融合。珠中江合作纵深化发展,召开第四次联席会议,完成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和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编制,调整三地通信资费,继续拓展跨市公交路线。密切与港澳交流合作,与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制发使用国内首张粤澳跨境公交银行卡。

(张金平)
 

上一篇: 基本市情(2011)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政治建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