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概况(2003)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4 【成文日期】2003-12-05 【点击率】303次


【简况】 2003年,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张德江书记提出的把中山建设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的要求和市委“三个进一步提高、两个增强”的战略部署,立足于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育“四有”新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树立中山文明新形象。
 

【创建文明城市】 全市开展以“文明在中山,展现新形象”为主题的创建活动,在全市再掀起一个做文明人、建文明城的新高潮。12月2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精神文明表彰大会,表彰2001~2002年度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先进单位。全市14个镇(区)被评为市文明镇区,38个村被评为市文明村,31个社区被评为市文明社区,563个单位被评为市文明单位,120个单位(户)被评为市文明经营单位(户)标兵,125户家庭被评为市文明户标兵。同时,在全省精神文明表彰大会上,中山市经过省的复查,继续保留“广东省文明城市”称号。南头镇被评为省文明示范镇;沙溪镇龙瑞村被评为省文明示范村;西区长洲社区被评为省文明示范社区;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被评为省文明示范窗口;坦洲镇被评为省文明镇;东凤镇同安村、古镇镇古一村被评为省文明村;小榄镇沙口社区、东升镇利生社区、东区夏洋社区、港口镇港口社区、黄圃镇文明社区被评为省文明社区;市消防局业务受理窗口、市益华百货有限公司被评为省文明窗口;广东电信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中山电视台、中山纪念中学、广电集团中山供电公司、市人民医院、市群众艺术馆被评为省文明单位;陈仲鹏、欧丽华、林志昂、邱明哲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分子。
 

【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深入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努力提高公民现代文明素质。弘扬敬业爱岗和发扬抗“非典”精神,在抗“非典”期间,举办“致抗‘非典’医务人员一封信”,获得市民积极响应,共收到来信近3000封,每天在电台播出,营造良好的抗“非典”社会氛围。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文明委出版发行《画说公民道德》一书,发送到各镇区、学校、社区,扩大宣传教育效果。规范市民在公共场所的言谈举止,市文明委印发《中山市市民公共场所行为守则》,在全市新闻媒体上开辟“文明论坛”等专栏,曝光和批评不文明行为。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以“活力、创新”为主题,继续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创建。


【创建文明社区】 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全面推进文明社区建设,开展科技、法律、文体、卫生“四进社区”和以“和衷共济、和谐共处”为主要内容开展共建文明社区活动;成功举办主题为“社区交响”的全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11月12日,联合市关工委在小榄镇召开全市“老少共建”文明社区工作座谈会,以点带面,把“老少共建”文明社区工作向全市推开。
 

【创建文明行业】 促进行业作风建设,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评选表彰“市十佳窗口之星”和“市十佳保安员”。市邮政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中山海关驻中山港办事处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建设诚信社会】 开展创建文明诚信市场活动,培育一批诚实守信、秩序井然、场面整洁、效益良好的文明诚信市场。评出46个市场为2002~2003年度市级文明诚信市场,其中22个被评为2002~2003年度省级文明诚信市场。


【调查研究】 开展了市民素质、精神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文明社区建设3个专项调研,形成《提高市民素质,建设美好家园》、《健全机制、发挥特色,系统推进》和《中山市文明社区建设研究》的综合调查报告,进一步提高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评选“十杰”市民】 经过各单位严格推荐和近6万市民投票,评选出2003年度“十杰”市民。他们分别是:中山纪念中学贺优琳、市人民医院卫敏、广东电信中山分公司文北海、中山电视台王伟、三乡镇梁欣、市中医院林棉、广东千里行律师事务所胡文坚、火炬开发区六和行政村高桂明、石岐区太平居委会刘美英、市交警四大队沈柏腾。(陈旭 冯福禄)

上一篇: 党风廉政建设概况(2003)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基本概况(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