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况】 2002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组织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坚持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严治党,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狠抓任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信心不断增强,拥护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维护了中山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领导干部廉政自律】 认真落实严禁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和赠送“红包”,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的从业行为,规范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购买、使用小汽车的行为,纠正镇区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走读”现象,清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以及制止奢侈浪费等6方面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了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全市共清理出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的单位7个,收回退保及买断保险金额87.7万元;压缩会议40个;压缩或制止公费出国(境)35批74人(次),节省经费40万多元。
【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重点调查和处理了市交通局1名原副局长任莲峰区委书记期间因失职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案,2个市直单位4名处级干部顶风违纪案,东升镇原新成村两委干部集体侵占案,南头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原主任违反金融政策法规案等大要案,切实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立案查处党员、监察对象违纪违法案件57件,查结43件;结案处分党员、监察对象55人,其中处级干部7人,科级干部9人。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950.76万元。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运用电子网络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国61家企业参加,投标品种7038个,采购金额超过3.5亿元,让利给群众6000多万元。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工作效果明显,重点取消了一批收费项目,调整了部分收费标准,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共可减轻农民负担3.6亿多元,减负率达84.64%。重点在市质量技术监督、物价、交通、旅游等4个部门系统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中小学收费全面实施“一费制”,停止征收地方教育附加费,全年共可减轻群众负担1.07亿元。全市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收入累计11.17亿元,比2001年增加1.51亿元,增幅为15.6%。
【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再次减少行政审批事项362项,减幅为45%;深入推进“零基预算”制度,逐步铺开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正式运作;进一步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全年政府采购金额1.58亿元,节约财政资金2186万元,节支率达12%。进一步落实任前公示、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等制度,并逐步实行市管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干部差额考察制、考察预告制等。有形建筑和有形土地两个市场健康发展。2002年全市公开招标工程530宗(含按照省规定应公开招标工程292宗),应公开招标率为100%,工程总成交21.58亿元,节约投资1.75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9宗,面积为38.05万平方米,总成交2.09亿元,增收694.27万元。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继续落实责任分解、规范操作、检查考核、责任追究工作的同时,突出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向基层延伸,全市191个村和104个社区的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以及全市所有市直属学校、医疗卫生单位已全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铺开市属7家投资有限公司和集团公司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
【政务公开】 继续深化办事公开制度,全面开展行政机关政务公开工作,拓宽公开领域,巩固公开成效,提高工作透明度,切实维护和发挥广大干部群众对公务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逐步推行电子政务,增强监督效果。稳步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工作已延伸至全市公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继续深入推行农村村组集体经济电算化管理和村组会计委派制。(陈文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