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 2008年,全市有党员78586人,比上年增加4304人,增长5.79%。35岁以下党员26751人,占党员总数34.04%。女党员21529人,占党员总数27.4%。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党员53185名,占67.68%。全年发展新党员3197人,比上年增长3.9%,其中35岁以下占85.86%,高中以上文化占92.21%,女党员占41.38%。全市党的基层组织4102个,比上年增加267个,其中基层党委86个、总支258个、支部3758个,基本上做到凡有党员的地方必有党组织。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市党员缴纳“特殊党费”1200多万元,支援灾区建设。
【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香港大学和纽约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优质资源,并开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等新的干部培训渠道,培训各类干部1万多人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中山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工作规则》等制度,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评审表彰工作,不断优化人才创业、生活环境和服务体系。
【加强党员干部管理】 加强干部考核与管理,制定实施镇区、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实行分区域分类别考核,成为引导中山科学发展的新“指挥棒”。制定实施处级女干部退休年龄及处级领导干部到龄改任非领导职务方案,修订镇区领导干部定级方案。制定《中山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试行)》、《中山市党政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等文件,建立处级以上干部每年集中报告1次个人有关事项的制度,理顺和规范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开展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村(社区)党组织建设】 在全市276个村(社区)新一届村支委和村委干部中,党支委委员交叉任职率63.2%,30%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由经济能人担任。召开全市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开展“百企联百村、千名干部结对帮扶千户困难党员、党员互助会”等互帮互助活动,选派第四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开通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182个,率先完成省下达的建设任务。开展党员电化教育,制作2部党员教育电视片,并在第五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上分别获党建宣传类金牌和铜牌。制定《关于对农村(社区)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给予补贴的意见(试行)》,关怀帮扶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按照“五个好”标准评选出10个市级、28个镇区村(社区)党组织示范点,树立典型,以点促面。
【“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 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完善《中山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月报制度,指导基层开展业务。制定《中山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务工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和《中山市关爱帮扶两新组织困难党员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健全激励和关怀帮扶机制。举办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和党员劳动技能培训,开展两新组织党建“金点子”和宣传口号征集活动,庆“七一”迎奥运篮球赛,抗震救灾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和“两新组织党建的创新与发展”城市论坛等活动,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朱 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