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200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9 【成文日期】2008-12-03 【点击率】975次


【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140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完成年初预期目标10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3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50.63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513.56亿元,增长12.7%。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56106元,折合8102美元,增长10.1%;户籍人口人均生产总值96612元,折合13951美元,增长9%。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3.1∶60.8∶36.1调整为2008年的3.1∶60.4∶36.5。综合能耗稳步下降,全市单位“GDP”能耗0.67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3.9%。


【工业结构继续优化】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现价),完成预期目标100.1%;工业增加值811.89亿元,增长10.1%,完成预期目标100.7%。其中,规模以上(下同)民营工业产值1338亿元,增长21.8%;五大支柱产业产值1944.5亿元,增长11.1%。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6.5%,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58.1亿元,增长10.8%。工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占工业比重30.5%和24.5%,较上年提高0.5和1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引入中船制造基地、立信染整机械、广船船舶、中机装备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项目。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增港口游戏游艺、阜沙卫浴两大产业基地,全市国家级产业基地达26个。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建3家省级、2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全市现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7家、民营科技企业164家。科技强企支撑计划全面启动,市家电创新中心、中药固体制剂中试平台等共性技术平台及10个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成为首两批重点资助项目,明阳电气、通宇通讯等一批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重大专项。科技创新平台日趋完善,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建立了光电信息实验室和应用软件研发实验室,市家电创新中心成功引入德国莱茵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服务机构,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服务业较快发展】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513.56亿元,增长12.7%,完成年初预期目标的102.7%,增速比同期“GDP”和工业分别高2.2和2.6个百分点。金融、保险、文化、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居民服务等提速发展,占服务业比重达54.9%,逐步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心商务区和特色服务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火炬开发区中心商务平台、东区建纶国际商务中心、市保税物流中心、国家健康医药基地自主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4个服务业重大项目纳入“省新十项工程”。全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增长22.9%,高于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速9.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44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176.9、40.41和191.61亿元,分别增长12.5%、27.6%和8.6%。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工业投资增速回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14亿元,增长5.7%,占全市投资比重的35.3%,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87.04亿元,增长14.7%,占全市投资比重64.5%,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大。


【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 2008年,全市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91项,年度计划投资81.3亿元,全年实际完成投资83.2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2%。全年共10个项目竣工投产,36个项目超额或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古神公路全面完工,北外环路、岐江公路改建、广珠中线一期(福源路)建设提速。220千伏宝山输变电工程、220千伏中山站输变电工程顺利完工并投入生产,中山市市域天然气利用工程试验段顺利通气,中山市博览中心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并通过验收,第二人民医院(一期)、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三期、新中山中专主体建筑已交付使用,喜来登酒店主体工程封顶,天乙铜材综合加工项目、中山市明阳电器集团公司新建风力发电机组产业化制造项目进入小批量生产,泰安市场项目市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一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投入使用,嘉明电厂输出线工程竣工投产,廉租房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中心粮库二期动工建设,西北组团职业学校、利和广场、新警校巡特警支队及边防支队营区建设项目、500千伏桂山(三乡)输变电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农业总产值76.3亿元,增长3.6%;粮食播种面积22.2万亩,总产量7.5万吨,超额完成粮食工作考评任务。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1家,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采购主要农产品近14亿元,带动基地农户5.6万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比普通农户平均增收2670元。扶持经济欠发达村(居)发展卓有实效,共投入3000万元支持26个经济欠发达村建设,给予每村30亩工业用地指标、允许镇区共建工业园区物业出租等政策扶持,67%欠发达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超1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市财政投入近6000万元用于农路“硬底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工程,共建成250公里水泥主干农路、3319.8亩标准农田,整治改造农田2698亩。“村改居”工作深入开展,村级统一核算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全市239个村(居)中基本完成改革的有99个村(居)。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蓬勃开展,小榄、黄圃、板芙3个示范镇和黄圃镇马安村等8个示范村居的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平安农业安全保障体系更加牢固,从2008年起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800万元专项用于政策性农业保险。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6.95亿元,增长20.5%,扣除物价因素,增长12.6%,高出同期“GDP”增速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增强。从区域来看,乡镇市场发展势头快于城区市场,乡镇市场增长21%,高于城区市场1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住宿和餐饮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12.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4亿元,增长22.2%。旅游业继续稳步增长。全年旅游业总收入97.23亿元,增长13%,接待过夜海内外游客528.13万人次,增长3.5%,客房开房率58.76%。由于受国内雨雪冰冻、地震灾害以及国际市场能源、粮食价格波动影响,2008年全市物价总水平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升幅为5.6%。


【对外贸易平稳发展】 2008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59.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出口总额187.02亿美元,增长8.1%;进口总额72.07亿美元,下降2.2%。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66.08亿美元,增长14.8%,增速高于全市水平6.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120.93亿美元,增长4.8%,占全市出口总值的64.7%。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均保持增长,占全市出口比重达84%。市场开拓工作成效显现,对欧盟和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超过20%。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61宗,合同利用外资7.15亿美元,下降45.2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33亿美元,增长13.4%。


【财政金融运行良好】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1.62亿元,增长15.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23.11亿元,比年初增长16.8%。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达1058.86亿元,比年初增长20.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44.27亿元,比年初增长18.1%。全年银行现金呈现投放态势,全年现金净投放204.69亿元,增长16.9%。引进商业银行和推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力度加大,新增中信银行中山支行和中山小榄村镇银行2家银行机构,其中,小榄村镇银行为全省首家村镇银行。全年代理证券交易额1952.83亿元,下降39.5%,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额1941.21亿元,下降39.8%。2008年,新增保险公司8家,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34家。上市资源培育工作继续取得成效,完成股份制改革4家,申报上市3家;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中山公用事业集团实现整体上市。


【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稳步发展】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17.21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95.4公里。全年货运周转量5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03%;旅客周转量70.29亿人公里,增长1.5%;港口货物吞吐量2756万吨,增长0.1%。邮电业务稳定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8.92亿元,增长18.5%。(李靖仪)

上一篇: 政治建设(2008)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文化建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