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当孙文西路商业博物馆选址旁边具有百年老店之誉的福寿堂药店迁址之时,不少“老石岐”坊众都表示惋惜,因为从此之后,再难以见到当年享誉中山的名老药店了,但当年福寿堂与一代爱国商家李鸿标的事迹,仍然长留中山人士的心中。
据资料记载,福寿堂药店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注册开业。店东为石岐南门三仙庙人李某,他自幼随师上山采挖草药,又奋力研习药理医术,终能独自诊病救人,并开设此店,其子李瑞文接手店务后,研制了一些膏丹丸散等成药,颇奏疗效,受到群众欢迎,使店务曰渐兴旺,福寿堂之名声亦随之远播。其宗旨明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说到做到,赢得香山人广泛信任,因此有传言谓,四乡农民进城,老一辈常叮嘱后生仔:“买药要到福寿堂买呀!”,成为城乡流行的一句口头禅。
除了经营药业取得成功之外,李瑞文热心社会活动,曾当选县商会常务理事。1923年石岐拆城墙建马路,李瑞文任石岐路工董事会会长。亦在此期间.药店经营得到扩展,逐步兼营进口西药。1934年,李瑞文将店务交给儿子李鸿标,李鸿标又研制了中成药医眼散等。四十年代后半期,开始代售保济丸、柠檬精等成药。在获得丰厚利润中,不忘扶贫济困,为坊众赠医施药、助学兴文,以及赠送棺木、参与善捐等,为社会贡献良多。
随着日寇侵华,1938年中山县政府指令商会组织武装商团保护乡土,公推李鸿标任总团长,1939年,商团编入部队,由将军衔的县长张惠长率领,开赴前线抗敌,在中山港一带浴血奋战。团丁牺牲十人,李鸿标每年带领商会会员祭奠这批烈士于南下迎阳山。
抗战胜利后,1945年李鸿标兼任中山纪念图书馆馆长,他通过胞弟李鸿材在香港发动捐资捐书,寄了2万多册进步书籍分批转赠图书馆,充实馆藏。
1949年,李鸿标以县、镇(石岐镇)商会常务理事身份参与和平解放中山工作,受到人民的爱戴。
五十年代,李鸿标及妻子逝世后,李瑞文遗孀、李鸿标之母刘惠清担任药店经理,但她发扬民主,发挥员工积极性,店内事务由员工负责,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
可以说,福寿堂既是中山药业的具有开创意义的老字号,其两代店主李瑞文和李鸿标的爱国爱乡的事迹,都是值得后人纪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