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 共建人文湾区(201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9》 【成文日期】2018-12-31 【点击率】264次

    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用“三个伟大”的表述,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的崇高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中山市开展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中山是以伟人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城市。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为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他的家乡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后来又发展为中山市,一位伟人与一座城市从此更加紧密联系。2007年,由中山市首倡,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孙中山文化”的概念,随后践行12年,在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工作中做出大量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坚持10多年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从地方决策进入国家战略

    2008年2月,中山市以1号文件的形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把孙中山文化列为八大文化工程之首,并将“孙中山纪念周”更名为“孙中山文化周”,孙中山文化进入地方决策。2010年,“孙中山文化工程”“孙中山文化节”和“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列入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纲要。2011年,中共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撰写的《孙中山文化:一个重要的国家命题》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光明日报》发表,首次在中央主流媒体上诠释孙中山文化概念,提出孙中山文化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孙中山的思想、主义、理论和精神;二是这个层面内容背后的文化元素;三是孙中山先生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伟人,他的著作、演讲、书法和诗词都有极高成就,是中华民族以至全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2011年,借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机会,中山市提出“行动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继承”的口号,将纪念周发展为纪念大会并办成孙中山文化节,推动中山创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促进中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升中山市的知名度和软实力,孙中山文化在城市发展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同年,孙中山文化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上升成为广东省命题。2012年,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在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公演,标志孙中山文化进入两岸交往的活动安排。2015年在北京召开纪念孙中山诞辰149周年“孙中山文化”专题研讨会,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明确赞成“孙中山文化”提法并提出工作要求,孙中山文化开始进入国家层面予以研究。从2007年起,全国政协委员、中山乡贤蔡冠深连续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关于孙中山文化的提案;2012年后,市政协采取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提案“三级联动”的方法,力推“孙中山文化”上升为国家命题;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共建人文湾区”“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标志由“孙中山文化”历经10年的推动终于进入国家战略部署,成为国家命题。

    二、坚持10多年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由理论概念进入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

    中山市政协从政治纪念、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文化项目、城市发展、民生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在学术理论方面,组织系列课题调研,撰写《“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粤港澳大湾区要注重人文价值链的发掘与利用》等专题论文,举办系列学术理论研讨活动,出版系列著作;在经济发展方面,助推翠亨新区规划建设和翠亨村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在文化艺术方面,举办四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主创编导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并到海内外演出,协助拍摄电影、电视剧《辛亥革命》等;在实体项目方面,组织孙中山史迹径建设、孙中山文化高铁行、孙中山海外足迹行等重点项目,推出孙中山文化系列纪念品。尤其是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期间重点策划开展“四大系列·十个重点·百项活动”,201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期间部署实施“六·十·六·十”系列工程,全市有大小各类项目150个;2018年组织开展孙中山文化十年系列活动,有项目10个。

    2018年,中山市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2周年为契机,开展“孙中山文化十年”系列活动,编撰出版市政协《和》杂志“孙中山文化十周年特刊”,联合广东电视台拍摄专题片《一位伟人与一座城市》,推出大型报告文学《国家命题——“孙中山文化十年记”》,组织在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体育馆举办“一位伟人与一座城市”大型讲座、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举办“孙穗英、孙穗华、孙嘉瑜捐赠家藏精品展”和孙中山文化普及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南朗镇“中国·翠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举办第五届中国翠亨海峡两岸艺术家美术作品交流展等多项实践活动,弘扬普及孙中山文化,活化孙中山文化基因,塑造和擦亮孙中山文化名片。

    特别是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后,市政协加快推进弘扬和挖掘孙中山文化、共建人文湾区各项工作。牵头制定中山市孙中山文化合作交流合作机制,成立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工作专责小组并召开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建立孙中山文化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实施一批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项目和工程。为落实“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共建人文湾区”的战略部署,市政协与香港大公报策划组织“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大型人文项目,自5月16日至6月底,组织联合采访组围绕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完成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采访报道,广东省政府副省长许瑞生参加启动仪式,活动开展后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6月6日,市政协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举办孙中山文化十年图片展,通过设置“建设之路”“热烈反响”“对外交流”“蓓蕾绽放”“展望未来”五部分共150幅图片,图文并茂展示中山市推进孙中山文化建设的进程。市政协还在当天为市内首批孙中山文化交流基地之一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中山市档案信息中心揭牌,下一步计划在翠亨新区规划馆、中山纪念图书馆、孙文纪念公园、孙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中学、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中山装文化馆、荔景苑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等窗口单位和标志性场所挂牌,矩阵式发挥孙中山文化交流基地的服务功能和资源特色,促进孙中山文化的传播和研究。

    三、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推动共建人文湾区

    中山市政协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为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共建人文湾区提供的路径指引,谋划持续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案。

    (一)注重规划引领。整合内外力量,依托高水平团队,编制《中山市深入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总体规划》,紧扣“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中山所能”,提出阶段性目标,规划一批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平台、项目、队伍,提供目标、途径、节点和操作上的指引。

    (二)敢于示范领先。在打造孙中山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的基础上,创新一个经济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的文化创意平台,打造一批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示范项目,建立一支孙中山文化专业队伍,开展孙中山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塑造孙中山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品牌形象,形成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示范效应,在服务大湾区建设发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上发挥伟人故里的示范领先作用。

    (三)坚持久久为功。谋划并持之以恒推进实现一张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共建人文湾区蓝图,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包容并蓄、天下为公的视野,以久久为功、孜孜以求的实干,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山发展厚植人文底蕴。

    (四)加强统筹整合。根据市委办、市府办印发的《中山市关于建立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市政协提出2019年政协统筹的一系列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项目,建议发挥全市各方的合力,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凝聚共识、厘清目标、明确责任、共同推进。

    (五)注重社会参与。在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工作中,既要党政重视、发挥行政效能,更要扎根人民、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社会参与,建立健全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的工作机制,为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推动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六)强化各项保障。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大湾区战略赋予中山的重任,投入资金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建立健全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加强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的长效保障机制。在组织领导、人才队伍上提供软支撑,在资金投入、项目实施上提供硬保障,增强中山在大湾区建设发展中的竞争力、影响力。

(市政协办)

上一篇: 敢为天下先 奋力谱新篇——中山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2018)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