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7》 【成文日期】2016-12-31 【点击率】168次 | |||
“十二五”时期,中山市实施“交通先行再先行”战略,投入230亿元,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98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密度由2010年的106.5公里,提高到2015年的166公里,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全市各相关部门、各镇区以将中山建设为珠江西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通过抓好项目前期工作、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项目管理等,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十二五”交通建设主要成效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显著提升。2015年12月,对中山有非凡意义的深中通道获国家立项批复,深中通道将成为全面提升中山区位优势的重要战略通道,确立中山作为珠江口门户城市和交通桥头堡的地位,扭转中山处于珠江口西岸边沿的局面,中山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将发挥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坚持交通优先再优先发展战略,五年投入超过230亿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投资达180亿元。广珠西线三期、沙古公路、福源路、中环路、G105国道细滘大桥至沙朗段跨线桥改造等项目建成通车。集中打通19条镇际“断头路”,启动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十二五”期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98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由2010年的106.5公里提高至2015年的166公里。
三是公交优先战略扎实推进。建成首条快速公交示范线,形成“一主七支”快速公交运营系统,日运营里程超过1.75万公里,日均客流超过6万人次。常规公交跨越式发展,与2011年相比,常规公交线路从148条增加到179条。公交车保持2240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约占车辆总数7成;全市公共交通客流量2.95亿;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达26%;公交线路总长度3300公里。建成覆盖主城区和6个镇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实行通借通还,共有589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15134个桩位,投入自行车12080辆。
四是港口水运快速发展。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11年的5044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7319万吨,增长45%。《中山港总体规划》和《中山港马鞍港区规划调整专项规划》分别于2012年底和2015年11月获省政府批复同意,由市政府颁布执行,规范中山的港口设施建设、港区功能分工、码头泊位布局,充分盘活岸线资源。中山港划分为“一港五区”,其中,中山港区、马鞍港区为沿海港区,黄圃港区、小榄港区和神湾港区为内河港区,各港区规划有数量不等的码头作业区。黄圃港区新建黄圃港公用码头、信来化工等码头。中山港新客运码头东移项目正式具备规划建设条件。
五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整体提升。迁建中山市黄圃汽车客运站、中山市大涌镇汽车客运站2家汽车客运站,建成并投入运营中山市三乡镇中心汽车客运站,完成7家客运站改造,市内14家三级及以上客运站全部开通网上订购票。全市实现行政村客运通达率、乡镇客运站覆盖率、农村候车亭覆盖率、行政村水泥路通达率4个百分之百。
二、“十三五”打造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2016年3月31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中山市调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对中山市交通建设工作作出“全力打造珠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指示。4月,省政府颁布《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中山明确提出“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
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高标准建设珠江口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要全力打造中山成为连接珠江东西两岸、辐射珠江西岸的客货转运中心,构建外连内畅、多方式一体化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实现“3高3快”通道目标和“3540”时间目标(即中山市至周边邻近城市,至少有3条便捷联系的高速公路;中山市主城区至周边邻近城市,至少有2条直接联系的快速道路和1条直接联系的快速铁路;35分钟内到达国际机场与港口;40分钟内到达邻近城市主城区)。具体发展策略包含3种设施建设规划:
(一)公路建设方面。加快与周边城市对接道路的建设,将中山市打造成为国家公路主枢纽,构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普通道路的多层次对外公路网络。向北全面加强与广州市、佛山市的交通衔接,主动融入广佛都市圈,并加强与粤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向东通过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公铁两用大桥公路连接线,加强与珠江东岸以及粤东地区的交通联系;向南通过广澳高速、广珠西线高速、港珠澳大桥等,加强与珠海、香港、澳门的交通联系;向西通过中开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等,加强与江门以及粤西地区的交通联系。
(二)铁路建设。积极开通国铁长途列车,并适时引入国家干线客运铁路,将中山市打造成为国家干线铁路区域枢纽,形成国家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的多层次对外铁路网络。通过深茂铁路和广珠城际铁路,开通尽量多的长途列车前往北京、上海、贵阳、南宁、南昌等地。研究引入其他国家铁路大通道(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全面融入国家干线铁路网,支持铁路枢纽地位的提升。
(三)航空和港口建设。充分利用周边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和深水港,依托铁路、轨道及高快速通道建设,并开通前往南沙自贸区、南沙港、前海自贸区、深圳机场、香港机场、澳门机场的水运航线,快捷共享珠三角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和深水港。
三、2016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建成珠江西岸交通综合枢纽为导向目标,全年完成高速公路投资约18.8亿元,干线公路投资约30亿元,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一是深中通道正式开工,广中江高速一期工程建成通车,香海大桥高速磨刀门水道跨市大桥动工建设。二是高铁经停中山站,南沙港铁路中山段项目动工建设,市域轨道交通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三是古神公路北段、中山港扩建工程、三角快线(原广珠中线二期)等一批重点干线公路建成通车。四是历经2年攻坚的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如期完成。五是长江路、康华路等一些城市道路开建。六是黄圃港投入运营,中山港客运码头东移项目通过省交通运输厅工可评审和岸线审批。
(市交通运输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