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市场规律 推动专业镇融合发展——中山对口帮扶潮州专业镇工作(201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207次
    一、中山对口帮扶潮州专业镇基本情况

  2013年底,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和全省调整加强对口帮扶暨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中山对口帮扶潮州工作全面启动。基于两市专业镇产业相近、发展路径相似、产业链的互补性强等特点,在市级帮扶对接的基础上,深化“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的深度帮扶对接,推进中山对口帮扶潮州专业镇工作。

  2013年11月,中山对口帮扶潮州专业镇作为两市对口帮扶工作中“亮点工作”率先启动。中山有16个省级专业镇,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大都是百亿级;潮州有19个省级专业镇,8个市级专业镇,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大都是10亿。开展专业镇对接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对口帮扶,为潮州培育一批年度地区生产总值30亿级、50亿级,乃至过百亿级的专业镇,同时促进中山的专业镇进一步发展。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山市和潮州市专业镇对口帮扶工作的意见》要求,两市22个产业互补性强的专业镇自愿结对,立足潮州专业镇产业特色,启动发展思路、干部交流、行业协会、创新平台、特色产业、企业发展、市场开拓、招商引资“八个对接”。其中,中山的小榄镇与潮州的庵埠镇开展药包材、食品包装两大特色产业的对接;中山的古镇镇与潮州的枫溪区,开展陶瓷产品在灯饰应用上的合作;中山的横栏镇和潮州的金石镇,一个是苗木产业,一个是花卉产业,合力打造粤东海西花卉产业综合基地,促进两地花木产业升级换代;中山的大涌镇与潮州的意溪镇,前者是“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后者拥有一批国家级的木雕工艺大师,合作空间大。

  2014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潮州组座谈时指出:中山对口帮扶潮州,专业镇发展道路相似,产业链的互补性强。两市通过平台对接促创新、通过专业镇对接抓帮扶,这些措施都是实实在在的抓手。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做实帮扶工作。

  2015年,全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会议召开,省长朱小丹要求总结推广中山—潮州推动专业镇合作经验做法,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7月,中山对口帮扶潮州工作获评为省政府对口帮扶优秀创新工作。

    二、中山对口帮扶潮州专业镇主要做法

  创新顶层设计,谋划整体规划。2014年1月17日,中山市和潮州市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山市和潮州市专业镇对口帮扶工作的意见》,通过“顶层设计”为专业镇深度对接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成立潮州市专业镇对口帮扶工作协调小组,由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总指挥任组长,成员为相关部门和县(区)领导。制定“一镇一特色,镇镇有亮点”的“镶嵌式”帮扶计划,按照一周一汇报制度,定期进行跟踪落实。

  遵循市场规律,调动帮扶双方积极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两市专业镇双向自愿选择,84名干部双向交流到两地镇街一线。同时,两市按1:1拿出3000万元,以竞争评比方式奖励给“日子过得好”的对子,促进专业镇结对关系持续向好发展。至2015年,专业镇发展专项资金共支持3个平台项目、5个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项目、3个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建设。

  探索帮扶新模式,开创“多对一”县域对接。中山特大镇组团对口帮扶潮州市潮安区、湘桥区、枫溪区、饶平县,成立“多对一”的帮扶机构,纳入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统一管理,打好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

  优化资源配置,擦亮“美居”“瓷都”品牌。推动两地资源优化配置,把中山专业镇的技术、管理、资本、体制机制优势与潮州专业镇的资源、生态、劳动力等优势相结合,共同擦亮“中山美居”和“中国瓷都”的品牌。

中山—潮州结对帮扶专业镇名录

序 号 中山市 潮州市
结对专业镇名称 结对特色产业 结对专业镇名称 结对特色产业
1 古镇镇 灯饰 枫溪区 陶瓷
2 小榄镇 五金制品 庵埠镇 食品及印刷包装
3 南头镇 家电 铁铺镇 茶叶
4 黄圃镇 食品加工业 钱东镇 盐炬食品
5 东凤镇 小家电 三饶镇 日用陶瓷
6 东升镇 脆肉皖 汫洲镇 海水养殖、水产加工
7 大涌镇 红木家具 意溪镇 木雕
8 横栏镇 花木业种植 金石镇 花卉种植
9 阜沙镇 淋浴房 古巷镇 卫生陶瓷
10 沙溪镇 休闲服装 城西街道 服装
11 南区 茶叶市场 凤凰镇 茶叶种植

    三、中山对口帮扶潮州专业镇成效显著

  聚焦项目,推动实体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结果说话,项目为王、动工为先”的理念,两地专业镇遵循市场规律双向选择对接,竭力挖掘、推进特色项目建设。至2015年,两地22个结对专业镇共开拓10个平台、5个专业市场项目,投资总额8.5亿元。其中,中山横栏镇与潮州金石镇共建“粤东海西花卉产业园”,中山东升镇与潮州汫洲镇集中力量打造“汫洲镇大蚝综合集贸市场”,中山南区与潮州凤凰镇合力打造“茶叶一条街”,中山阜沙镇与古巷镇投入建设全国首家淋浴房及卫浴3D网上展厅。

  擦亮品牌,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挥两地的区域优势,推动潮州产业发展。中山黄圃镇和潮州钱东镇结对共同做强食品产业,钱东镇被授予“中国盐焗鸡之乡”的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得该称号的乡镇,构建“政府+龙头企业+平台/协会+产业园区”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中山阜沙镇与潮州古巷镇加强卫生洁具产业合作,助推古巷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卫生陶瓷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企业合作,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政府牵头、协会联动、企业参与的方式,推动两地企业开展互访交流,搭建多媒体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两地企业加强技术支撑、产品研发和资源共享。2015年,两地企业开展交流活动25次,达成合作项目总金额3.5亿元,产业的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通过将潮州陶瓷材料与中山灯饰加工相结合,催生“陶瓷灯饰”新兴产业,使传统的“工业品”转型为“工艺品”。至2015年,中山古镇—潮州枫溪的两市陶瓷灯饰企业达200家,产品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组织两地企业参展办展,联合开拓国内外市场。2015年,两地政府组织1000家次企业抱团参展,扩大“中山+潮州”区域品牌影响力;通过第十三届中国红木家具博览会和红木家具十里名店订货会等活动宣传,2015年金石镇家私城红木家具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5.4%;阜沙镇与古巷镇再次联合组织两地企业抱团参加第20届上海国际厨卫展,共获订单交易金额20亿元,比上年增长8%。

  平台建设,助力企业升级转型。借鉴中山经验,基于产业基础,打造市、区、镇、企“四级创新平台”,为潮州中小企业解决技术、资金、人才等发展瓶颈问题,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建立“中山—潮州产业创新中心”“庵埠—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婚纱晚礼服设计研发中心平台”“凤凰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广东钱东中潮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

    四、各镇区的做法和亮点

  小榄—庵埠两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小榄和庵埠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技术交流、产业配套、产销联动等模式,突出发展两镇专业镇生产与合作特色。

  古镇—枫溪两镇“瓷”骋天下,“灯”耀世界。枫溪区与古镇镇发展以陶瓷灯饰产业为主要方向的深度合作,激发两地经济发展新活力。

  横栏—金石两镇搭建平台拓市场,打造园区促发展。横栏、金石两镇党委政府发挥横栏“中国花木之乡”、金石“花卉之都”的名牌效应和产业优势,以“搭建一个平台,共建两个园区,开拓三个市场,培养四肢人才”的发展思路,突出金石产业优势,打造“粤东海西花卉产业园”。

  阜沙—古巷两镇打造线上线下展会,促进卫浴产业升级。阜沙与古巷两地坚持“党政推动、协会联手、企事合作、社会参与”的帮扶模式,推动行业协会、市场开拓、展会平台、技术创新等纵深对接合作,对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区—凤凰两镇对口名茶之乡,帮扶凤凰展翅。南区与凤凰镇专业镇产业对接工作以茶叶为纽带,利用南区茶叶市场和凤凰茶叶产地的各自优势,找准对接路子,开展对接工作,推动凤凰茶叶产业的发展。

  沙溪—城西两镇加强人才对接,推动服装产业发展。沙溪镇通过组织商会考察、服装企业对接、专业市场联动等方式,推进两地服装产业良性互动;推动实施“直接输血”和培育“造血功能”相结合,提升城西服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东升—汫洲两镇借力脆鲩名镇,打造海西蚝乡。东升镇和汫洲镇,发挥东升“中国脆肉鲩之乡”和立足汫洲“大蚝之乡”的品牌优势,统筹全镇渔业水产资源,打造“海西蚝乡”区域平台,以建设汫洲镇大蚝综合集贸市场为突破口,把汫洲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牡蛎苗种中转地、海峡西岸著名蚝乡、闽粤地区牡蛎加工交易中心、广东牡蛎产业集群示范区、粤东休闲渔业示范区,以“公司+基地+合作户”的模式实现汫洲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黄圃—钱东两镇发挥食品加工业优势,打造盐焗鸡之乡品牌。借力黄圃镇在食品行业发展经验,助推钱东镇打造盐焗鸡区域品牌。2014年8月,钱东镇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盐焗鸡之乡”称号。推进中潮食品工业园和广东钱东中潮食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促进当地食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大涌—意溪两镇对口木雕之乡,促进双赢发展。大涌与意溪,拓展镶嵌式合作,推动红木家具和木雕两个特色产业对接,搭建潮州工艺大师交流平台。

  南头—铁铺两镇因地制宜促发展,精心着力惠民生。南头镇与铁铺镇结对依赖。拨付帮扶资金,扶持铁铺镇朝阳农业、思维佳食品、佳业食品等企业增资扩产。推广南头镇外延农业发展经营,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销售”的经营模式,促进铁铺镇朝阳农业合作社产、供、销、服务一体化发展,带动广大农户提高收入。

  东凤—三饶两镇携手共建谋发展,共筑平台齐腾飞。东凤镇和三饶镇结对依赖,围绕平台搭建、企业对接交流等重点,发挥两地比较优势,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办公室)

上一篇: 中山市居家养老服务成效显著(201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开展“廉洁齐家”修身行动 营造崇廉尚洁社会氛围(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