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中山站活动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1》 【成文日期】2010-12-11 【点击率】1154次

    2010年10月13日,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首站在中山举行,全程历时3小时,共有80名火炬手和24名护跑手参加,国内外100多家新闻媒体对传递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广州亚组委及中山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传递仪式。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实现“安全、顺利、隆重、精彩”目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火炬传递工作。6月1日,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工作会议暨传递城市联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确定亚运会火炬传递于10月12日至11月11日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传递,明确中山市作为亚运火炬传递省内的首站城市。6月8日,市政府根据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中山站筹备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体育、公安、文化、宣传等20多个部门的负责人担任成员,具体负责火炬传递的综合管理、火炬手选拔及管理、传递路线编制、后勤保障等工作的组织实施。6月17日,中山站火炬传递筹备工作第一次会议在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各项筹备工作,拟订亚运火炬传递中山站总体工作方案,设立办公室、火炬手运行、安保运行、医疗卫生、仪式庆典、宣传形象、后勤保障、志愿服务等8个工作部门。各部门根据总体方案要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迅速开展工作,抽调筹委会各成员单位精干力量,设立临时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并多次召开筹委会会议、工作协调会、现场办公会,加强沟通协调,扎实开展各项组织筹备工作。
    精心选择火炬传递路线。筹委会领导反复酝酿、研究,多次实地考察拟定线路,并征询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最终选取最大限度展示伟人故里人文特色、建设成就和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线路。传递路线全长11公里,起点设在孙文纪念公园,途经博爱路、孙文东路、兴中道,最后到达市全民健身广场。同时,在传递路线沿途安排醉龙、鹤舞、麒麟等一系列具有中山特色的文艺表演,得到亚组委的认可和批准。
    做好火炬手选拔工作。筹委会充分考虑广泛性、代表性和先进性的要求,合理制定火炬手名额分配。中山站亚运火炬传递共有80名火炬手参加,其中由中山市选拔的火炬手33名。开始和最后几棒选择各行业具有激励人、鼓舞人的宝贵品质和突出事迹的的典型代表,充分展示中山人民良好精神风貌。
    精心组织演练。9月20日,全市举行亚运会火炬传递综合演练,演练按照实际路线进行,80名模拟“火炬手”手手相传火炬,跑完11公里,全市出动2000多名警察、2144名志愿者到场维持秩序。广东其他20个火炬传递城市当天均派出代表观摩演练。综合演练结束后,各部门针对不足,加强薄弱环节整改,确保火炬实际传递安全顺利进行。
    各部门通力合作。公安部门安排部署2000多名警力,对火炬传递路线沿途进行反复研究和实地勘察,详细部署运行团队、领导嘉宾、火炬手的警卫工作。体育部门精心策划传递路线和选拔火炬手,并配合亚组委火炬传递运行团队做好火炬传递路段分配、火炬手接待、火炬手投放和收集等运行工作。宣传部门对亚运会举办理念、主题、中山籍名人火炬手的事迹进行新闻宣传报道,协同筹委会相关部门对火炬传递沿途交通标志、指示标识、楼体装饰、户外广告等进行整治,做好沿途路段的环境卫生;协调中山电视台制作宣传中山的视频短片及宣传手册,在亚运火炬传递当天沿途设置20多个摄像机位,全程直播火炬传递实况。文化部门策划组织多个具有中山特色的节目在点火仪式和收火仪式上表演,在火炬传递沿途组织有中山特色的醉龙、鹤舞、麒麟舞等10多个文体表演。团市委组织2000多名志愿者参与火炬传递当天各项工作,各机关单位和就近学校组织近2万观众在沿线为火炬传递呐喊助威,营造热烈的氛围,同时协助公安维持沿途秩序。

(市体育局)

上一篇: 全面推进“三旧”改造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全面完成对口支援汶川漩口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