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文章来源】原载于“广东乡村集萃系列丛书”《广东乡村非遗》 【成文日期】2024-09-19 【点击率】1511次 | |||
海底珍珠容易揾,真心阿妹世上难寻。 海底珍珠大浪涌,真心阿哥世上难逢。 ——咸水歌《海底珍珠容易揾》 图一 中山咸水歌(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咸水歌又称“白话渔歌”,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歌唱形式。中山咸水歌由中山地区亦渔亦农的疍家人演唱,其中流行于坦背等沙田区的咸水歌和高棠歌有300多年历史。目前咸水歌主要分布在坦洲镇一带,这里的咸水歌历史悠久,曲目丰富,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唱法。2006年,中山咸水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为吴志辉。 图二 咸水歌对唱(中山市档案馆/中山市地方志办供图) 中山市坦洲镇的疍家人素有对歌、斗歌的习俗。中山市面临大海,浮家泛宅的人不断从四面八方来到珠江口沿海一带冲积平原上,其中一部分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散居在中山、斗门、顺德等沿海和河网地带。中山咸水歌早在明代就已流行,明代嘉靖年间出版的《香山县志》风俗篇中记载:“醮子女,歌唱以导其情,曰歌堂酒”。 图三 中山咸水歌参加非遗展演(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中山咸水歌的主要类别有长短句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姑妹歌和叹家姐等。它是疍家人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歌词通常为即兴之作,涉及内容多为男女情感、生活趣事以及劳动生活,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其旋律简单流畅,曲调委婉柔和,富有乡土气息,乐句分长句和短句两种形式,各有不同的音调和拉腔。中山咸水歌采用粤方言中山次方言演唱,演唱形式有独唱和对唱,以一问一答的对唱为主,演唱时讲究随字求腔,即兴性强,多使用衬词、衬句,衬词如“啊咧”“啊啰” ,衬句如“妹好啊咧” “弟好啊咧”等。其代表曲目有《对花》、《海底珍珠容易搵》等。 随着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和年轻一代审美取向的改变,咸水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能唱传统咸水歌的不过10人,且大多年事已高。 图四 中山咸水歌的传唱(中山市档案馆/中山市地方志办供图) 村落链接: 北环村位于中山市坦洲镇北部,距离坦洲镇政府约1千米,因环绕坦洲山北麓建村而取名北环。2005年,坦洲咸水歌历史陈列馆建设落成并投入使用,旨在承传、抢救坦洲民歌这一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陈列馆面积100平方米,设有资料展出、图片展览、民歌手稿和歌手介绍四部分,主要阐述坦洲咸水歌的历史渊源和坦洲的人文概况,展出坦洲咸水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各时期活动图片,陈列坦洲咸水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所创作的手稿以及坦洲咸水歌发展历史的视像资料等。2007年10月,广东首届水上民歌大赛(中山·坦洲)在北环村内的市民广场举行。 图五 坦洲咸水歌历史陈列馆(坦洲镇政府供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