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枢:实业兴邦第一人
【作者】夏和顺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2008年08月04日 第C05版 【成文日期】2008-08-04 【点击率】1787次

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是李鸿章主持创办的两个重要洋务企业,也是近代中国最为成功的两个民族企业,它们的成功都是在唐廷枢苦心经营下取得的。招商局实干兴邦的传统保持至今,唐廷枢为其肇始者。  

“像个不列颠人” 

唐廷枢(1832~1892),中国清末洋行买办,洋务企业活动家。字景星,又作镜心,广东香山县唐家湾(今属珠海市)人。唐家湾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东渐西风最早吹拂的地方之一。记者曾多次探访唐家湾,领略过这里的文化风姿,但唐廷枢的故居已经找不到痕迹。有知情者指出其残存的故居宅基,这里只剩下擎天的巨榕,留给后人以荫凉。 

唐廷枢父亲曾在香港美籍医生布朗家中做听差,布朗曾在马礼逊教育会学堂担任校长7年,并把容闳、黄宽、黄胜三人带往美国学习。1842年,唐廷枢入马礼逊学堂学习,与容闳等人同学。此后,他曾入另一所英国教会学堂学习,1848年毕业后,任香港一家拍卖行低级职员。 

由于唐廷枢早年曾经受过彻底的英式教育,不但英文写得非常漂亮,而且说起英语来“像个不列颠人”。同时他还“精通天文、地理、格致、算数”,这为他此后谋取更好职位提供了便利条件。早在1862年,即加入英商怡和洋行之初,唐廷枢用广东方言编写过一本叫《英语集全》的书,这是一本英语工具书,他本人在卷首说明这本书是适应“广东人和外国人来往、打交道的需要”,“因目睹诸友不通英语,吃亏者有之,受人欺瞒者有之,感因不晓英语受人凌辱者有之,故复将此书校正。”此书共6卷,其第六卷标题就叫“买办问答”。1874年,他参与创办格致书院,并担任该院董事。同年,留美归来的容闳集股白银一万两在上海创办《汇报》,“以期改良社会之习惯,周悉外人之风尚,考较商业之良窳,增进国民之智慧。”唐廷枢给予大力支持。传教士傅兰雅创办教会学校英华书馆,唐廷枢对其也有帮助,传播西学、翻译西书方面贡献良多。

1851年,唐廷枢开始在香港英国殖民政府担任翻译,与后来曾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李泰国为同事。1853年唐廷枢升任香港巡理厅正翻译,1856年代理香港大审院华人正翻译。1858年起,唐廷枢通过李泰国的关系进入上海江海关任职10年,先后担任过“正大写”和总翻译。

东南五口开放后,上海取代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中心地位,西方商人蜂拥而来,纷纷在这里设立洋行。外国人要与中国人做生意,需要有一中间人翻译、介绍,甚至穿针引线,这样就形成特殊的买办阶级。由于接触外国人早,学习英文也早,广东香山的买办在上海是出了名的,并形成利益集团。1861年,唐廷枢离开海关,为英商怡和洋行代理长江一带生意,收购生丝、茶叶,并推销洋货。1863年正式进入怡和洋行充当买办,经理库款,经营丝茶出口贸易,开展航运,扩大洋行在上海以外通商口岸的势力,为洋行带来滚滚财源。

不甘受辱投资船运

唐廷枢最先投资船运,完全是出于不甘受辱的民族义愤。唐廷枢有一次从上海乘轮船返回香港,途中遇飓风被困,轮船避风期间,外籍船主限量发给每位中国乘客一磅淡水,解渴、洗脸全在其中,而船上载有百余头羊,则有满桶淡水任其饮用,唐廷枢痛感洋人鄙视华人,“待人不如羊,殊为可恨”。于是他在香港筹集股金10万元,先租下两只船,往来于香港、广州之间。

1873年,唐廷枢结束买办生涯,受李鸿章委派接办轮船招商总局,任总办,这标志着唐廷枢由洋行买办,转变为洋务运动有力的推动者与近代实业的开创者。

轮船招商局成立于1872年底,由经办漕运的朱其昂主持,但资本招徕一筹莫展。唐廷枢入主轮船招商总局,引起当时人们的广泛注意,大家对其经营才能寄予厚望。他是与徐润同时进入招商局的,他们入局之前,招商局的资本,包括官款在内,实缴不足20万两,而他们一接手,就立刻将资本扩大为100万两。同时唐廷枢还将他与人合资购买的永宁号、洞庭号和满洲号轮船交由招商局代为经营。郑观应认为,李鸿章任用唐廷枢是“得人”之举,而“欲事之兴,惟在得人而已”。李鸿章本人对招商局的初步成效也极为满意,称其为“开办洋务四十年来最得手文字”。唐廷枢很快被提升为候选道员。

唐廷枢提出“以西法经营之”,广招具有洋行工作经验的中国买办参加管理。他推出合股投资体制,实行股份转让,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使招商总局的股值一年之内翻了一倍半,开中国国内股市之先河。著名的上海实业界人士经元善曾说:“唐、徐声望素著,非因北洋增重。唐之坚忍卓绝,尤非后来貌为办洋务者可比。”经过他的努力,招商总局不仅拥有长江和沿海航运大部分市场,还在菲律宾、泰国设立分局,拓展南洋运输业务,同时远航英国、日本、新加坡、夏威夷和美国本土,招商总局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轮船企业。

1883年,唐廷枢奉命赴欧洲考察业务,其间曾代李鸿章与英国洽谈购买军舰事宜。此次出国,唐廷枢很有收获,他自称“眼界为之一宽”。

1875年唐廷枢与徐润等人创办中国人自己的第一间保险公司——保险招商局,次年成立仁和水险公司,1878年又创建济和水火险公司,1886年合并成为仁济和保险公司,有力地推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开创了中国保险业的先河,他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保险业之父。

主持开办开平煤矿

开平煤矿是唐廷枢受李鸿章委派主持创办的另一个重要洋务企业。早在1872年,李鸿章就曾上奏朝廷,指出:“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主张招商集股购买机器开采本国煤铁。1876年,李鸿章委派唐廷枢主持开采开平煤矿(今开滦矿务局),是年底,唐陪同英国采矿师马立师前往开平一带实地勘察,将采集的煤块及铁矿石标本分寄京师同文馆及英国著名化学家化验,证明品质优良,极有开采价值。得到朝廷批准后,唐廷枢拟定“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规定先招股80万两,分作8000股,每年结账一次,所得利息,先提官利一成,后提办事者花红二成,其余八成按股均分。

1878年7月,开平矿务总局正式挂牌,10月开机钻探,翌年开始挖掘煤井、安装机器。次年开平煤矿正式投产,当年仅产煤1600余吨,次年即增至38000余吨,1885年更达187000余吨。开平所产之煤迅速占领天津市场:1881年天津进口洋煤17000余吨,次年减至5400余吨。1886年更减为301吨,此后,天津不再进口洋煤。开平煤矿的投产也刺激了人们的投资热情,1882年开平即已募足100万两股本,面值100两的开平股票在上海市场的价格一度飙升至240~250两。

开平煤矿从勘察矿址、拟定计划、召集资本到正式开采,都是在唐廷枢亲自主持下完成的,开平煤矿是唐廷枢一生中经营最久的企业。此外,中国自营的第一条铁路——开平铁路,中国自营的第一家水泥厂——唐山细棉土(水泥英译)厂,也是在唐氏的倡议和主持下建立的。

唐廷枢有极为敏锐的商业与经营头脑,在洋务派官僚和外国洋行的双重支持下,他除经营洋行企业和洋务企业之外,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私人企业,成为一个集买办、洋务派和民族资本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

唐廷枢在洋务活动中的出色表现,为他政治地位的提高打下了基础,深得李鸿章的赏识,捐资得福建候补道,被誉以“才识练达,器宇宏深”。李鸿章赞他“熟精洋学,于开采机宜,商情市价,详稽博考,胸有成竹”。

1892年10月7日,唐廷枢逝世于天津。当时他的灵柩由招商总局派出专轮,运回家乡香山县唐家村安葬,有13个国家的商务官员搭乘专船护送。驶至唐家湾后,唐的灵柩安放在岸边的灵棚里,13艘外轮一字排列,各下半旗,各国代表上岸向灵柩鞠躬后离去。当时上海的一家报纸称他的一生标志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他的死,对外国人和对中国人一样,都是一个持久的损失。”

上一篇: 爱国华侨马应彪与岭南大学农学院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创业兴学的佼佼者周崧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微博 |  微信公众号:中山档案方志 | 返回首页
中山市档案馆、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2000-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65587号-2 网站标识码4420000022 地址: 中山市兴文路7号之一(查看地图) 邮编:528403

 
办公电话:0760-88328069 技术支持: 0760-88310669 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