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芳眼中的江嘉良
【作者】轶名 【文章来源】《乒乓世界》 【成文日期】2003-01-01 【点击率】8038次

1984年,作为一部建国35周年的献礼片,电影《人生》在全国公开放映。时年20岁的吴玉芳因主演该片女主角巧珍而迅速走红,荣获了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1985年在成都举行百花奖颁奖典礼时,笔者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四年级的学生正在《四川日报》实习,在颁奖仪式后采访了吴玉芳。1987年的一天,我作为《中国体育报》记者去国家乒乓球队采访,意外地在训练馆里见到了吴玉芳,知情人悄悄告诉笔者,她和江嘉良“好上了”。

2002年,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涉外保姆》中再次见到吴玉芳的身影。年近不惑,又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吴玉芳虽然没有18年前出演巧珍时那般青春靓丽,但眉宇间的神态和谈吐间的睿智,能让人感受到成熟女人特有的魅力。读者们一定和笔者一样,很想听她聊聊她和江嘉良的恋爱、家庭生活和事业。

11岁时开始进入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在那里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声乐、舞蹈、戏剧表演等学了不少,基本功还算扎实。主演的第一部电影就让我获得了当时国内电影演员的最高奖项,我觉得这也是对我多年努力的一种回报。19859月份我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明星班学习深造,我们班有二十几名同学,现在都活跃在影视界,像何伟、宋春丽、宋晓英、姜黎黎等,名气都挺大。我当时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一个,毕业后拍了几部电影,像《古堡小夜曲》《合同夫妻》《好女不愁嫁》等,但没有什么影响。1988年我和江嘉良结婚后就不再拍电影,作了专职太太。

恋爱:一个电话定终身

江嘉良名气比我大,说起他,我还得感谢电影学院的学习生活。入学的第二年,有一次参加一个给歌手颁奖的文艺晚会。当时电影界和体育界的名人来了不少。我这个人其实对什么事都不好奇,在晚会开始前,一个穿运动服的小伙子却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眼睛特别有神,让人过目不忘。我就问一个朋友这个运动员是谁,我的问话声恰好被他听到了,他朝我笑着点了一下头。于是我知道他叫江嘉良,是打乒乓球的。晚会正式开始时,来宾纷纷入座,江嘉良恰巧坐到了我旁边,我们聊了几句,他问我答,我也只是告诉他我是电影学院的,电话也没有留给他。几天之后,他就把电话打到了我们学院。当时宋晓英告诉我有电话找我,我以为她在和我开玩笑,因为当时在北京我没有熟人。十几分钟后,宋晓英问我为什么还不去接电话,我才明白是真有人给我打电话。当电话的另一端告诉我他是江嘉良时,我真有点吃惊了,十几分钟的时间,他竟然还在等我接电话!这一个电话,让我感觉他这个人真是很认真,他的约会我要是不赴,还真有点对不起他的认真和诚意。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交往,我这才知道这位江嘉良先生有着那么辉煌的业绩和那么大的名气,在他的运动生涯中拿过6次世界冠军,还有多次洲际比赛和全国比赛的冠军。 

我们交往中有一件“不公平”的事,是江嘉良以后告诉我的。我们开始约会时,江嘉良向组织汇报他交了一个电影学院的女朋友,组织上立即对我进行了外调,外调的结果不错,才批准了他继续和我交往。真是不公平!江嘉良说公平是相对的,一个运动员肩负着国家的荣誉,尤其他当时是一个世界级运动员,个人感情生活来不得丝毫马虎,组织上关心他,爱护他,搞点外调是正常的,何况组织上和他的眼光一致,也算“英雄所见略同”吧!

婚姻:好丈夫+好父亲

他这个人诚实,心地特别细,外出比赛时总会给我买穿不完的衣服,回国时他总是行李最多的一个。1988年底,我们结婚了。以后,他就开始务实了,再买衣服会事先同我商量了。他非常顾家,这样的老公我很知足了。我们结婚的第二年,江嘉良退役了。他从小就离开家独立生活,9岁进入省体校打乒乓球,15岁进入国家队,打了十年乒乓球,是国家乒乓球队服役时间最长的为数不多的球员之一。他是广东中山市人,退役后我们在广州生活了一年。我的人事关系在西安电影制片厂,但我已经不拍电影了。1990年,我们按照有关规定,两人一起辞掉公职去了马来西亚,他当乒乓球教练,我做专职太太。第二年离开马来西亚去了新加坡,他还是做乒乓球教练。在新加坡我们生活得非常好,这个国家强调“居者有其屋”,我们也享受到了外国专家的待遇。后来江嘉良辞掉了教练开设了球馆,同时下海经商。他开始满世界跑,忙于各种事务性工作。他现在是总部设在新加坡的ESPN电视台也叫亚洲体育频道特邀的乒乓球比赛解说评论员,每月在电视台上解说评论一次,同时他受聘于一家香港公司,从事房地产业和建筑材料业。因为他从小作运动员,一直参加训练、比赛,文化课学习相对较少,退役后他重新开始学习,他这个人毅力很顽强,做事又认真,现在他已修完南京大学社科系研究生课程并通过结业考试。尽管他一直非常忙,但对家庭责任感非常强,一家四口,三个女人都爱他,他说他非常幸福,我和孩子的安全感也很强。 

1992年,我们在新加坡定居时生了第一个女儿江莉馨,1995年又生了第二个女儿江莉婕,两个女儿都是我妈妈帮我一起带大的。两个女儿都像她爸爸,眼睛特别有神,奇怪的是两个孩子都不喜欢乒乓球。别人都说挺可惜的,世界冠军后继无人,江嘉良认为这都无所谓,我也认为无所谓。孩子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作父母的应该注重的是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我们从来不逼孩子刻意去学习什么,在孩子们正常地接受教育的前提下,我们希望她们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至于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是无所谓的。 

我们现在生活在上海浦东,和我母亲在一起。我结婚之后就不再和电影打交道了。我认为成家之后,为人妻、为人母,就得作出牺牲养育孩子、操持家务,这些成了我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但江嘉良很开明,他认为我的专业荒废过于可惜了,在他的多次鼓励下,中止了十几年的演员生涯后我又重新开始了演员生活。1997年后我开始接拍电视剧,现在的身份是快乐的自由演员,有合适的角色和比较好的剧本我就接拍。拍戏的时候,江嘉良会抽空带着两个女儿专程从上海来看我,他随和友善的待人接物方式得到了大家的敬重。有一次在我们一家人下榻的大连开发区银帆宾馆,他甚至还和康体中心的员工们比试着久违的乒乓球、生疏的羽毛球,还有他热衷的高尔夫球…… 

事业:夫唱妇随办乒校

2002年初,浦东新区希望用江嘉良的名字命名成立一所有特色的、体教结合、最终能为国家培养高智商、有知识的大学生运动员的学校。浦东的乒乓球水准不高,有关领导想借助名人效应来扩大浦东新区乒乓球学校的影响,提高技术水平。

我觉得办这所学校很有意义,我最了解江嘉良,乒乓始终是他最爱,从1989年退役以来,他与乒乓球界的联系一直没断,包括他与香港无线电视台和ESPN  STAR SPORTS签约,作为特约体育评述员参加了1992年、1996年、2000年奥运会。他也参加过国内电视体育节目的解说评论工作,同时他还被聘为南京大学名誉乒乓球教练。作为运动员他是成功的,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如果要做个完整的体育人,那么就要延续他的体育生涯,将他对乒乓的认识理解以及他的丰富的乒乓球经验传授给那些有乒乓天赋的孩子们。所以我非常支持他去办这所学校,并且主动申请帮他,在不拍戏的时候帮他打理学校的一些具体事务。20021024,江嘉良乒乓球学校揭牌,目前只有小学,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不让有潜力的学生半途而废,这些计划得到了浦东新区领导的支持和学校的积极配合。我相信,凭着江嘉良对乒乓球的挚爱和做事的踏实认真,他一定会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演好这个“新角色”。

 

上一篇: 难舍乒乓情 江嘉良沪上办学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江嘉良既是中山人的骄傲,更令高家基小学引为自豪。烟墩山下——冠军母校青春不老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微博 |  微信公众号:中山档案方志 | 返回首页
中山市档案馆、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2000-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65587号-2 网站标识码4420000022 地址: 中山市兴文路7号之一(查看地图) 邮编:528403

 
办公电话:0760-88328069 技术支持: 0760-88310669 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