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梁玮 【文章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成文日期】2020-10-28 【点击率】1714次 | |||
古鹤村位于中山市三乡镇东南部,东与珠海市金鼎镇正坑村相接,西与新圩村为邻,南与珠海市界冲村接壤,北连美溪村和西山村。古鹤村汉代已有人迹,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式立村。《香山县志》记载:“鹤井,古鹤有山,其源有石,阔可亩余。相传有神仙游戏于此,遇樵化鹤而去,至今遗迹宛然。其地后多白鹤,因以村名。”古鹤村东青龙山鹤井坑一带常有白鹤栖息,村落最初取名鹤坑村。
![]() 古鹤村村貌 (赖泽鸿摄于2018年)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鹤坑村聚落向古金斗湾发展,村落规模扩大,有雍陌村郑姓师爷前来点化,说“鹤坑”与“落坑”谐音,不吉利,村民纳其言,改鹤坑村为古鹤村。2014年,古鹤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及第一批广东省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古鹤村在中山市美丽乡村建设中被选定为特色精品村创建对象。 古鹤村历史遗存丰富,在迎来送往慕名访古之士的同时,保存着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惬意与从容,伴随村深处传来的风吹草木声,弥漫出一股遗世独立的古朴诗意。 古鹤村闸门 古鹤村闸门,亦称古鹤大闸,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初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为防海盗而建,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村头村尾各1座,均为歇山顶,高约5米。村头门额“鹤声高迥”“古道循行”,村尾门额“步接青云”“祥迎紫气”,均书于清同治十二年。
![]() 村头石闸门 (三乡镇政府供图,2016年摄)
古鹤石板街 古鹤石板街贯穿于两闸门之间,长约1.8千米,由花岗石条铺成,始建于同治二年(1863年),1922年重修,2012年被公布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石板街蜿蜒曲折,绵长完整,连贯起村中各处极具典型清代及民国时期特色的人文景观,沿途还保留了许多珍稀古树。
![]() 古鹤石板街 (三乡镇政府供图,2013年摄)
“乐善好施”石牌坊 光绪皇帝授予的“乐善好施”石牌坊,也是村中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牌坊为朝廷表彰因赈灾有功的村人郑有庸而立,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坊额正面正中竖刻“圣旨”,背面刻“恩荣”,正背面主间横匾阳刻“乐善好施”,均为李鸿章手迹。
![]() “乐善好施”石牌坊 (三乡镇政府供图,2016年摄)
古鹤儒林第 村内旧民居以岭南风格建筑为主,建筑内外灰塑、木雕尤其精美。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古鹤儒林第,保存基本完好,仍有人居住。儒林第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采用“泥椿墙”建筑工艺,木雕窗花、灰塑、古井,均精雕细琢。屋内悬御赐“荣封三代”牌匾,神位处有楹联“欲溯音容申孝敬,唯凭俎豆荐馨香”。
![]() 古鹤儒林第内“荣封三代”牌匾 (三乡镇政府供图,2013年摄)
宗祠 与众多村相比,古鹤村现存的23座宗祠较为特别,多作旅游景点或村民活动中心使用,祭祖活动较少。其中,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的澜海郑公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伯瑶祠、始建于清代的日富曾公祠均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的日东祠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澜海郑公祠(图源:网络)
古迹 古鹤村另有瓦窑坑遗址(市级不可移动文物)、明代古井、清代水彻桥、三潭桥、武举人旧居、民国时期古鹤碉楼等古迹。古鹤村口碑廊上的“重修庙宇碑记”,立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古鹤中街、东闸门处的“文星焕彩”“仙岭钟灵”匾额,书于1916年。
![]() 东闸门处门额“文星焕彩” (三乡镇政府供图,2016年摄)
香山名人的足迹 作为岐澳古道的重要节点,古鹤村曾经留下许多香山名人的足迹。1912年5月26日,孙中山回乡省亲途经古鹤村,古鹤村村民在南洋庙和桥眼仔各搭彩牌楼鸣炮舞狮,夹道欢迎。来到南洋庙时,孙中山身穿西装,头戴毡帽,手持拐杖,走下座轿向民众挥手致意,用香山县方言向民众发表演说,宣传“三民主义”,引来数里民众聆听。还有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唐绍仪、叶挺等人也曾途经此地,为秀美风光驻足。 古旧家具交易市场 20世纪90年代初,古鹤村内自发形成华财、古鹤、明清三家大型古旧家具交易市场,到2000年已发展为国内最大的古旧家具市场之一,有20多万平方米商铺,500多家商户驻场经营,300多家古典家具加工厂和作坊与之配套,规模、品种、销货量、出口额均为全国之最。众多古旧家具经港澳流入30多个国家,这条贸易通道被海外媒体称为“古旧家具丝绸之路”。
![]() 中山明清古典家具市场 (三乡镇政府供图,2014年摄)
钟灵毓秀 底蕴深厚的古鹤村钟灵毓秀。其中,有著名旅日华商曾卓轩(生卒年不详),1899年与梁启超、郑席儒等在东京创办高等大同学校;中国第一位入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自费留学生张文湛(1858—?),曾经为郑观应所著的《盛世危言后编》作“跋”;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刘学询(1860—1936),以候选道台的身份承包两广“闱姓”(一种以科举中榜者姓氏为赌博内容的博彩),1905年在西湖边修建庄园“水竹居”(又叫“刘庄”,1949年后成为西湖国宾馆的一部分);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药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化学制药专家郑寿(1896—1982),研制的抗寄生虫药物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内最早的专业指挥家之一郑志声(1904—1941),1933年入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成为第一个指挥学院交响乐团的中国人;曾卓轩孙女、被誉为香港“西饼皇后”的李曾超群;高压电技术专家郑健超,1986年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起任职中国广核集团科技委主任。
本文内容来源及参考资料:《中山村情》、中国南粤古驿道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