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有声地情
火炬开发区珊洲村:都市里的桃花源
【作者】黄肇敏 【文章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成文日期】2020-08-31 【点击率】1466次

 

 

  珊洲村建于明朝,至今约600年历史,位于火炬开发区东南部。因地处山坑,坐南向北,四面环山,夏天酷热似焦,故初名山焦坑。清光绪初年(1875年),该村改名山洲坑,因山形似珊瑚,故称珊洲坑,那时有句歌谣唱出了珊洲村曾经的贫穷与落后:“有女唔嫁珊洲坑,石仔零仃路难行”。1949年改成珊洲村。旧时歌谣中所唱的山焦坑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珊洲村不仅交通便利,更是火炬区的生态村之一,村内的珊洲生态园,依山傍水,小河涌穿村而过,城中阡陌,风光别样,犹如人间仙境。

 

珊洲村村貌(火炬开发区管委会供图)
 

  如今的珊洲村,环茂公路贯穿村落,把全村划分成工业、村民住宅、旧村落三个区域。其中珊洲旧村分为上中下街,上村是珊洲村最大的街区,在新村开发以前,上村居住人口占全村人口68%左右,因此也是近代民居存遗最多的街区。据了解,以前村里包括两座碉楼在内的近现代历史建筑,并无一处获批为“中山市历史建筑”,其生存法则,是自然规律下的“优胜劣汰”:要么为怀旧者所坚守,不少老宅主人一直“陪伴”老宅慢慢变老,要么为新楼取代,要么则为远行的主人所空置,上村及新村近70座近代民宅,空置率达90%以上。交通方面,过去从张家边到珊洲并没有通汽车的道路,村民进出都靠护村河尽头的小路。六十年前,这条路是珊洲村民通往隔壁黎村、南朗榄边村,甚至是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周边都是山,过去大家只有沿着山边走,当时走到邻近的小隐村起码要一个小时。去张家边开会,往返要大半天时间。”上了岁数的老人谈起过去,一声长叹。

 

生态园古村落一角(火炬开发区管委会供图)
 

  作为中山市“秀美村庄”建设示范点,珊洲村定位为集农业、科普、教育、观光、健康于一体的“山水诗画型”秀美村庄,以生态旅游带动村容村貌改善。活化古旧建筑,探索“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道路。比如,分文不收、免费给代耕农居住的华侨大屋;抗战期间在横门保卫战中发挥重要军事防御作用的碉楼,结合珊洲村生态园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清代的元华祖祠,村里重修后结合珊洲生态园建设用作农具陈列馆之用,既发展了生态旅游又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农业生态园、生态园环山径、生态景观林和风水林,将珊洲装扮得如同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村民住宅新区村道宽阔平坦,农家小院修葺一新。乡村文化广场设施齐全,环山大道、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商业网点、医疗室、幼儿园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村民吃在农村、住在农村、医在农村、乐在农村,幸福生活指数逐步攀高。

 

 
珊洲文化节(火炬开发区管委会供图)
 

  2014年,村内占地300亩的“珊洲生态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内有百花园、桃花园、钓鱼池、观景亭、莲花池、栈道、“万年荫”古树等景观,徒步其中,令人舒心惬意。园区开发蕃茄水果采摘、火龙果培植和灵芝种植研发等多个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光和休闲旅游。这个新型城郊农业旅游示范园,已成为中山市“秀美村庄”建设的亮点工程和新型城郊农业旅游发展的示范样板。

 

珊洲生态园一角(火炬开发区管委会供图)
 

  如今,珊洲村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过去是村民想方设法搬出旧村,离开“山焦坑”,而现在却反过来,生态园建成后,村容村貌美化了,不少村民又回到山脚下的旧村,把旧房子重新装修,在这里享受田园风光,重新做回“山里人”,享受这“世外桃源”般的新生活。

 

本文资料来源:《广东名村系列丛书——广东美丽乡村》、《中山村情》、国家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务网

上一篇: 神湾镇沙岗村:神湾菠萝 万里飘香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古村往事】南区恒美村:漫步月桥下,静听细水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