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山籍港澳台知名人士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6 【点击率】7832次

 


 

  杜岚 1914年6月出生,女,陕西省米脂县红崖村人,澳门教育名人,澳门教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中华教育会理事长、名誉顾问、中山华侨中学校董。学生时代投身革命,曾住中山,与丈夫黄健(中山人、投身革命、解放后曾任石岐市副市长)婚后移居澳门,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推行爱国教育事业。出资接办濠江小学,增设濠江中学,1947年起任校长,办校出色,每届中六毕业生90%以上被大学录取。1949年10月1日率领全校师生在学校升起了自己亲手缝制的澳门首面五星红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随后,又带领全校师生募集了胶鞋、毛巾、衣服等物资,坐大卡车冲破澳葡警察的拦截,奔赴中山慰问南下的解放军。她曾出访50多个国家,进行教育与文化交流。1985年获澳门总督颁发劳绩勋章。2005年6月18日91岁大寿,澳门行政长官何厚铧、中联办主任白志健、陕西省政协主席艾丕善、澳门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亲临致贺,中山市副市长韩泽生率代表团前往祝贺,并赠其“仁者寿”条幅。
 


 

  彭彼得 1918年8月26日出身于厄瓜多尔华侨之家,祖籍香山县神湾(今中山市神湾镇)古宥北溪村。幼年在厄瓜多尔受教育,后返澳门定居从事工商业,任宝源光学仪器厂有限公司经理、兰香阁经理、广州埃特尼特有限公司董事、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澳门中华厂商联合会理事长、镜湖医院慈善会常务会董、澳门旅业商会名誉会长、同善堂值理、澳门基本法咨委会委员、澳门中山同乡会会长、澳门足球总会副主席、青华体育会会长。任了5届共20年澳门立法会议员,并获当时的澳门总督3次颁授经济功绩勋章、体育功绩勋章和慈善功绩勋章。为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做出贡献,2001年获澳门特区政府授予银莲花荣誉勋章。


 

  简庆福 1921年出生,香山县南蓢(今中山市南朗镇)南塘村人。香港摄影家,香港摄影学会高级会员。自幼在村中读书,爱好美术,18岁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后长居香港,以摄影艺术为终生事业。摄影作品以独具匠心的精美构图见长,雄浑的意境与细致的刻画有机结合。30岁成为美国摄影家协会基石级会员。1951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影展中,其1942年在南京拍摄的《向前进》获铜奖。1954年《水波的旋律》获香港国际摄影沙龙展金奖。1957年起,已有作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穗港澳摄影家作品展。后经常参与国内举办的国际性摄影活动,作品不断出现在国际和国内有影响力的摄影报刊与影展中,并获奖。


 

  李东海 1922年出生于香山县南蓢(今中山市南朗镇)岐山村。幼随父母赴港生活,香港沦陷后回内地,1949年再赴港。是亚洲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多家上市公司主席、董事。获MBE和OBE勋衔、意大利大十字爵士勋衔、法国国家荣誉骑士勋衔。1999年7月1日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颁授金紫荆星章。任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常委,国务院港澳办及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港事顾问、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副主任兼香港组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友好协进会主席、香港东华三院历届主席会主席、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首席永远名誉会长、香港中山侨商会会长。

  热心家乡教育事业,1980年起捐资561万元兴建南朗李东海小学、李东海理工学校和李东海幼儿园,倡议成立中山市教育创新奖励基金并捐资100万元。向中山市扶困助学基金捐资100万元。2002年获中山市荣誉市民称号。


 

  马乐山 1927年11月出生,中山环城(今南区)沙涌村人,世界级手模大师。13岁随家人赴香港,抗日战争时期回广州艺专学习雕刻。1958年进入世界四大玩具公司之一的香港马克斯玩具公司开始制作迪斯尼卡通玩偶,制作的手模有史努比(卡通小狗)、唐老鸭、米奇老鼠、狮子王等一系列世界知名的卡通玩偶,70年代凭着出色的创意和工艺,成为“史努比”的原创人舒尔茨指定的唯一制模人,全球一半以上“史努比”塑料玩具的手模都出自其手,种类超3万种。为传承手艺,回家乡沙涌在祖屋创办马乐山工作室授徒。2005年为“石岐佬”中山菜馆制作中山饮食名牌菜石岐乳鸽“岐岐”卡通玩偶,名闻遐迩。


 

  蔡继有 1928年7月1日出生于中山县石岐(今中山市石岐区)张溪村。香港新华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将新华集团发展至拥有50家分公司,年营业额达50亿元,资产总值逾百亿元,其被誉为“海产大王”。为家乡教育献力,联络华侨支持重建侨中,共向侨中捐资3000万元,还捐建郑二小学、郑二小学教育基金楼、中山市科学馆、蔡继有幼稚园等。在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设立教育基金,和家族成员一起,相继捐资达数亿港元助学和支持科学事业发展。1995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5389号小行星命名为“蔡继有星”。获加拿大温尼辟和沈阳市、中山市荣誉市民称号以及澳门政府颁授慈善公绩勋章、教育功绩勋章。


 

  李曾超群 1929年3月出生于上海,祖籍中山县三乡(今中山市三乡镇)古鹤村。香港女企业家。1966年12月至1984年,在香港开设超群饼店40家,成为香港“西饼皇后”,90年代初曾在中山石岐城区开办超群饼店。1991年被MODE杂志选为香港十大女富豪,获英国女皇颁授英国最高贵的M.B.E勋衔。热心公益,成立香港群芳慈善基金会,向家乡三乡镇捐资100万元作教育基金。先后捐助给老人院、孤儿院及教育机构逾数千万港元。获美国政府授予艾森豪威尔奖、世界最杰出女企业家称号。2003年被选为世界华商妇女大会会长。


 

  林东 1932年9月出生于中山县大涌(今中山市大涌镇)安堂村,迁居坦洲,改革开放后移居澳门,祖籍福建莆田。是中山市和广东省侨联顾问。1994年提议在中山市坦洲镇建立一所现代化小学,捐自己全部积蓄34万元作基金,发动和汇集港澳热心人士的捐助1500万元,建成一所省级规范的林东小学,并由此投身慈善事业,善举足迹遍及四川、广东、山西、广西、江西、贵州、天津、云南、内蒙古等20个省、市、自治区,个人捐款1000万元给60所学校、敬老院等,其中向中国侨联的“侨心工程”捐款200万元,经其筹集的捐款高达3000万元。2005年获爱心中国——首届百名中华慈善人物称号和2005年4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暨年度十大慈善家发布会授予“最无私奉献奖”。


 

    杨贯一 1932年出生于中山县石岐(今中山市石岐区)。在中山和香港有“鲍鱼大王”之称,被香港人尊称为厨艺“一哥”。香港富临饭店创办人及总厨、香港现代管理(饮食)专业协会会长、中国菜文化传播中心专家、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世界御厨杨贯一大师基金创始人。成功烹制美味可口的鲍鱼,成为一道名菜,被称为“阿一鲍鱼”,几十个国家的政要和社会名流都曾品尝过其烹制的鲍鱼。获美国最杰出专业男士、超级巨星奖、法国杰出厨师奖等多项国际性大奖。1996年获国际御厨协会颁赠C.C.C.金章,2002年又获该组织颁赠的年度大奖,还获得世界御厨、中华国际名厨、国际烹饪艺术大师、香港国际级大厨等称号。多次回家乡表演厨艺及授徒,促进中山饮食文化发展。


 

  李光 1935年6月19日出生于中山县石岐(今中山市石岐区),祖籍中山小榄(今小榄镇)竹源村。是香港多家投资公司董事长、龙朝饮食集团董事会主席,开设数家酒家。参与1970年小榄菊花会筹备工作。1979年率先带领香港榄镇同乡会回乡探访,成为首个与家乡取得联系的香港社团。带头捐资100万港元,发动香港乡亲回乡捐资公益事业,在家乡投资办实业。任中山社团联合会永远会长、香港榄镇同乡会永远资政会长,香港沙田区议会议员、中山市政协委员、《中山侨刊》名誉社长。1984年、1993年获英女皇颁授B.H荣誉勋章和S.B.S.T.J圣约翰五级勋衔,2002年获香港特区政府授予铜紫荆星章。


 

  谭惠珠 1945年11月出生于香港,女,中山县小榄(今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人。英国伦敦大学法学学士,香港执业大律师、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太平绅士。是香港行政局、立法局、市政局和中西区议会议员、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教育统筹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交通咨询委员会主席、香港励进会主席、香港自由民主联会副主席、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香港机场管理局董事成员、香港警察队员佐级协会会长、香港大律师公会会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五届全国人大港区代表。1982年获英女皇颁授CBE及OBE勋衔,1998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金紫荆星章。爱国爱港,关心家乡。


 

  黎小田 1946年出生,祖籍中山县南蓢(今中山市南朗镇)。原名黎田英,英文名Michael Lai,香港流行音乐作曲家兼编曲。香港音乐家草田之子,5岁成为电影童星,参演电影《儿女经》、《可怜天下父母心》。16岁赴英国留学。1973年夺得香港无线电视第一届作曲邀请赛季军。与香港名艺员沈殿霞、卢海鹏客串演出节目,与薛家燕主持丽的电视综艺节目《家燕与小田》,发行唱片,投资开拍电影《奇迹》,到北京开设广告制作公司。歌曲代表作有《问我》、《大地恩情》、《戏剧人生》、《天蚕变》、《侬本多情》和《胭脂扣》,广受欢迎。获1988年“香港十大奇才”奖,《胭脂扣》获1989年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曲。

  冯宝宝 1954年10月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中山县沙溪(今中山市沙溪镇)上坑村。香港早期粤语片红星冯峰女儿。5岁在电影《毒丈夫》中饰演童星,11岁在首部普通话电影《孤儿流浪记》出演。16岁暂别娱乐圈,到英国读书。后重返影坛,主演《杨门女将》、《武则天》、《秦始皇》等多部电视连续剧集,参演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飞越黄昏》等多部电影,1992年和1993年参演电影《黑玫瑰对白玫瑰》、《新不了情》连续2年夺得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奖。2002年领衔拍摄100集电视连续剧《万家灯火》。2005年3月19日,在香港电影界举行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庆典时获授予最可爱童星奖,其时已51岁有5个外孙。


 

  蔡冠深 1957年7月7日出生于澳门,祖籍中山县石岐(今中山市石岐区)张溪村。是香港海产大王蔡继有的次子,香港新华集团总裁、新华科技集团主席、香港首届特区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科学院院长经济顾问。1979年回国投资,引入现代科技及工商管理技术与经验。1995年6月,捐资1500万元成立蔡冠深中国科学院院士基金会,每年向80岁以上的院士颁发荣誉奖金。同月12日,获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中南海瀛台接见。1996年设立蔡继有行星科学奖,每2年颁奖一次。在清华大学等10所国内高等院校捐建项目和资助基金(会)。出席1999年9月底于北京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工作者表彰大会,获江泽民等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接见。是沈阳、广州、井冈山、张家界等市荣誉市民,获其他荣誉称号共50个。受聘为1999年、2004年中山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六届名誉主席。多年来,他与其家族向祖国的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捐资逾1亿港元。


 

  岑浩辉 1962年5月出生,中山县东凤(今中山市东凤镇)东和平村人。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1997年任澳门普通管辖法院法官,后被选为澳门司法委员会委员。1999年12月20日,获行政长官任命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院长,并任法官委员会主席、推荐法官的独立委员会委员、区际司法协助及国际司法互助工作小组成员、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名誉会长。
 

 

上一篇: 五、中山籍知名华侨华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七、1979—2005年中山县、市历届中共县、市委和人大、政府、政协正职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