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山籍知名华侨华人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5 【点击率】2319次

 


 

  陈昆庆 1916年10月5日出生,香山县南蓢(今中山市南朗镇)榄七乡莆山上堡村人。巴拿马侨领。曾任翠亨小学校长、云衢中学教务主任。1941年参加中山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战役中受过伤。1951年移居巴拿马经商。热心为华侨服务,1982年发起筹款建巴拿马中山同乡会会址。任巴拿马中山同乡会主席、巴拿马中华总会常务理事兼教育委员会主任,还负责巴拿马唯一的一所侨校行政事务,为促进旅巴侨胞团结和中巴文化交流献力。喜爱诗词,有巴拿马大诗人之称,创作诗词500多首,在巴拿马、中国的报刊及纽约《联合日报》发表。


 

  杨孟东 1916年12月出生于夏威夷。祖籍香山县环城(今中山市南区)北台村,“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侄子。自幼受伯父杨仙逸爱国思想影响,立志报效祖国。1939年大学毕业后从美国回到云南昆明助建钢铁厂,任工程师。1941年返美任史迪威将军的侍从副官和参谋,在中国抗战最困难的1942年,随史将军一起参加滇缅战役,为抗日战争英勇作战。1946年退役后,借在联合救济总署任职之便,常受宋庆龄委托,为解放区运送药品和军需物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1979—1994年与美籍夫人在北京长住15年,夫人在北京外语学院教授英语,其在中国首家五星级的长城饭店任美方董事长,把饭店办成中美合作样板。多次回故乡中山北台。退休后任宋庆龄基金会委员。


 

  唐庄生 1919年出生于秘鲁,祖籍香山县张家边(今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江尾头村。1922年随父母回国,后就读广州市越南中学。1939年返秘鲁,经商和经营农场、中国餐的国华酒家,成为秘鲁华侨富商、侨领。是秘鲁中华通惠总局常务理事、中山会馆主席、《公言报》董事局局长、中国洪门民治党驻秘鲁总支部主席。关心家乡建设,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捐资家乡修路建校。

  胡顺 1920年1月17日出生于美国洛杉矶,祖籍香山县石岐(今中山市石岐区)。少时回中山、广州读书,1939年返美随家人经营餐馆,1941年加入美国海军参加二战。1959年创办李氏旅行社。1972年与杨振宁教授在华盛顿创办全美首个华人协会,任副会长和南加州分会会长。促成洛杉矶与广州于1981年12月8日结为姐妹城市,任洛杉矶广州友好协会副会长。1984年,联合在美的华侨华人,为首次到美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帮助,筹办2500人参加的大型招待会,在洛杉矶中国城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为中国奥运健儿庆功。为发展美中友好关系作出贡献,1985年获洛杉矶市长布莱德雷颁发奖状。1996年获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04年起任美国大洛杉矶地区统一联会最高顾问。


 

  谢月梅 1920年7月出生,祖籍香山县南蓢(今中山市南朗镇)石门村,1931年随父谢连金(老革命者,曾支持孙中山革命)到檀香山生活。抗战期间,支持留在家乡的兄妹参加革命,月薪仅25美元,每次却给兄妹所在的游击队汇款500港元以上,最多一次就汇去2000美元。1949年10月后,帮助《中山华侨》月刊开拓海外发行,在檀香山筹建华人促进会,任该会所属电影委员会主任,兼任美国大陆西部中国电影网负责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热情接待不少中国赴美经贸考察团、记者、文化代表团等。1979年后,捐资家乡修桥筑路及扩建、改建学校。1997年和1999年又捐建翠亨博爱幼儿园、石门幼儿园,还投资办起石门水产试验场。


 

  郑嘉乐 1922年3月15日出生于香山县,祖籍香山县隆都(今中山市沙溪镇)隆墟,澳大利亚社会活动家。1935年随父到澳洲读书。青年时投身社会活动、工人运动及保卫华人正当权益。1944年捐赠医疗器械、药品援助中国抗日。1958年创立三合贸易有限公司任总经理。1974年为中西人士联合的澳中工商业总分会创办人之一,任新南威尔士州分会副主席,悉尼中国进出口公司经理。1982年首创澳中合资机构悉尼亚太贸易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1985年重建澳大利亚中山同乡会,任会长。热情接待访澳的中国艺术团、乒乓球代表团。1990年个人业绩入选澳大利亚多元文化部主编的《澳洲华人参军史》。1991年生平奋斗的口述录音带被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存录。1996年退休回悉尼定居,仍热心中山同乡会等社团工作,是澳中友好协会永远名誉会员、澳大利亚侨青社永远名誉顾问、澳大利亚悉尼中山同乡会永远名誉顾问。2003年6月,获澳大利亚联邦建制100周年奖章,对澳大利亚发展所作贡献受到表彰。


 

  欧阳金海 1926年出生于中山县张家边(今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大岭村。13岁时赴美国跟随父亲。18岁应征入伍,参加诺曼底战役,是唯一的华裔士兵,获两枚紫心勋章,1946年退役。1948年回乡成亲,并继续完成大学课程。在华埠经营杂货店20年。热心华裔社区工作,两度被选为美国中山德善堂主席,是屋仑亚洲基金会创办人之一,屋仑华埠商会董事、屋仑亚洲反罪恶委员会成员,与屋仑警察局密切配合,维护社会治安。1984年被选为屋仑市杰出市民,获美国总统亲笔签署赠相片及祝贺。还获美国上议院和下议院签署嘉奖令及加州上议院、屋仑市嘉奖状,获邀参加老布什总统就职典礼。关心家乡建设,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捐资8万美元支持大岭学校重建,后伉俪一起捐建大岭乡侨联会,成立家乡学校奖学金、老人福利基金。2005年,其将收藏已久具特殊意义、参加诺曼底登陆战穿过的军装及一些珍贵文物捐给中山市博物馆。


 

  雷奕祥 1926年出生,中山县环城(今中山市南区)渡头村人,青年时到香港打工,1960年移民澳大利亚,在悉尼唐人街康生商场担任经理20年至退休。1974年与热心社会公益的澳大利亚华人共同成立澳华公会,任副会长、会长,发展会员3000人,成为澳大利亚最大华人社团组织。1978年获英女皇颁授的M.B.E勋衔。1982年向各界筹款办起澳华疗养院,成立澳大利亚中山同乡会,当选为首届副会长,次年又提出并建成澳华高龄老人住宅,安置孤寡老人。倡建位于悉尼的澳大利亚中国谊园,1988年正值澳大利亚国庆200周年之时举行开园庆典,时任广东省省长刘田夫率团专程参加开幕式,亲自剪彩。


 

  余汉宏 1930年出生,祖籍中山县大涌(今中山市大涌镇)叠石村。10岁时为躲避战乱随父辈到斐济。1954年在新西兰大学机械工程科毕业。60年代策划建筑斐济邮政大厦、政府议院总部等重大工程,后自立公司。任斐济中华协会会长,筹划和促成于1962年兴建建筑面积3000平方英尺的中华俱乐部,内有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和室外篮球场,成为华人进行体育、文娱、庆典的地方,是斐济华人历史的一个重要标志。1966年其当选为第一位华人国会议员,连任3届。在国会提出废止有关歧视华人的治安条例时,说服政府给予在斐华人(包括合法和非法居留者)申请入籍,从此在斐济政坛上开始有华人的声音。1970年为斐济脱离殖民统治参加独立运动。1995—1999年被委任为上议院议员,由英女王授予太平绅士。


 

  郑冠英 1930年出生于巴拿马,祖籍中山县三乡(今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1岁时随家人回到家乡,1944年赴香港华人学院读书,1947年往巴拿马创业,60年代初在巴拿马创办首家酱油厂。是巴拿马华青协进社创办人、巴拿马中山同乡会发起人。为促进中华文化与巴国的交流,80年代在巴国建起中山学院,有教职员工170人,学生2000人,是巴国唯一的一所中文学校,校内矗立孙中山铜像,设有中山公园。巴拿马的餐饮业多数为华人所办,任餐饮协会会长后,奔走于巴国的各个部门,与政府达成解除限制华人发展餐饮业的有关法令,受到巴国华人拥戴。


 

  蔡流轮 1933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三藩市),祖籍中山县沙溪(今中山市沙溪镇)永厚村。医学博士。1955年旧金山市加州大学医学院毕业,是第一代血管专科的华裔外科医生。秉持“华埠就是我的社会”的理念,1963年起在三藩市开设自己的诊所,当一名华人的家庭医生,直至退休。在10余个医疗健康组织和政府机构兼要职,改善和提升华埠医疗系统,推动华裔社区融入主流社会,为华人争取社会权益。热心公益事业,办好中华文化中心、美中教育协会、中山同善堂、华埠青年服务中心、华人权益促进会等组织。先后获优秀服务奖、杰出领导奖、终身成就奖。以父亲的名义设立蔡沧溟基金会,每年捐资30万元给不同的社会团体,支持开展文化、文学艺术、华侨历史的研究及各项社会活动。


 

  萧勤 1935年出生于上海,祖籍中山县大涌(今中山市大涌镇)南文村。现代派画家。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创办人萧友梅之子。1949年到台湾,师从李仲生习画。曾旅居巴塞罗那、米兰、纽约、巴黎、伦敦等地进行艺术创作,创办多次国际艺术运动,在台北开办东方画会。1957年起,在世界各地及香港、台湾举办170场个人画展,作品为全世界40个美术馆收藏。


 

  孙必胜 1938年6月16日出生于意大利,祖籍中山县南蓢(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是孙中山长兄孙眉的曾孙。父亲孙乾曾任中山县县长,母亲苏仲英曾任中山县妇女会会长。孙必胜196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管理硕士学位。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会员,持有台湾建筑师证书、美国加州营造执照。1965年,参与台北市孙中山国父纪念馆、台北市著名的中心诊所结构设计工作。后在香港、越南、美国等地工作,任越南香港商会会长。1987年与友人合作投资,为在北京举办亚运会而专门建起北京奥林匹克酒店,任酒店董事总经理。1993年起,任北京华胜电子计算机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多次应邀回国参加纪念孙中山等活动。对孙中山和研究曾祖父孙眉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研究,著书存史,2004年特意从美国回中山长住,任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山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中山市华侨华人文化学会名誉会长、中山市海外交流协会理事、孙中山基金会顾问。


 

  方劲武 1938年出生于斐济,祖籍中山县沙溪(今中山市沙溪镇)。8岁随父亲移居澳大利亚。任新西南威尔士洲移民局咨询委员会、澳洲华人团体协会、澳洲华人福利联合促进会、新州中华中华总商会、澳洲中山同乡会等17个侨团的会长,是悉尼华人侨领。曾照顾60位孤寡华裔老人,协助筹建悉尼医院,被授予永远名誉理事。协助创办墨尔本华人历史博物馆,任委员。任州移民评论委员会委员、澳华论坛副主席,经常向华人宣传解释澳大利亚的政策和主张,帮助华人解决困难。任悉尼市长夫人基金会华人联络负责人10年,任华埠总商会秘书长、悉尼华埠文化顾问委员会主席,是太平绅士,被称为“悉尼唐人街之王”。1988年6月11日,服务侨团30年获澳大利亚政府授予OAM荣誉奖章。2000年悉尼奥运会担任火炬接力手,将奥运圣火在唐人街传过,为华人争光。


 

  孙必达 1941年3月17日出生于香港,祖籍中山县南蓢(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是孙中山曾侄孙,孙必胜之弟。任香港川平酒店管理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会委员。留学美国,1963年获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国防部从事研究工程8年。后于美国和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及东南亚等地多间高级酒店担任要职,拥有现代酒店管理知识和经验,为国内外培养众多人才。1980年,受曾叔祖母宋庆龄的接见,勉励其回国服务,同年参与筹建投资7500万美元的中国内地第一家五星级豪华大酒店——北京长城饭店,并负责酒店管理工作。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逝世,参加宋庆龄的丧礼。1983年起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后任广东省孙中山基金会理事。80年代末,参与筹建高达60层的中国内地当时最高的饭店——广东国际大酒店,1992年酒店开张,出任董事总经理。出席孙中山诞辰120周年、130周年纪念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致力推动孙中山爱国思想的研究和宣传,作为首位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孙中山后裔,设法联络旅居在海外的孙氏家族成员、亲朋好友回国投资建设与参与孙中山研究。


 

  龙剑笙 1944年 11月4日出生,女,原名李菩生,中山三乡人。香港粤剧演员。1960年考入由香港粤剧名演员任剑辉、白雪仙担纲的仙凤鸣剧团。1964年初,首次参演折子戏《铁血丹心》和《红楼梦之幻觉离恨天》。1975年参与拍摄首部电影舞台剧《三笑姻缘》和《帝女花》、《紫钗记》。2次与梅雪诗合作灌录首张唱片《柳毅传书之洞庭十送》和《俏潘安》。1983年应邀赴美国拉斯韦加斯的西泽皇宫公演,为粤剧团体首次在该舞台上亮相。1990年获香港艺术家联盟颁赠演员年奖。1991年灌录《李后主》。1992年3月10日,在香港沙田大会堂演出《蝶影红梨记》后暂别舞台,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列治文市。1965—1992年与江雪鹭及梅雪诗等公演超过1000场粤剧,最高纪录为1年演出150场,多次率团赴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演出。


 

  郑家发 1944年11月8日出生于越南,祖籍中山石岐厚兴村。物理学博士,美国国泰银行总裁、董事长。从小在香港长大,留学美国时,得到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悉心栽培。在OREGON大学研究低温物理和量子流体力学,担任施乐复印机公司研究开发部工程师。后遵父亲郑伟权建议,入职美国国泰银行,1994年起,领导的国泰银行员工从100人增至600人,资产从3亿美元增至61亿美元,在全美开设分行36间,在上海和台北设有办事处。还出任北美华人银行同业协会总裁、主席,兼多家工业和政府组织的顾问、洛杉矶地区商会董事、洛杉矶—广州姐妹城市协会董事。曾任全美华人银行家协会会长。秉承父亲遗志,关心父亲在家乡捐办的郑伟权学校。2000年底,郑家发夫妇俩从美国洛杉矶专程回到故乡中山市,出席中山市石岐区厚兴村郑伟权学校庆典,即席捐赠5万美元(约42万元人民币)给学校。2004年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他为首位捐资者,捐资100万美元。


 

  黄根成 1945年出生于新加坡华侨家庭,祖籍中山县古镇(今中山市古镇镇)。勤工俭学于新加坡大学毕业,获文科荣誉学位。被新加坡国防部部长发现其潜在才华,遂选送到英国深造,获英国伦敦大学商学院商业研究硕士学位。学成后返新加坡从政,在新加坡政府劳工部和国防部任职10年。1984年12月、1988年、1991年、1997年和2001年当选国会议员,1987—1991年任社会发展部长、外交部长兼第二内政部长。1987年9月,陪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问中国。2005年起,任副总理兼内政部长,是国会领袖。


 

  杜利威 1946年出生于夏威夷,祖籍中山县石岐(今中山市石岐区)张溪村。檀香山市资深议员、大律师。是“中国航空之父” 杨仙逸外孙。身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自强不息,获双学士后,再考取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在夏威夷从事法律工作30余年,擅长诉讼和保险的辩护,对土地管理条例和海岸线管理法律很有研究,编写一套完整的檀香山市土地使用管理条例和发展规划。1985年率领檀香山市议会代表团代表瓦胡岛在海南岛海口市签订建立两岛友好关系协议书,促成1992年6月海南省与夏威夷州缔结友好省关系。1996年起,以檀香山市与中山市缔结友好城市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多次回中山,商谈两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事宜,促成两市1997年10月缔结友好城市关系。


 

  张福林 1950年4月15日出生于哥斯达黎加首都圣约塞,祖籍中山石岐员峰村。物理学博士,美国华裔太空宇航员。原姓陈,因祖父买姓张的出世纸出国,改姓张。1969年入读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所工作。1979年报考被录取,成为当时美国80名职业宇航员中唯一的华裔。曾于1986年获美国总统颁发自由奖章,1987年获国会授予杰出奖,1988年获美国宇航局卓越服务奖章。是7次升空纪录的保持者。1992年10月,遵照父亲的临终嘱咐,带着祖辈在中山石岐大方、真善美照相馆拍下的一批照片,回到中山寻根,64岁的母亲和65岁的姑姑也专程从哥斯达黎加回到中山,加入寻根之行。在家乡,他拿出珍藏几十年的照片和祖父当年记录家人姓名、出生日期的本子,证实自己根的所在,还把在太空上亲自拍下的广东珠江三角洲照片送给故乡的亲人。1998年,在执行第6次的航天飞机飞行任务中,替诺贝尔物理得奖华人丁肇中所主持的磁谱仪计划从事高能物理的实验,希望发现反物质,试图揭开宇宙之谜,该趟飞行也成为两位杰出华裔科学家合作的佳话。


 

  古润金 1959年1月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市,第三代华裔,祖籍中山县五桂山(今中山市五桂山镇)。马来西亚侨领、实业家、慈善家。在马来西亚和中国经营房地产、酒店和美容护肤品、保健食品等。1994年投资5亿元人民币在中山石岐区创办完美日用品公司,任董事长,连续多年是中山市十大纳税大户之一。任马中友好协会署理会长、马来西亚中山会馆联合会署理会长,2002年获马来西亚国家元首授予皇室拿督勋衔。向中山市及中国“希望工程”慈善活动捐款捐物1.6亿人民币,在全国多个贫困地区捐建“完美希望学校”共70所,获中国青年基金会授予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2001年获中山市荣誉市民称号,2005年被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评为首届百名中华慈善人物。

 

上一篇: 四、中山籍或在中山任职的各界知名人士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六、中山籍港澳台知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