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念良(1918—1991)又名锡麟,原籍香山县五桂山(今中山市五桂山镇)桂南马溪村。1939年1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就读经济系时参加中共,任该校文、理、法3所学院的分支书记,边学习,边参加革命活动。皖南事变后,受组织委派与妻沈吾华(沈钧儒侄女)同到滇西北开展革命工作,任武定地区7个县的中共中心县委书记。不久到重庆,在复旦大学攻读经济学。1945年初,调到中共南方局机关,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抗战胜利后被派往上海筹办现代经济通讯,后派往香港从事经济研究,任《经济导报》总编辑。1949年10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南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政府财粮贸办公室副主任兼财政局局长,参与起草广州市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1957年参加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时,心直口快发表“重工业搞多了,不成比例”等言论,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其理论是“借鉴资本主义经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借鉴香港发展广州” 。1978年春,借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参加《政治经济学辞典》编审工作。1979年10月“右派”问题得到改正,后继续从事经济研究。1980年8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港澳经济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编辑出版《世界出口加工区概览》,对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毕生力量,对香港经济及经济特区有专门研究,见解精辟,是国内和港澳学术界知名经济学家。1991年3月16日在广州病逝后,《古念良文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收编其生前所著论文、讲话48篇,共20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