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1918—1979),女,原名凤然(一名奉然),祖籍香山县小榄(今中山市小榄镇),出生于香港。其父董仲伟是道亨银行创办人,爱国银行家,1937年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贡献。董慧在香港中学毕业后考进北京大学,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8年到延安入读马列主义学院并加入中共。同年毕业派到中央社会部工作,当时潘汉年任副部长。1939年中共中央派潘到香港工作,其稍后也调到香港,以其父是香港银行家而取得合法身份,周旋于香港上流社会,秘密设置电台于家中。1943年调回解放区工作。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后,与潘汉年同调到东北,后奉命辗转北京、南京、香港、南洋、上海等地,仍负责机关电台情报工作,潘汉年则主要担任统战工作,以争取全国早日解放。抗战胜利后调到香港,与潘汉年补行婚礼,将父亲给的5万元港币嫁妆款交给组织作筹款,夫妻俩无住所,住在其姐家里。她协助丈夫在香港搜集情报,负责从香港运送急需物资到解放区,直到上海解放前夕,夫妇才奉命从香港穿越国民党部队对海上通道的封锁,冒险返回上海。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秘书科科长。1955年因丈夫被捕而被隔离。1963年,其夫被判15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她成反革命家属,拒绝要其与丈夫离婚的威逼。“文化大革命”期间,丈夫加判无期徒刑转到秦城监狱关押,她再度随夫生活,一次上厕所时摔跤,骨折没条件医治成跛脚。1975年丈夫出狱,她回过上海一次。不久丈夫被投到湖南沫江农场劳动改造,她随后而至。1977年元旦前后,其夫病情急剧恶化,4月不治去世,她仍留在沫江农场,1979年2月24日因患高血压导致脑出血在农场去世。1982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对潘汉年的一生作出高度评价。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其夫妇的骨灰移送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廖承志等人到北京火车站迎接其夫妇骨灰,并在火车站贵宾室举行为其夫妇骨灰盒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