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7 【点击率】576次 | |||
90年代,市体委和教委每年联合举办教练员培训班,每期30人,共举办16期。从2000年起,全市推行一、二、三线教练员沟通制度,规定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员每人1年累计至少有56小时到二、三线进行辅导;镇(区)体校的教练员每人1年累计至少有2周到市体校跟队训练。至2005年底,全市有高级教练3人(游泳)、中级教练17人、初级教练15人。 90年代,加强对裁判员的培训,每年组织符合条件的裁判员(一级、国家级、国际级)参加国家、省举办的裁判员培训班学习,并举行田径、游泳和体操等10个项目的裁判员(二、三级)培训班10期,培训800人。2005年,全市共有国际级裁判员1人(乒乓球)、国家级裁判员19人(其中田径6人、游泳3人、体操2人、篮球1人、武术1人、足球1人、羽毛球1人、乒乓球2人、滑冰1人、毽球1人),一级裁判员120人,二级裁判员310人。 二、业余训练 市体育运动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独立办学的业余体校,开设田径、游泳和艺术体操等15个训练项目。1995—1998年,市体育运动学校被省体育局命名为广东省田径、游泳、乒乓球和柔道等项目的后备人才训练基地。2004年,在训学生420人,在校运动员560人(不含集训),教职工91人,其中教练员39人,成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其训练项目的设置进一步与省运会、全运会、奥运会衔接。 1991年,镇(区)业余体校有6所,不实行独立办学,学生依附当地学校就读,在训学生1600人,教练员92人,其中专职教练29人。其中,中山纪念学校、中山小榄中学、中山第一中学、中山华侨中学、张家边小学等重点开展田径项目训练。1998年,火炬开发区体校升级办成训练、食、宿“三集中”体校,黄圃女子足球班为“三集中”班,其余为训练“一集中”初级体校,集中开展田径训练。至2005年,全市有镇(区)业余体校15所,在训人数3000人。 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较快,1990年有42所,至2000年底有63所,在训学生2500人,有专职教练10人,兼职教练86人,对口项目13个。2001年3月,市体育局和教育局联合在古镇镇召开全市课余训练工作现场会。是年,传统项目学校增至79所,在训学生4700人。市镇(区)联合开办业余训练项目,1997年黄圃镇开办女子足球训练,成立中山市首支中学生女子足球队;至2000年,火炬开发区、小榄、大涌、三乡、坦洲、古镇等镇(区)的幼儿园开设体操训练点;2002年石岐区开办蹦床项目训练,区员峰小学蹦床队于2005年在广东省青少年蹦床锦标赛上获女子乙网团体第一名、男子乙网团体第三名。2003年火炬开发区开办击剑训练,三乡镇开办摔跤项目,沙溪镇开办自行车项目,市羽毛球协会开办羽毛球项目。中山纪念中学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3年,市级传统项目体育学校88所,在训人数3500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7所,在训人数300人。全市各中小学开办20个足球训练点,市体校成为广东省乒乓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五桂山长命水小学、石岐区员峰小学等学校设柔道训练点,市中区中学、良都中学等学校开展跆拳道训练,形成以黄圃镇第一小学、东升东方小学、市实验小学等10多个学校为重点的武术训练网点,在石岐中心小学、迎阳小学等学校开展棋类培训。至2005年,累计有320名优秀体育苗子输送到上级院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