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古建筑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4 【点击率】1017次


  中山古建筑始于宋朝,经明、清两朝,至民国时期,吸收西方建筑艺术,融汇中西、自成一格,闪烁着灿烂夺目的历史光辉。

中山市主要古旧建筑表
 

表24-9-4
名称 地址 简介
“探花及第”牌坊 沙溪镇龙瑞村 建于清同治年间,为清同治元年壬戌科第三十二名武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刘其昌所立。
长洲黄氏大宗祠 西区长洲社区 建于明万历年间,清朝、民国19年(1930)、1998年重修。坐北向南,三进三间布局,面积1600平方米。抬梁式木架构建筑,前檐置圆盘形坐斗和如意斗拱、雕龙托脚。硬山式顶,用蠔壳作外墙,龙船脊灰雕、隔扇装修部分木雕与精湛灰雕、砖雕艺术品保存良好。
烟洲书院 西区长洲社区石台街 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由乡绅黄虞臣等创建,2004年重修。坐北向南,三进三间布局,面积540平方米。硬山式顶建筑,前进和后进为砖木结构,二进为抬梁式木架构。前进、二进间天井中间有廊,中座后座间天井两边有廊,均为卷棚顶。
烟墩山塔 石岐区中山公园内的烟墩山顶 原称阜峰文塔,又称烟墩花塔。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由知县蔡善继倡建,1952年和1983年重修。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
茶东陈氏宗祠建筑群 南朗镇榄边茶东村茶东大街 由陈氏宗祠、里仁祖家庙、贡三陈公祠、净溪陈公祠4座建筑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其中陈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末年,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建,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多次重修,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西山寺 石岐城区西山 又称禅林古寺。始建于明朝,初为明代乡贤毛可珍读书之所,后改为寺院。清顺治、康熙、乾隆、嘉庆、咸丰年间和民国10年(1921)、1988年多次增建重修。坐北向南,深两进,硬山式顶,抬梁式木架构。前进两边有厢房,天井两旁雨廊均为卷棚顶,后进两边有偏殿,面积690平方米。
白衣古寺 石岐城区插笏山巅之阳(现门庵前正街) 又名白衣古寺、紫竹禅林。明崇祯十三年(1640)建,经清嘉庆十八年(1813)、宣统年间重修。1990年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正殿面积383平方米,二进三间,设有偏殿。建筑为硬山式顶,抬梁式木架构,墙上饰有灰雕。
泮水桥 石岐中山市人民医院内 又称状元桥,建于明朝,为单拱石桥。原是学宫的附属建筑,横跨泮池。
舜举何公祠 小榄镇积厚街 建于明万历年晚期,清康熙五十年(1711)重修。明朝进士伍瑞隆曾题匾“积厚流芳”,又称何氏积厚祠。
双美桥 小榄镇北街 明洪武元年(1368),为驻榄都第一任巡检陈忠所建。明嘉靖四十年(1561)、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道光二十年(1840)重修。
仆射何家祠 小榄镇云路街 建于明朝晚年,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1990年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环华佗庙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大环村华陀庙山山腰 建于清朝,1993年6月重修。坐东北向西南,面积94平方米。
北极殿、武帝庙 大涌镇安堂村 为并联两座建筑物。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光绪元年(1875)和1995年2次重修。
天章阁 三乡镇圩仔 又称文昌阁,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嘉庆二十四年(1819)、光绪二十一年(1895)和1984年3次重修。为六角五级楼阁式砖塔。
水洲山炮台 火炬开发区沙边村水洲山上 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炮台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平面呈八角形圆形,正中设有3间室作驻兵用,四周设13个炮位。
冯氏宗祠 翠亨村 建于清朝,原为宗祠,后改为私塾。孙中山少年时在此读书。
杜婆桥 沙溪镇涌边村 建于北宋年间。因由杜氏寡妇募捐建成而名。明清两朝多次重修。
龙瑞塔 沙溪镇龙瑞村 建于明朝初年,塔高11米,五层,呈八角形。
圣狮期颐偕老牌坊
圣狮升平人瑞牌坊
沙溪镇圣狮村 共2座。期颐偕老牌坊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旌表村民彭藻文与杨氏夫妻同登百岁。升平人瑞牌坊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表旌百岁寿星阮维光。
龙山书院 沙溪镇豪吐村侧 现名龙山中学。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由香山知县鲁公楷倡建于坑口墟,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知县彭翥迁建豪吐村。
忠武韩王庙 沙溪镇豪吐村 建于明成化年间。为豪吐村高姓始祖迁此定居时因敬仰民族英雄韩世忠夫妇而建。
涌头武帝庙 沙溪镇涌头村 建于明朝,清同治八年(1869)重修。
龙环古庙 沙溪镇龙聚环村 建于明朝,清同治十年(1871)重修。
水溪三王庙 沙溪镇水溪村 建于明成化年间,由陈天觉第三子彦迪所建。
云汉北极殿 沙溪镇云汉村 建于明朝,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修。
圣狮洪圣殿 沙溪镇圣狮村 建于明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
阜南岗地井 阜沙镇浮墟山南麓 亦称开阜井,清康熈五十九年(1720)开凿,井水清澈,水量丰富。
水仙宫 坦洲镇孖洲山下 建于清朝。
三圣宫 坦洲镇申堂村内 建于清朝乾隆十七年(1752)。
鳌山村古石径 黄圃镇鳌山村 初建于南宋年代,明末清初铺石。从南阳里闸门口往西,经过学庙、北帝庙(宋代码头遗址)沿饭盖岗拾级而上至山腰。
鳌山村北极殿 黄圃镇鳌山村 又称北帝玄武庙,清道光七年(1827)、1978年重修。
北约大庙 黄圃镇鳌山村 建于明朝末年,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民国5年(1916)、1995年重修。
百龄流芳牌坊 黄圃镇镇一村 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为四柱三间通天式石牌坊,高5米。
南乡义烈祠纪念碑 黄圃镇横档村山仔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为奉祀抗击海盗牺牲的66位乡民而建。1984年重修。
大夫六世祖祠 小榄镇华光前街13号 俗称旌义祠,是小榄第一间祠堂。建于明正统初年。
崇文书院 小榄镇第十街9号 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
跃龙桥 小榄镇跃龙街 建于明末,清朝两次重修。民国7年(1918)在桥北面加筑碉楼1座,曰“镇东楼”。
源泉堂当铺旧址 小榄镇兴仁里12号 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是座防御性镬耳式碉楼。
鸦岗苑阁 三乡镇鸦岗村 又称聚星阁,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咸丰五年(1855)和同治元年(1861)重修。
乐善好施牌坊 三乡镇古鹤村 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为四柱三间三楼牌坊,用花岗石雕凿构筑。
雍陌石板路 三乡镇雍陌村郑观应故居后 建于清代,长800米、宽3米,由郑观应父亲郑启华捐资建成。已毁。
功建铁城梁公祠 南区福涌村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铁城府为表彰村人梁溪甫及其4个儿子参与建城而建。
状元及第牌匾 南区北台社区曹边村 清同治十年(1871)顺德人梁耀枢中状元后为纪念其母(曹边人氏),将状元牌匾放置曹边村内示孝。
曹边武侯庙 南区北台社区曹边村 又称曹边武侯庙。建于清同治年间,光绪五年(1879)、民国8年(1919)和1986年重修。
南下武侯庙 石岐区南下村南阳里 建于宋朝,经清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年间重修。
曹边天后宫 南区北台社区曹边村 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三开间三进建筑布局,硬山式砖木结构。
曹边石板路 南区北台社区曹边村 建于清末民初。横贯曹边村与北台村交界。现存长700米。
下马岭茶亭 南区马岭乡郊与龙塘村交界的山道旁 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同治年间重修,民国4年(1915)再修。相传是香山邑通往南洋必经的饮茶歇息之亭。
文笔塔 南区沙涌村文笔山上 清嘉庆年间,因沙涌乡民祈望村里多出圣人而建。2000年被列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步月桥 南区恒美社区 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为单孔石桥,由40块长条石砌拱,花岗石桥墩,外观造型呈半月形。
雷氏大宗祠 南区渡头社区 建于清康熙年间,1999年重修。
下岐山炮台 火炬开发区下岐村下岐山的山坡上 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炮台占地面积80平方米,夯土墙修筑。现存墙身80厘米。
江尾头村碉楼 江尾头村 1926年建成。楼高15米,砖、木、石、钢筋水泥结构,分4层,仿欧洲古堡式设计。
古四邓氏宗祠 古镇镇古四村 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为曹古海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之处。
古一苏氏宗祠 古镇镇古一村 建于明朝。初为马氏宗祠,后马氏让宗祠花园给表亲苏氏,改为苏氏宗祠。曾为三合会曹古海农民起义总部。
安堂石板街 大涌镇安堂社区双桂大街 建于明朝,由花岗岩石砌成,长约500米,平均宽约2.5米。街道两旁建有明、清年代的双桂堂、大觉古寺等祠堂、庙宇10座。
虎逊岩 沙溪镇大石兜村后 因传说明朝时有高僧元默在此山中石洞诵经,感伏山上猛虎,故名虎逊岩。清宣统元年(1909)被誉为香山八景之一。

上一篇: 第三节 古墓及烈士墓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五节 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