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古墓及烈士墓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3 【点击率】1026次


  为纪念先贤及英烈,后人修建陵墓以作祭祀、凭吊。这些陵墓因修建年代不同而各具特色。

中山市主要古墓、烈士墓表

表24-9-3
名 称 地址 简介
何峻岗墓 板芙镇虎爪村鹿鸣岭南坡 其子何吾驺为明末礼部尚书、大学士兼代理首辅。始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清乾隆、光绪年间重修,2004年由市政府出资重修。墓地依山呈梯形,分4层建筑,宽21.4米,长26米。
郑爱文墓 神湾镇古宥村仙人骑鹤岭的西南面山坡 郑爱文是三乡平岚人,清康熙十九年(1680)至二十九年(1690)任香山县丞。墓地建于清初。墓室坐东北向西南,封土堆呈环形建筑,墓壁用70×60×80厘米弧形葛色花岗岩石砖砌成。
高添墓 神湾镇芒冲村添公山 建于宋朝,清朝重修。
古宥刘氏祖墓 神湾镇古宥村梳仔地(土名) 中山刘氏远祖墓地。
寮后刘氏族墓 南区寮后村土名罗伞地山 始建于元朝,明、清两朝重修,现存7座。
湖洲山刘氏家族墓 南区北台湖洲山山腰处 有2座墓,分别始建于元朝和明朝,保存较好。
曹边刘氏祖墓 南区曹边村后山土名燕子扑梁山 始建于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重修,现存4座。
树涌刘氏祖墓 南区树涌村土名亨美园山腰 现存2座墓,分别始建于明朝和清朝。
刘其昌墓 南区树涌村 清同治年间树涌村刘氏先人刘其昌高中武探花,此为其墓葬。
郑藻如墓 小隐村仙人掌山的山腰上 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坐西北向东南,封土堆前呈环形构筑,墓碑刻有“御赐大学士郑公玉轩之墓”字样。
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 石岐区西山公园内 建于民国16年(1927),为纪念在1916年讨伐龙济光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由巴拿马、秘鲁、智利等国华侨集资建成,又称“讨龙纪念碑”。
中山县抗战殉难烈士墓 南下迎阳山顶 建于1946年7月,建有纪念碑,碑高3米、宽1.25米,碑刻“中山县抗战殉难烈士之墓”。碑后建陵墓,呈大圆顶,直径4.5米,安放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军民抗击日军的殉难烈士遗骨。
黄圃烈士纪念碑 黄圃镇群旗岗 建于1949年,陵墓为烈士骨塔龛,安放有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及新中国成立后牺牲的烈士遗骸。
小榄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 小榄镇凤山 建于1959年10月1日,为纪念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三九区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碑高12.5米,底周长12.92米,陵墓呈大圆顶,直径3.6米,面积400平方米,葬有59具烈士骸骨。
中山革命烈士陵园 南朗镇翠亨村长沙埔 建于1960年3月,总面积16.67万平方米,纪念碑呈四角形,高10米,底周长20米,陵墓呈大圆顶,直径15米,葬有365名革命烈士遗骨。
陆皓东坟场 南朗镇翠亨村犁头尖山麓 墓园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民国26年(1937)由中山县政府出资修建。
陈天觉夫妇墓 石岐东区库充村金钟山 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年间、民国13年(1924)和1990年重修。
孙达成墓 翠亨村犁头尖山脚 建于清朝,依山势构筑,向东南坐西北,封土堆呈椭圆形。墓主孙达成是孙中山父亲。
孙寿屏墓 翠亨村犁头尖山腰 坐北向南,封土堆前以花岗石筑砌半月形。墓室宽阔,分4级上。墓主孙寿屏即孙眉,是孙中山长兄。
孙昌墓 翠亨村犁头尖山腰 建于1933年,坐西北向东南,封土堆为平面呈半月形。墓室直径2.15米、长4.3米,墓坪分3级。墓前有孙中山手迹“为国捐躯”石刻题字、镇墓狮及孙科题书的墓志铭。墓主孙昌是孙中山侄。
杨仙逸墓 东区紫马岭公园内 建于1927年,1981年重修。该墓坐北向南,封土堆前呈环形,墓地面积42平方米。墓主杨仙逸被誉为中国空军之父。孙中山亲手为其题写墓碑文“杨仙逸先生之墓”。

上一篇: 第二节 古遗址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四节 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