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况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1 【点击率】390次


  中山的民间艺术以龙舟和龙、狮、凤、鹤、飘色、高跷等为主,于节日庆典期间巡游或进行广场表演。民间艺术活动中有前导队,以花篮或灯彩为主,担花篮的人装扮成古代仕女模样,穿着古代服饰织锦作前导。南朗崖口是中山历史上较早有中原人口徙迁定居的村落之一,保留每年农历五月初六日巡游的习俗,而崖口的前导队则在布绣队前以木雕花篮队为主,崖口的花篮制作于清代,用紫檀木雕成,是其他地方绝无仅有的,在中山有“崖溪飘色、布绣、麒麟舞”三绝的民间艺术之称。在民国期间,崖口民间艺术队赴澳门为孙中山元配夫人贺寿时的精彩表演深得赞誉。崖口民间艺人从民间刺绣的技艺中得到启发,以历史上皇帝出巡时仪仗队先行、鸣锣开道为启示,结合各种“板色”内容而绣出各种民间故事的刺绣织锦,运用在“飘色”巡游的活动中,发展成为崖口独有的“布绣”艺术。崖口布绣包括罗帐、披肩、绶带、旗帜、巾、头牌、帷、幌、帘、幡等织锦物,辛亥革命后的崖口布绣多为孙中山的头像及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内容。

  沙溪盛行的民间艺术有龙舞、醒狮舞、鹤舞等。其中龙舞主要有圣狮和象角的金龙、银龙,涌头的纱龙以及申明亭、龙聚环、永厚环的柴龙(木龙)。除申明亭忌讳“狮吃羊”外,其余各村均有醒狮。此外,象角村习惯舞凤,申明亭村则独有鹤舞和鹤歌。


  2000年2月7日,在中山市慈善万人行活动起步仪式上的醒狮表演。

  1997年12月,黄圃镇和沙溪镇分别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5月小榄镇、沙溪镇分别被命名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3年大涌镇获文化部颁发“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雕刻)”称号。2004年小榄、大涌、南朗镇分别被授予省“菊花文化之乡”、“红木雕刻艺术之乡”、“飘色艺术之乡”称号。小榄镇成功申报并获“中国民间艺术(菊花文化)之乡”称号。2005年市文化局编纂的《中山市历史文化丛书》出版2辑共10册,《文化丛书》和市政协文史委出版的《中山文史》中均辑录大量关于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原始资料及相关论文。
 

上一篇: 无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二节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