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文化局戏剧排期站引进63个外来文艺团体,其中中央级2个、省级5个、地区级9个、县级45个、港澳地区2个到中山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占领城乡文化阵地,全县各地文艺演出总收入30万元,其中石岐工农兵剧场全年上演戏剧收入15.91万元。1984年开展内外文化交流,组织和接待60个文艺团体(其中中央级8个,省级7个,地市级和县级42个,港澳地区3个)和15个轻音乐队到中山演出。同年4月,中山市演出公司成立,隶属文化局,是企业管理性质的事业单位,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中山县戏剧排期管理站。
1987—1991年,进入中山演出的国外艺术团体或著名艺术家的演唱会数十场,中央、省、市级团体104个,演出700多场次。随市场经济发展,90年代起市内相当部分剧场转为个人承包,30多间剧场既演出又放映电影,演出市场渠道拓宽,品种丰富,演出场所范围扩大,港澳歌手到中山演出或进入歌厅客串演出的场次逐年增加。1996年,进入中山演出的艺术形式包括粤剧、曲艺、杂技、相声、马戏、歌舞、轻音乐和大型演出晚会等,档次较高、较大型的艺术团体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澳大利亚铜管音乐团等。2000年,城区主要演出场地、各镇(区)影剧院及全市歌舞娱乐场所共演出891场次。
2001年起,以组织策划文艺演出、承办大型演出活动为经营项目的文化经营性公司出现,中山火炬文化艺术发展公司、小榄演出有限公司、千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山公司等相继成立。演出市场渐趋专业化,其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2002年中山市演出公司改制,与市文化局脱钩,专责全市影剧院(包括会堂、文化宫、礼堂、体育场和歌舞厅等)公开或内部的文化娱乐场所的演出安排和管理,审查、指导和管理境内非演出单位和个人组织的营业性(包括慈善性质)演出,审查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的涉外演出团体和个人到中山的演出并上报有关部门批准。2005年,全市主要演出场地的文化演出共1152场次。
部分年份中山县、市文化市场情况表
名 称 |
单位 |
1979年 |
1982年 |
1992年 |
1996年 |
1997年 |
2000年 |
2003年 |
2005年 |
卡拉OK歌舞厅 |
间 |
121 |
171 |
245 |
130 |
232 |
240 |
193 |
209 |
录像放映场(室) |
间 |
170 |
240 |
330 |
435 |
430 |
325 |
134 |
全市取消
录像放映点 |
电子游戏机室 |
间 |
180 |
257 |
367 |
386 |
462 |
341 |
175 |
185 |
桌球室 |
间 |
87 |
125 |
178 |
138 |
93 |
76 |
74 |
72 |
音像制品销售点 |
个 |
63 |
90 |
128 |
215 |
280 |
297 |
257 |
244 |
音像制品出租点 |
个 |
38 |
54 |
77 |
110 |
126 |
112 |
76 |
72 |
书报刊销售点
(书包发行单位) |
个 |
22 |
28 |
38 |
42 |
48 |
185 |
385 |
446 |
网吧 |
间 |
2002年8月广东电信局划入网吧18间 |
107 |
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