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人才交流与毕业生接收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6 【点击率】543次


  1979—2005年,中山市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工作意见》和《关于鼓励留学人员和外国籍人才来中山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2005年底设立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政府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拔尖人才管理及人才信息库建设和建立留学人员和外国籍人才服务工作站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等。2005年,制定《中山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建立人才交流管理中心集体户和各镇(区)人才公共户的通知》、《中山市留学人员和外国籍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山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方法》等配套政策措施,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环境。全日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可享受入户就业的政策优惠,入户对象的学历由研究生降至本科生;改变过去只限于干部身份才能入户的做法,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国家干部身份人才入户中山。至2005年,通过人才交流和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全市受过中专以上专业教育或取得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共有58.63万人;高级职称6049人,中级职称32648人,初级职称109735人;35岁以下人才占人才总量的92.1%。

一、人才交流
  1984年8月成立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市人事局下属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开展人才交流工作。每年除接收按计划调配的科技人员外,还从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各重点工程项目和新建单位。1983—1987年,全市招聘各类专业技术干部836人。

  1991年后,加大向市外、国外引进人才力度,至1992年引进1678人。1993年,举办中山首届人才智力市场,有234个单位设摊招聘技术与管理人才,吸引全国各地1.1万人到中山,有7094人登记应聘,其中504人办理商调手续。人事局领导还随省招聘团到美国、加拿大等国招聘留学生,组织3个用人单位赴北京参加全国人才智力市场。市制定有关规定,明确引进人才的户口管理、家属随迁、个人身份等政策措施,解决其后顾之忧。

  1996年9月13日,启用孙文中路56号新设的人才市场,建立人才信息库,用电脑管理供求双方信息资料。

  1997年,中山与贵州省遵义地区被人事部定为人才市场对口支援试点。两地人事局在人才交流、人才市场、人才培训等方面达成8项协议,遵义提供1000名富余人才信息,中山提供3个单位需求各类人才8批220人。

  2000年,制定加快引进人才的若干规定,实行人才聘用制度,受聘者享受同类人员待遇。次年,取消人才调动一定要夫妻同调的限制,降低人才收费标准;实行聘用人才工作证制度,被聘用者子女入学免收借读费,对市强优企业申报引进人才给予优惠服务。是年,全市引进人才17万人。2002年继续引进8511人。同年建立市人才信息网站,完善人才信息库,开设网上人才市场,有3800个单位登载招聘职位8000个,求职信息8500条,上网访问74万人次。

  2003年,人才市场转制,将政府辖管的人才市场从人才交流管理中心分离,成立智海、博天、菊城等民营人才市场,逐步按市场规律优化人才资源配置。2005年,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2248人。

二、大中专毕业生接收
  1985年,大学及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改为由国家计划分配20%,其余由学校与用人单位通过供需途径分配。次年起,人事部门改变等待分配指标的做法,在上海、江苏等地,采取毕业生互相联络及教育部门(学校)、企业部门推荐、家长引荐等办法,鼓励和争取毕业生到中山工作。不招聘录用国家计划分配生,要求到岗者在定期服务5年内(不含见习期)不得辞职。

  1980—1990年,中山接收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师范毕业生)5616人,其中大专以上2960人,中专2656人。

  1991—1992年,接收大中专毕业生4070人(含代培生),90%安排到企业。1999年前,接收研究生学历每年在20至30多人。2000年,实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户口准入制度,允许先入户后就业。2003年接收研究生学历47人,2004年108人,2005年132人。

  2001年,取消大中专毕业生试用期内不准流动的规定。2003年,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原则,通过提供就业信息、网上就业推荐等形式,指导就业。次年,在市人才交流管理中心开设集体户口簿,使愿意来中山工作的硕士生或应届毕业生在未落实工作单位时可先入户集体户口,为其提供免费公共服务,发放就业服务卡,凭卡可免费参加各类招聘会与查阅招聘信息;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鼓励到非公有制单位工作或自谋职业。2005年,制定中山市普通高等(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改善接收、服务条件,开通网上报送系统和报到自助录入系统,全年接收毕业生4561人。

1980—1990年中山县、市接收大中专以上毕业生情况表

表21-1-4 单位∶人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合计 118 197 169 212 199 180 316 658 985 1254 1328
其中:中专 60 161 95 158 130 128 224 263 348 543 546
大专以上 58 36 74 54 69 52 92 395 637 711 782

 

1991—2005年中山市接收大中专以上毕业生情况表

表21-1-5 单位∶人
年份 合计 博士生 研究生 本科 大专 中专
1991 1689   38 415 581 655
1992 2381   25 822 729 805
1993 2320   14 867 669 770
1994 2197   22 716 607 852
1995 2493   27 872 795 799
1996 2849   16 852 1069 912
1997 2639   26 672 811 1130
1998 3187 1 30 766 552 1838
1999 3624 1 28 1282 1288 1025
2000 3897   36 1086 1354 1421
2001 3869 4 37 1484 1048 1296
2002 3694 1 38 1090 1372 1193
2003 3843 1 47 1482 1586 727
2004 4129 1 108 1698 1602 720
2005 4561 5 132 1892 1503 1029

上一篇: 第五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七节 军转干部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