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11 【点击率】702次 | |||
市文联最高机构为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简称市文代会)和由其选举产生的中山市文联委员会。1951—1962年,先后召开第一、二、三次文代会。1979年5月21日在市文化宫礼堂召开第四次文代会,选举产生第四届市文联委员会,中共中山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庆常当选主席,文联组织恢复正常活动。1989年11月、1999年1月、2000年7月先后召开3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五至第七届文联委员会,市文化局局长林润洪、郑集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锦源先后当选主席。 二、主要工作与活动 采风创作 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组织采风创作活动。1993年用半年时间组织50名会员到中山港高技术开发区、横门、坦洲、三乡、东区、嘉华电子城、玻璃集团公司、威力洗衣机厂参观采访。1995年组织各协会重点作者到横栏、坦洲、小榄、三乡等镇(区)采风,组织作协、舞协作者深入五桂山、南朗、翠亨、崖口等革命老区采访抗日战争时期老战士,创作出舞剧剧本《五桂山的怒火》。1996年5月—11月组织中山100名文艺家分期分批到10个村镇(区)、10个企业和军分区采访体验。2000年组织会员到珠海、斗门采风,到民企岭南水乡采风,采写专题诗歌、散文作品20件。2004年组成香格里拉采风团、坝上风光摄影创作团赴海南采风。2005年组织文艺家进行“延安行”采风和专题创作、展览活动。 80年代,每年会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展览、电台和电视台的文艺节目上发表的作品超100件,获奖作品20件以上;90年代后期,每年发表作品超300件,获奖作品100件以上,获省级、国家级奖项每年超20件;出版书集超300部。 文艺评奖 1988年,市文化局和市文联召开文艺创作表彰大会,翌年筹办首届文艺奖评选大会。1990年4月创立中山首届最高级别的综合性文艺奖项——孙中山文艺奖,分别评选出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8个类别的68件获奖作品。1993年7月举办第二届孙中山文艺奖,增设评论类,评出获奖作品83件;其后停办。2004年市文联设立中山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评出2002—2004年度作品创作奖86件、活动组织奖16项。2003年与文化局制定《中山市获国家、省级文艺奖项奖励办法》(暂行),后制定《关于鼓励扶持省级、国家级文艺家的方案》,完善奖励细则;至2005年奖励金额约40万元。 创办刊物 1996年11月《中山》文艺杂志创刊。2004年经市委宣传部批准,创办内刊杂志《文化中山》,以“大文化”为研究对象,旨在展示中山文化风貌,整合中山文化资源,至2005年共出版7期。此外,先后编印出版《中山谜苑》、《菊花诗情》、《纸厂文艺》、《中山画报》,编辑出版《文联通讯》、《中山作家》(后改名《中山文艺》)、《中山音乐》、《中山美术》、《中山收藏》、《民众文艺》等期刊。2005年开通中山艺术网。 艺术培训 1983年与中央音乐学院、广州钢琴厂合办钢琴培训中心,此时中山仅有2—3台破旧钢琴,1990年城乡拥有钢琴发展到600台。1983—1990年,共举办包括文学、戏剧、作曲、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小提琴、作歌词、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内容的青少年文艺培训班近100期,培训3000人次;与县、市教委联合,连续6年举办中学生文学夏令营;与广州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余菊庵诗书画展览;支持成立41个中学生文学社,联系1000名文学爱好者;赞助新风曲艺社,支持成立市青年篆刻协会和小榄镇青少年画会。小榄镇青少年画会1987—1990年每周派出美术专职人员下基层辅导,先后邀请廖冰兄、汤小铭等20位名家共授课40节。 对外文化交流 1986年接待包括美国华侨摄影家单雄威在内的海内外文艺界人士300余人次,举办日本钢琴家富田庸音乐会、温可铮独重唱音乐会。1991年举办中港青年合唱团黄河大合唱音乐会和中山著名画家作品澳门展。1995年乐力合唱团赴港参加“火红的年代”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音乐活动。1996年举办中山、澳门、新会三地美术巡回展。1997年与日本株式会社进行书法艺术交流。2001年收藏协会陶永广与日本大藏省造币局博物馆馆长井上正巳、日本中央银行货币博物馆、日本东京古仙堂钱币研究会会长羽场光一郎进行学术交流。2005年组织中山与韩国书法家互访,到浙江省绍兴兰亭进行书法交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