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6 【点击率】630次

 

一、组织建设
  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市社科联)于1990年1月12日成立,是全市社会科学学术性群众团体。

  市社科联主席由市委宣传部领导兼任,下设办公室为正科级,事业编制3人。1995年,经市民政局批准登记为社团。2000年6月,由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市委任命张冠华为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2001年市社科联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专职副主席1名。2005年8月,市社科联定为正处级,下设办公室和学术研究室,定编6名,其中主席1名、专职副主席1名,机关设在东区松苑路1号市委大楼七楼。

  1990年1月、1995年5月、1999年8月和2005年12月分别召开第一、二、三、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先后担任名誉主席的有谢明仁、徐文泽、汤炳权、林藻、欧家礼、崔国潮、郑金钻。先后担任主席的有郑金钻、李今永、张冠华。各届下属社科团体分别为18、26、23、27个。

  市社科联先后被省社科联评为1994—1995年度和1995—1996年度学会工作先进单位、1997—1998年度科学普及先进单位、1999—2001年度广东省社科学术活动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在全国大中城市第十四次社科联工作会议上被评为2001—2002年度全国先进社科联。

二、主要工作和活动
  理论研讨 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结合中山市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符合中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践的新观点、新思路,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和智力服务。1991—2005年,以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有奖征文、文艺晚会和编印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理论研究和宣传,举办活动100场(次),编辑出版学习资料20本,为镇(区)、基层单位作专题报告、上辅导课1100余场次,听课18万多人次;举办粤澳关系研讨会、中山市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会、中山市经济发展问题研讨会、中山市城市定位研究座谈会、中山市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座谈会等专题研讨会和座谈会50场(次)。

  通过举办纪念大会、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出版书籍等形式宣传、研究和弘扬孙中山、郑观应、杨殷、杨仙逸、陆皓东等中山名人的思想与精神。社科工作者出版研究孙中山论著数十部。

  社科普及 在“非典”期间召开正确认识和防治非典研讨座谈会。2005年10月,组织开展首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共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知识竞赛、首日封首发等活动10项,市民2万人次参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拉近哲学社会科学与普通市民的距离,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认识哲学、社会科学。

  课题研究 1995年起,每年向全市社科理论工作者印发《中山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题目》,提供课题调研指导。至2000年,有8篇论文被国内外刊物刊登。其中市社科联主笔的《谈珠澳第三产业的合作与一体化》被选入《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一书。

  2000年起,每年组织社科理论工作者围绕中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规划立项课题的调研工作,当年完成2项市级课题的调研任务。2001年,制定《中山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2002年,制定《中山市立项调研课题经费暂行管理办法》,成立市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评审委员会,对规划课题进行立项论证和评审奖励。2003年起,社科规划调研经费正式纳入市财政预算拨款。2004年,公开发布《中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规划调研课题指南》。2005年,重新修订《中山市立项调研课题经费暂行管理办法》,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从立项、调研、评审、推介等方面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2001—2005年,共完成《中山市工业产业链延伸中政府行为研究》、《中山市工业园区建设研究》等54项规划课题的调研,其中10项课题研究成果被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用,2项课题成果被省社会科学院采用,成为《广东省发展战略》蓝皮书的重要参考资料。

  编印《中山社科》期刊 1990年,创办《中山社科》,由市委宣传部主管、市社科联主办,办成社科理论交流的学术园地。2001年前,每年不定期出版1期,每期印数近1000册,发送到市领导、各镇(区)和市直各有关单位。2002年12月,经省主管部门批准,由市内刊行变为省内发行。每期设理论与实践和孙中山研究等专栏,特邀省、市社科理论界的专家、学者、教授和中山市的领导撰写文章,每年发表市领导文章10篇、专家学者文章20篇。2003年起,扩大发行范围,除发送给中山各镇(区)、市直单位、社科团体和大中专院校外,还发送到全国60个地市级以上的社科联,进行业务交流。

  社科成果评奖 1995年开展中山市首届社科优秀精神产品奖评奖活动,此后每年评奖1次。至2000年共评出社科类优秀成果680项。2001年将优秀社科精神产品奖改名为优秀社科成果奖,从当年起每2年评选1次。2002年8月制定《中山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至2005年,共进行2次全市评奖,收到成果500件,评出论著类、论文类和调研报告类优秀成果120件,并将获二等奖以上的成果推荐参加全市宣传文化精品奖的评选。

  指导服务 2002年3月,贯彻市委宣传部和市民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市属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界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委托管理的通知》,对社科团体履行指导、服务、协调和管理的职责。协助民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做好社科团体的审验、检查、整顿、变更、注销工作。2002年底至2003年初,开展全市社科团体的重新登记审核。2002—2005年,组织指导社科团体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开展各项活动10场次;协助并参与社科团体进行换届选举、召开年会20场次;资助10万元支持社科团体或社科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和出版图书;指导社科团体或社科工作者完成《培育和发展中山创业(风险)投资的对策研究》、《促进中山工业园区稳健快速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旅游商品产业化理论探讨及中山发展旅游商品产业的方略》、《中山市保税物流发展研究》等4项课题调研。
 

上一篇: 第五节 中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七节 中山市工商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