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出口贸易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1 【点击率】467次


一、出口贸易概况
  1979年后,中山出口贸易取得长足发展。80年代,外贸出口以专业外贸公司自营出口为主,以港澳市场为主;出口产品从以农副产品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90年代后形成外商投资企业、改制外贸企业、民营企业等多元化的外贸出口主体格局。远洋出口贸易份额不断扩大,港澳市场所占份额有所下降,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所占份额不断扩大。2000年后,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占出口份额的大部分。

  1979—1989年,中山出口由0.43亿美元上升到2.37亿美元,年均递增23.3%,以专业外贸公司的自营出口为主体,出口产品从农副产品、初级产品逐步向工业制成品转变。

  1986年国家实施鼓励出口的特殊政策和奖励措施,有效调动生产单位和外贸经营单位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当年完成外贸出口1.59亿美元。1987年3月,按照对外经济贸易部决定,全面推行外贸企业以控亏为中心的三项经济指标(收汇额、换汇成本、亏损额)经营承包责任制,财务结算制度由“独立核算,盈亏报账”,变为“超亏不补,节余留用”,外贸专业公司自营出口总收汇比1986年增长18.4%。1988年虽遇国内物价上涨、银根短缺等困难,全年收汇总额仍达2.35亿美元,比1987年增长30.63%。1989年加强对外宣传,稳定外商投资信心,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实现出口总收汇2.37亿美元,比1988年略有增长。

  1990—1999年,累计外贸出口160.5亿美元,年均递增23.3%。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后,1992—1996年,外贸出口增势强劲。1997—1999年,出口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发展速度放缓。这个时期外贸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外贸企业出口稳步增长,外商投资企业逐步成为出口主力,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1990年,国家下调人民币汇率,国内物价平稳,出口货源较充裕。全市出口总收汇3.42亿美元,首次实现出口盈亏平衡。1991年起,国家取消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实行自负盈亏的外贸新体制,中山市制定《外经贸企业第二轮承包经营和经理目标责任制奖罚实施方案》,落实承包措施。1992年,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进外贸企业向国际化、实业化、集团化、多元化经营转变,提前3个月完成全市出口创汇任务。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打破专业经营限制,积极开发三类商品出口,粮油公司除开发番薯条、快熟面条、榨菜等新商品出口外,增加松子仁、玻璃纤维制品等进料加工业务;食出、水出、轻出、工艺等公司与加拿大温哥华商人建立贸易合作关系,将鲮鱼罐头、面球、糖果等中山产品直接销往加拿大。1993年,外贸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多元化战略,拓展远洋市场。1994年,实施国家外贸、财税、外汇、金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各外贸公司继续深化内部改革,实行工效挂钩的分配制度。1995—1996年,国家对外经贸有关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外贸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外贸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促销,着重做好两个根本性转变,强调规模与效益的统一,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扩大出口,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公司和中山轻工业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出口创汇再次实现超亿美元,1997年,各外贸公司贯彻“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方针,注意优化商品结构,树立企业品牌,向市场要效益。“中桥牌”系列商品,高科技产品VCD解码器等品牌产品外销活跃。1998年面对国际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等压力,全市各级外经贸部门和出口企业积极落实各项扶持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远洋贸易市场,分散区域性经济危机对全市外贸出口的冲击,既深度开发港澳等传统市场,最大限度地保住原有市场份额,又抓住国际市场份额重新分配的有利时机,利用国内外各种经贸洽谈会、展销会、博览会,组织更多的企业参加展会洽谈,拓展更多的新客户和新市场。1999年面对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出口成交价格偏低等困难,重点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全市外贸出口28.2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3.3%;外经贸委属下各外贸公司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平均增幅23%,17家外贸企业中有13家超计划目标。

  2000—2005年,中山出口规模、效益同步发展,全市累计出口442.6亿美元,年均递增27.2%,一般贸易出口发展迅猛,累计出口110.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4.88%。2005年出口总值历史性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122.6亿美元。这个时期中山市在全省外经贸系统率先完成外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外贸企业产权明晰、经营灵活,出口稳步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发展迅猛,占出口份额的60%;民营企业出口增势强劲。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至2000年后,高新技术产品占中山出口产品的大部分,出口市场扩展到192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为做好广交会工作,制定《中山市参展企业工作方案》,落实岗位责任制,在当年两届广交会上,中山参展企业共56家,总成交超亿美元。两届交易会上,对欧盟、美国、东南亚、中东地区等重要市场的出口明显增长。全年实现出口总值36.8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30.4%。

  2001年面对疲软的国际销售市场,外贸企业顺应消费市场需求变化,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广促销,调整出口商品和出口市场结构,当年除玩具出口略有下降外,其他主要商品出口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23.4亿美元和9.29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9.72%和65.18%。对香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等主要市场出口全面增长,增幅分别达14.87%、12.3%、12.23%、37.63%和20.49%。企业增强品牌经营意识,做好产品的国际质量认证,开发名、优、新产品打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显示中山出口商品适销对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外经贸委员会为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协助外贸企业、工贸企业出展出访,成功组织30家灯饰企业参加香港国际灯饰展览会,成交额超过1000万美元;推荐华帝燃具、凯达精细化工、丝绸公司等优势名牌企业参加巴基斯坦企业家对口洽谈会,为企业打开南亚出口市场创造商机。

  2002年各级外经贸部门重视引导、帮助企业做好产品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冲破各种贸易壁垒,有效扩大对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份额。通过组织企业参加省组织的俄罗斯贸易洽谈会和波兰经济技术洽谈会,重点拓展出口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新兴有潜力市场,“小鸭”、“华帝”、“汉弗莱”、“阿美尔”等家电、服装、皮具品牌给客商留下深刻印象。2002年出口57.3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1.4%,年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重点出口企业170家,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6.4%,其中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12家,占全市出口总额接近39.1%。

  2003年虽然受非典型性肺炎(下简称“非典”)疫情影响,外贸出口仍保持良好增势,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参与国际化经营,开拓直接远洋贸易。组织小榄、古镇等镇(区)的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参加德国科隆五金展、意大利米兰灯饰展等国际知名专业展览,直接推介“中山货”的品牌形象。组织16家企业推出牛仔服、休闲服、灯饰、五金、食品等优势产品,参加广东省在澳门举办的粤西特色产品展销会。受“非典”疫情影响,当年春交会亲自到会客商减少,现场洽谈难度加大,参展企业采取现场与网上洽谈相结合等方式,取得出口成交近1亿美元的不俗成绩。

  2004年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重大改革,外经贸政策随入世后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市外经贸局加强与财税部门沟通配合,理顺新的出口退税机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既基本清退历年结转的欠退税款“旧账”30.8亿元,又加快本年度新增部分出口退税的速度。建立高新技术进出口企业信息库,对120家重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在全省科技兴贸工作会议上中山外经贸局首次获得广东省科技兴贸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水出、佳能、纬创资通、国基、中山港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获评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先进企业。2004全年外贸出口99.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1.1%;一般贸易出口26.6亿,比2003年增长36.4%,占总额的比重提高至27%;有16个镇(区)出口超亿美元,17个企业出口超亿美元,其中佳能、水出、纬创资通等6家大型出口企业获得2004年度广东省大型出口企业奖。

  2005年扶持民营外向型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对72家重点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充分挖掘其增长潜力。在全省外向型民营企业工作会议上,水出、中经、新达、中粮、食出、粤粮6家企业获得省“突出贡献奖”,光裕、泰泉获得省“贡献奖”。全年出口122.6亿美元,前11个月累计出口历史性首破百亿美元大关,超亿美元的出口大户增加至18家。

1979—2005年中山外贸出口实绩表

表12-1-1  
年 份 实 绩(万美元) 比上年增减(%)
1979 4346.6 0.0%
1980 5157.4 18.7%
1981 6469.2 25.4%
1982 6412.6 -0.9%
1983 6866.2 7.1%
1984 7415.5 8.0%
1985 7614.7 2.7%
1986 15934.1 109.3%
1987 17991.2 12.9%
1988 23502.2 30.6%
1989 23681.7 0.8%
1990 34203.9 44.4%
1991 46763.6 36.7%
1992 64642.0 38.2%
1993 89970.8 39.2%
1994 148898.4 65.5%
1995 191480.8 28.6%
1996 210699.0 10.0%
1997 263138.5 24.9%
1998 273076.7 3.8%
1999 282036.5 3.3%
2000 367647.2 30.4%
2001 435775.9 18.5%
2002 572517.2 31.4%
2003 825264.4 44.1%
2004 999209.2 21.1%
2005 1225523.7 22.6

二、出口企业
  1979—2005年,出口从单一主体逐步发展为多种主体齐头并进的大外贸格局。至2005年,全市有外贸出口企业592家,其中专业外贸公司21家。

  1979—1990年,拥有出口经营权的有专业外贸公司、地方工贸公司、获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专业外贸公司通过收购或者兴办出口商品基地等形式组织货源出口,是出口的主体。1979年,专业外贸公司自营出口几乎占出口总额的全部。1990年,全市出口3.42亿美元,其中专业外贸公司自营出口2.11亿美元,仍然占61.7%。

  90年代,进行国有外贸企业改革。1991—1995年,实施第二轮承包经营方案,大胆打破外贸公司专业经营的限制,对三类商品全面开放经营。1998年成立外经贸系统企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实施《中山市外经贸系统企业改革方案》,至2000年,属下21家外贸企业已转制18家;2005年,改制后的水出、丝绸、新达、粤粮、食出、中粮等6家进出口公司全年出口均超亿美元。

  1991—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逐步发展为主力,但专业外贸公司仍然是重要经营主体,尤其在一般贸易出口方面。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5.13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3.65%;内资外贸企业出口6.83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24.22%。

  2000—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继续保持出口主导地位,随着外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以及国家逐步放宽进出口经营权的审批,内资外贸企业出口增长态势良好,民营企业成为外贸出口的生力军。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0.2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54.9%,内资外贸企业出口9.1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4.7%。2001年7月,国家降低外贸经营权申请资格条件;2004年7月,外贸经营权完全放开,并取消审批制,实行备案登记制,逐级下放备案登记权。2005年根据《商务部关于委托石家庄商务局等59家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机关的通知》文件精神,从2005年10月1日起,中山市外经贸局获得商务部授权成为第二批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机关,负责中山市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备案登记工作。2001—2005年新增内资进出口企业534家,其中民营进出口企业486家;2005年民营企业出口25.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2.9%;在全省外向型民营企业工作会议上,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对外经济发展中山公司、中山市新达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山市中粮外贸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山市粤粮经贸进出口有限公司6家企业获“突出贡献奖”,中山市光裕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山市泰泉进出口有限公司获“贡献奖”。

  广东省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简称食出公司,位于中山二路17号。该公司前身为石岐食出公司,创建于1955年,2000年转制为股份制企业。于1979年建立鲜活商品生产基地——白石鸡场、石岐鸽场。1981年建立白石猪场。1983年建成公司新办公大楼,迁往中山市石岐中山二路17号,并建立华丰饲料厂。1984年创办中荣鸽场,“石岐乳鸽”和“石岐杂鸡”获外经贸部《优质出口产品》荣誉证书。1985年投资创建合资企业中山市粤昌仓储公司。1986年兴建中兴鸽场,作为发起人并投资参股组建中山港外贸码头(后改名为中山市广运货运有限公司)。1987年,投资参股组建中山市福金香调味食品厂有限公司。

  1988年,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公司更名为广东省中山食品进出口公司。1990年,公司司徽正式使用,并确定企业精神为“团结 求实 开拓 进取”。1991年,中荣鸽场和中兴鸽场并入石岐鸽场,白石猪场被评为广东省一级种猪场。1994年,投资建立中山市中盈宠物用品厂有限公司。1995年,公司创建自己的品牌商标——“中侨”牌。1996年,白石猪场被评为广东省原种猪场。1997年,白石猪场获广东省先进企业称号。1998年公司实施产权改革,筹建广东省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1999年,创办利丰酒厂;白石种猪被评为“名牌产品”。1999年,出口创汇近5000万美元,获中山市“出口创汇特殊贡献奖”和“海关A类管理企业”。2000年,公司获市授予“连续十年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中山市中盈宠物用品厂有限公司新厂房落成。当年,公司成功实施产权改制,正式挂牌成立国资和职工共同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改称为广东省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公司改制后注册资金514万元。2001年,公司生产基地白石猪场首获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中山,曾听取公司白石猪场工作汇报。2002年,投资建立日盈礼品厂,公司获“全国外经贸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2003年,公司“白石龙骏”牌杜洛克猪、大白猪及“石岐”牌石岐乳鸽同时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公司建立白石龙骏安全猪肉连锁专卖店25家;石岐乳鸽和白石龙骏生猪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005年,公司获省授予“连续十五年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中山市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授予“突出贡献奖”;“香山华丰”牌杨桃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中山水出集团,位于中山三路华苑大街113号,是国有专业出口公司。该公司前身为中国食品出口公司粤中水产公司,创建于1955年。1999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经营水产品国内外销售和机电、轻工、食品等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注册资金2188万元。2004年集团被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集团拥有水产养殖基地、水产品冷冻加工厂、罐头厂、水产研究所、食品检测中心、连锁销售点和出口运输车船、出口码头等经济实体及设施。主要产品包括:宝平牌鲜活淡水鱼和冷冻水产品、宝和牌系列鱼罐头,产品远销美加、欧盟、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家电、轻工、五金、纺织、食品、禽畜等产品的出口贸易是集团的另一主营业务,客户遍及美加、欧盟、东南亚和港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79年前,公司单一专营四大家鱼收购出口港澳地区,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1980年,公司建立第一个养殖基地。80年代,公司陆续建立10个养殖基地,建立从科研、养殖、深加工、贮存、运输、出口、品牌连锁销售一条龙的水产品产业链条。1993年,集团打破单一经营的局面,开展三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通过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开通ERP系统,大力推行“一站式”代理服务等措施,使出口创汇由原来的1000万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5亿美元。

  中山水出集团按照“企业产品品牌化,生产经营标准化,市场格局国际化、利益联结紧密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采用“公司+基地+科研机构+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并强壮以“健康养殖——深加工增值——品牌销售”的产业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创立三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四大家鱼品牌,第一个淡水鱼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第一个淡水鱼的连锁专卖网。制定品牌战略,发展优质、营养、安全、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水产品,创建自己“绿色产品、健康保证”的品牌“宝平牌”。

  集团获得多项国家和省市荣誉,包括全国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效益型先进企业、广东省先进集体等。2004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公司的铺锦养殖基地,对集团带领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新农村和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中山市中粮外贸发展有限公司 简称中粮公司,位于中山二路36号。该公司前身是中山轻工业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创建于60年代。2000年9月,原国营企业中山轻工业品进出口(集团)公司的15名业务骨干自筹资金组建成立中山市首批民营企业之一——中山市中粮外贸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

  公司成立后,人员从原来的67人逐渐发展到90多人,经营品种从简单的轻工业品到灯饰、衡器、五金制品、建筑材料、电子产品、食品、纺织品、机械产品、家用电器、箱包、袋、鞋、塑料制品等多种类别,并逐渐形成规模,公司业绩稳步增长。从2002年起,中粮公司每年进出口总额都取得较好业绩,分别于2002年被市政府评为中山市民营企业创汇大户和连续3年被石岐区授予“出口创汇突出贡献奖”;2004年、2005年进出口贸易额更超1亿美元,分别被中山市政府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扩大出口先进奖”、“广东省外向型民营企业突出贡献奖”(广东省仅32家民营企业获此荣誉)。

  公司连续多年被市工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3年被拱北海关评为A类企业并列为首批享受拱北海关便利通关的民营企业之一。

  中山市新达进出口有限公司 简称新达公司,位于中山市石岐区南安路23号。该公司前身是广东省中山纺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于2001年2月转制为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

  公司是专营进出口业务的民营企业,贸易方式多样,有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等,经过多年的开拓,经营范围已从过去的专营纺织品服装扩展到灯饰、五金、家电、家具、炉具、塑胶制品等多个领域,业务遍及美加、欧盟、中东、香港等世界主要市场,2005年11月,提前实现出口创汇2亿美元的全年目标,当年出口2.5亿美元。在中山外贸行业中名列前茅,并跻身于全省民营企业50强之列。

  “诚信经营,共赢发展”是公司一贯坚持的经营宗旨。2004年度获颁“广东省大型出口企业三等奖”、“扩大出口突出贡献”奖、“全省外向型民营企业工作突出贡献奖”、“A级纳税人”称号,先后多次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中山市粤粮经贸进出口有限公司 简称粤粮公司,位于石岐区悦来南路20号。于2001年7月由国有外贸公司转制组建的民营企业,以进出口业务为主,兼具内贸和投资业务,实行多元化经营。公司自有办公楼占地面积7233平方米,注册资金1000万元,有员工85名,设有8个业务部门。主要经营服装、鞋帽、包箱、灯饰、家具、五金、家电、化工、机械、玩具、工艺品、土畜产品等商品的进出口业务。与港澳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往来,与亚、欧、非、大洋洲多个国家开展远洋贸易,产品销往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在广西成立子公司——来宾市桂中经贸有限公司、桂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广西昭平建设服装生产基地项目。

  2005年,公司出口创汇突破1.6亿美元。在海关实施A类企业管理,在银行获1.4亿元授信额度,连续5年被评为中山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先后多次被中山市人民政府授予“扩大出口先进奖”、“民营企业创汇大户”、“文明企业”称号。被广东省对外贸易合作厅授予“全省外向型民营企业突出贡献奖”,2004年度、2005年度授予“广东省大型出口企业三等奖”。

三、出口商品
  1979—2005年,出口商品从以塘鱼、禽畜等农副产品为主逐步发展为以传统大宗商品和机电产品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类等高技术产品为新增长点的多元化结构。

  1979—1987年,出口商品从以农副产品为主逐步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变。农副出口产品主要有蔬菜、水果、禽畜、塘鱼、中药材、干凉果、粮油等,其中塘鱼出口占重要地位;1982年以前,历年塘鱼出口收汇均占中山县外贸收汇总额的30%以上。工业制成品主要以风扇、洗衣机等机电产品以及皮衣、皮鞋、羽绒制品、服装等轻纺产品为主。1987工业产品出口值达1.1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62.5%。

  1988—1999年,工业制成品成为出口产品主体,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1990年,中山轻工业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利用外资兴办电风扇生产企业,成为拳头出口商品,创汇达2000万美元。1997年灯饰出口3000多万美元。1999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2.64亿美元和3.11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44.8%和11.0%。

  2000年后,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逐渐取代传统大宗商品成为出口主要产品。2000年轻纺服装、玩具、鞋帽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机电产品出口超过20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一半以上。2005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76.6亿美元、28.8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62.5%和23.5%。

2004—2005年中山市出口商品结构情况表

表12-1-2  
分 类 类别细分 2005年 2004年
数额
(亿美元)
与上年
对比±%
占比重
(%)
数额
(亿美元)
与上年
对比±%
占比重
(%)
出口合计 122.6 22.7 100.0 99.9 21.1 100.0
其中:机电产品 76.6 23.2 62.5 62.2 21.2 62.3
其中:高技术产品 28.8 9.1 23.5 26.4 16.6 26.4
商品结构 电脑及配件 17.7 6.6 14.4 16.6 22.3 16.6
服装 13.3 22 10.8 10.9 20.0 10.9
鞋类 6.6 10 5.4 6.0 11.7 6.0
灯饰灯具 6.2 29.2 5.1 4.8 24.4 4.8
游戏机 5.9 63.9 4.8 3.6 8.3 3.6
玩具 2.7 -10 2.2 3.0 2.9 3.0
商品结构 电扇 4.3 48.3 3.5 2.9 35.2 2.9
纺织品 3.5 25 2.9 2.8 24.5 2.8
塑料制品 3.3 26.9 2.7 2.6 29.1 2.6
家具及其零件 3.6 38.5 2.9 2.6 33.4 2.6
静止式变流器 2.3 15 1.9 2.0 5.5 2.0
电视、收音机零配件 1.2 -40 1.0 2.0 14.7 2.0
录、放像机 2.1 23.5 1.7 1.7 -32.6 1.7
旅行用品及箱包 1.9 18.8 1.5 1.6 21.2 1.6
1.9 26.7 1.5 1.5 51.6 1.5
家用空调机 2.1 50 1.7 1.4 80.4 1.4
印刷电路 1.6 45.5 1.3 1.1 8.1 1.1

四、出口市场
  80年代,中山出口主要面向港澳市场,90年代后,拓展直接远洋贸易有所突破,出口对港澳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降低。80年代,港澳市场占中山出口市场的90%以上。2005年,香港市场所占份额下降至38.7%,出口市场扩大到192个国家地区,美国、欧洲等地成为中山十分重要的出口市场。

  80年代,远洋贸易比重很小,1978—1985年,年均远洋贸易金额只占出口总额的5.5%。1990年中山远洋贸易278.2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1%。

  90年代后,在巩固和发展港澳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通过参加广交会以及其他国内外展销等渠道开辟新兴市场,降低对港澳传统市场的依赖程度。1990年,五矿公司通过港澳商人的桥梁作用,开辟韩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新市场;同年,中山出口商品除在港澳销售,还远销到60个国家地区。1993年,拓展美国、加拿大、韩国、南非、瑞典、奥地利、斐济、尼日利亚等多个直销市场。1996年直接远洋贸易有较大发展,出口额比1995年增长70%多。1999年,开拓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市场。2000年,出口香港量占总额的56.2%。

  2002年,对主要市场出口全面增长,其中对欧盟、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市场的出口增幅超过50%,而对亚洲传统市场出口比重下降。2005年,中山对美国、欧洲、日本、台湾、澳门、新加坡的出口额分别为30亿美元、18.4亿美元、4.3亿美元、1.4亿美元、3.3亿美元、1.7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4.5%、14.1%、3.5%、1.1%、2.7%、1.4%。
 

上一篇: 无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二节 进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