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4 【点击率】496次 | |||
|
1980年,重点扶持农民发展蘑菇、草菇和花木生产,做好产品收购。县供销社成立“两菇”生产领导组,基层供销社设立技术辅导站(组),配备技术员,雇请菇农成立育菇管理员队伍。当年全县培育蘑菇42.3万平方米,总产量1762.3吨;培育草菇投秆1.1万吨,总产量879.2吨。全县供销社收购蘑菇、草菇提供给外贸部门出口创汇,为农民增加收入568.4万元。扶持北部经济作物区的农民广种茉莉花、米兰花、白兰花,种植面积逾5000亩;全县供销社收购鲜茉莉花402吨、花苗165.8万棵,总值185万元。1980年,全县供销社农副产品采购额达3189万元,为历史最高记录。 1983年,扩大收购羽毛,提供出口。县供销社系统开设收购网点152个,有收购人员308人和小商贩代收购人员276人。采取每交售0.5公斤羽毛奖售0.5公斤化肥的奖励措施,鼓励农民群众交售羽毛;收购50公斤羽毛奖励1.6元,给予基层站羽毛收购手续费12%,小商贩代收购羽毛手续费10%。县供销社系统8个月收购羽毛198.5吨,出口189.8吨。 1985年,中山农副产品购销市场全方位开放,农民自产自销,个体商贩、外贸部门、旅游部门也参与农副产品购销,市场竞争激烈,市供销社的农副产品购销业务下降,当年市供销社农副产品采购额为1375万元,比1980年减少1814万元。 1989年,市供销社参与中山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扶持种植专业户发展蔬菜生产基地7500亩。当年,市果菜副食品公司经营蔬菜3140吨,水果2468吨。1993年,经营农副产品的个体户不断增多,供销社系统农副产品收购量大幅下降,当年收购柑橘橙139吨、菠萝44吨、西瓜567吨、其他水果441吨、鲜蔬菜3039吨,农副产品采购额1012万元,比1985年减少363万元。1997年,全市供销社农副产品采购额降至266万元。 1999年,市供销社改革农副产品购销方式,扶持种养专业户发展生产。同年,板芙供销社投资合作经营板芙镇肉类联合加工厂。2003年,南朗、三乡、张家边、神湾4个基层供销社共同投资经营南朗镇肉类联合加工厂。上述2家肉联厂每年收购农民饲养的生猪各5万头,既为农民解决生猪销路,又为当地群众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猪肉。2001年,古镇供销社建立绿韵园艺花木合作基地,开办园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在网上发布花木产品信息,与河北、上海、内蒙古、新疆、广西等地建立业务联系,为古镇花木专业户推销花木产品。当年全市供销社农副产品采购额为575万元。2003年古镇供销社开办东兴园艺花木合作基地。2002年,坦背供销社与港口镇水产流通专业户合作联办158亩水产养殖基地,每月从港口、东升、阜沙、民众、张家边等10余个镇(区)120多户养鱼专业户收购塘鱼投放基地鱼塘,经活水养殖一段时间后,将优质鱼供给市水产进出口公司销往港澳地区,其余运销广州、兰州、哈尔滨等地。横栏供销社和坦洲供销社分别于2002年、2004年开办虾苗场,2005年为虾农提供虾苗7亿尾。2004年张家边供销社与当地养猪专业户合作开办种猪苗场,2005年产猪苗900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