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测绘管理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7 【点击率】863次


  中山市1984年2月成立测绘地名办公室,逐步理顺对测绘行业的管理,建立完善测绘管理体系和全市统一的测绘基准,统一和规范管理全市的基础测绘,完成控制全市范围的GPS C级网、GPS D级网、GPS E级网和Ⅲ等水准网的建设,完成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近775平方公里。从1999年1月1日起全面采用数字化方式测绘地形图、宗地图和房产图。

  1991年1月,市国土局增设测绘地名科,2001年将地名管理职能移交市民政局,更名为测绘管理科。2001年4月成立中山市测绘协会。至2005年,全市测绘单位26个,其中乙级资质3个,丙级14个,丁级9个。

一、大地测量
  2005年,中山的大地测量成果主要有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控制网,二、三、四等水准测量成果,等级导线测量控制网,形成中山大地测量控制系统和基础测绘资料,为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基础测绘提供保证。

  中山市地方坐标系统 1999年之前,中山市镇(区)主要采用中山坐标系,中心城区主要采用石岐坐标系。1998年,市国土局在兴中道北端建设中山市统一坐标系并于1999年1月1日起全面投入使用,逐步取代原中山坐标系、石岐坐标系以及部分地区采用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年西安坐标系。

  三角测量控制网 1958年由广东省建筑工程局测量队在中山县布设15个二等三角测量点的基础上,1988年2月由广州市规划局勘测设计研究院在石岐城区布设三角测量控制网,设Ⅱ等三角锁3点和Ⅲ等三角锁8点。

  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控制网 1993年4月,由广东省国土厅地籍调查测量队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籍测量、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的要求,布设珠区GPS C级测量控制网,测区范围包括中山市等14个市县,控制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平均边长16.1公里,精度高于Ⅱ等要求,可满足Ⅲ、Ⅳ等加密及提供地籍测量、土地规划、工程建设等各方面测量使用。其中中山范围共8个点。

  GPS D级测量控制网。1996年9月至1997年2月,市国土测绘队以GPS C级控制网为基础,选埋、观测和计算中山市GPS D级控制网,设59个点,平均边长6.4公里,控制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

  GPS E级测量控制网。从1992年8月至2005年止,为满足全市经济建设、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土地管理以及测绘工作的需要,保证测绘成果的精度和质量,先后在全市范围或局部镇(区)建立23个GPS E级测量控制网,共设1022个点。

  等级导线测量控制网 1993年2月,广东有色地勘局933测绘分队受古镇国土所委托,在古镇布设四等导线网13点,一级导线网25点。1996年9月,市地理信息系统中心布设中心城区一、二级导线网,范围东至濠头、狮狗坡,南至金字山、农校,西起造纸厂、甲马桥,北以狮滘河、东河为界,控制面积约80平方公里,共布设一级导线点309点,线路长135.35公里,二级导线点106点,线路长23.69公里。1999年10月,五桂山国土所布设五桂山镇一级导线网,由湖南省地质矿产局416测绘队测量。该导线网北与中心城区相接,南至三乡,全网布设一级导线点110点。2001年和2002年全市各镇(区)开展一级导线测量控制网的测量工作,共布设等级导线点2993点。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路线网包括省内经过中山市的二、三等水准测量路线网和市内三等水准测量路线网。1977年至1989年1月,广东省测绘局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完成省内大部分地区的第二代水准网测量和平差计算。经过中山的水准路线包括广定线(广州—中山定溪)、沙定线(鹤山沙坪—中山定溪)、阳定线(阳江—中山定溪)3条二等水准路线,大石—珠海线(大石16—Ⅱ.2.20)、珠石线(珠石1—珠石11)、西横线(珠桂1—横门01)、洪石线(西横28—Ⅱ.3.2)、珠潭线(珠顺6—珠潭20—1)5条三等水准路线。1998年4月,上述水准路线在中山市范围内仍存在三等点15个,二等点11个。1993年5—7月,市地理信息系统中心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布设市中心城区三等水准网,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厅测绘队测量。该网西至沙溪镇,东至横门岛,北至沙朗、港口镇,南跨环城路,控制面积250平方公里,埋设普通水准标石54座,基岩水准标石2座。1994年11月,市地产公司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系统和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在坦洲镇布设坦洲三等水准网,由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测量;该网包括基本水准点1个,基岩水准点1个,普通水准点6个,分布全坦洲地区。1995年2—3月,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勘测队在中山中顺大围施测三等水准测量路线97.8公里,其中东干堤44.1公里,西干堤53.7公里,共观测三等水准点88点;高程数据均起算至珠江基面。1998年4—8月,市国土局在中山范围内布设全市三等水准测量网,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和珠江基准系统,由广东省国土厅大地测量队测量;该网联测三等水准点236点,水准路线长711.5公里,控制中山辖境1800平方公里全范围。2003年,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采用珠江高程基准复测中山市沿江、沿海地区的三等水准测量点,联测中顺大围、张家边联围、南朗丰阜湖联围、横门岛马鞍围、神湾联围、坦洲联围、南朗镇、民三联围、黄圃联围等围堤水准测量点72点;成果从2003年12月24日起投入使用,并作为全市水利工程新的规划、建设、管理高程标准,同时废止旧的三等水准测量网。2003年12月,坦洲测绘工程有限公司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在坦洲布设和测量四等水准网,满足坦洲镇东部地区地形图测量和工程建设的需要,新布设四等水准测量点10点,联测旧水准测量点2点,水准测量路线长21.5公里。2004年5—12月,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测绘院受中山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复测1998年建设的由62条水准路线、26个闭合环、37个结点组成的中山市三等水准网。水准路线总长896.9公里。网中包含271水准点(其中4个过渡点,过渡点为地面临时标志),高程起算点6座,新埋设普通水准标石60座,渡河水准标石16座。联测1997年布设的旧三等水准网中151座水准点、9个GPS-D级点和市国土局指定的水准点8座、水文点17座。

  转换测量控制网的统一坐标 1998—1999年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受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对近年市内完成的GPS测量控制网和导线网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共转换GPS网347点,四等三角4点,四等导线10点,一级导线611点,二级导线199点。1999年,市国土测绘队对其完成的黄圃、小榄、古镇、横栏、沙溪等5个镇的GPS网96个点进行中山统一坐标系统下的平差计算,将北京坐标系统转换成中山统一坐标系统。

二、地形测量
  1982年起,广东省测绘局、市工程勘察院、市国土测绘队等单位先后在中山完成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的测绘和编绘。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数字化测绘成图逐渐取代传统的平板测绘方法。中山从1999年1月1日起全面采用数字化方法测绘地形图、宗地图和房产图,满足城市规划、城乡建设、土地资源管理及房地产开发的需要。

  小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图编绘 1986年版1:50000比例尺《中山市地形图》,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于1982年1月航摄,依据1978年版1:10000比例尺航测地形图编绘地貌,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和1971年版图式,1983年调绘,1986年由广东省国土厅出版。1988年版1:250000比例尺《中山地区地形图》,由陕西测绘局根据1968年出版的1:100000地形图和1965年、1984年、1986年出版的1:50000地形图编绘,国家测绘局出版,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和1985年板图式,等高距为50米。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1982—1984年,广东省测绘局用航测法,测绘1:1000比例尺《中山市地形图》185幅,1:500《中山市地形图》14.5幅,面积共40平方公里。1986年,中山市测量钻探队测绘1:500地形图158幅,面积9.38平方公里;1:1000地形图185幅,面积44.37平方公里。1987年,广东省测绘局测绘1:500比例尺《中山市区地形图》58幅,面积2.83平方公里。1991—2005年底,20个镇(区)测绘1:500地形图,测绘面积达共775平方公里,图幅共15524幅(含不满幅)。1994年,小榄镇规划勘测设计室完成1:200比例尺《小榄镇旧城区地形图》,测绘面积3.3平方公里。

  小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 1976年至2000年4月,广东省国土厅航测大队在中山市完成581幅地形图。2002年12月,市国土资源局与广东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联合航摄制作全市1:10000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2003年5月制作完成,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统和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为1993年版图式。

1976—2000年中山市小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表

表5-1-9
测区范围 测绘时间 航摄比例 测图比例 完成图幅数 图形类型
中山市辖区 1976年10月 1∶35000 1∶10000 82 地形图
中山市石岐 1982年3月 1∶5000 1∶1000 185 地形图
中山市辖区 1987年 1∶35000 1∶10000 82 正射影像图
中山市沙溪镇 1994年 1∶8000 1∶2000 78 地形图
中山市辖区 1994年11月 1∶35000 1∶10000 82 地形图
中山市辖区 1997年10月 1∶32000 1∶10000 82 正射影像图
中山市辖区 2000年4月 1∶32000 1∶10000 82 正射影像图
中山市辖区 2000年 1∶32000 1∶10000 82 正射影像图

地形图编绘 1998年,市地理信息系统中心受市财政局委托,利用现有的1:500比例尺市中心城区地形图编绘1:1000地形图480幅,1:2000地形图140幅,1:5000地形图45幅,控制面积120平方公里。

  地形图数字化和坐标系统转换 1998年,市国土局委托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对港口、三乡、五桂山、坦洲、黄圃、坦背、沙朗、神湾、民众、翠亨村、横门等11个镇276.9平方公里的5688幅1:500比例尺地形图进行数字化和坐标系统转换。同年,国家测绘局第二测绘院,对中山范围的82幅1:10000地形图进行数字化和坐标系统转换。1999年,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对市中心城区的1:500、1:2000、1:5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进行坐标系统转换,将不同坐标系统的地形图全部转换为中山统一坐标系统;其中1:500数字化地形图3960幅,1:2000数字化地形图263幅,1:5000数字化地形图45幅。2000年6月,市地理信息系统中心受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对3932幅中心城区的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和268幅1:2000数字化地形图进行高程系统转换,将不同测区、不同系统的高程数据转换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中山市三等水准网系统,统一市中心城区数字化地形图的高程系统。同月,市地理信息系统中心处理中山82幅1:10000比例尺正射影像图,将影像数据改算为中山统一坐标系统。对全市现有地形图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进行转换,将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单位、不同测量控制网下的地形图数据统一在同一个平台中。

三、地籍
  2000年3月,市国土测绘队受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在中心城区的南下地区开展准地籍调查测量试点工作,成为市内首次开展的成片地区地籍测量。在完成地籍台账的基础上,执行国家、省有关部门制定的测绘技术规范,按制作地籍图和地形图的需要,测量的地籍要素数据包括空间位置数据(纵坐标、横坐标、高程)和属性数据(位置、宗地的所有权及性质、用途、土地等级、利用现状分类等)。同年3月至7月结束测量,测量面积0.5平方公里,测绘50×50的1:500准地籍图8幅,探索快速有效的地籍调查测量方法,加快地籍数据的查阅检索速度,实现动态监测土地的目的,满足各部门对地形图资料的查询。同年12月,市国土测绘队受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在中心城区北部的张溪、基边等行政村及其辖属居委会的居民稠密区开展1:500比例尺准地籍调查测量。测绘从2000年12月11日开始,至2001年8月30日结束,测区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2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编绘1:500数字化准地籍地形图79幅。

四、国土房管专题数据库
  1999年市国土房管局建成国土房管专题数据库及房地产管理相关的空间数据。截至2005年12月,录入面积约560平方公里的1:500地形图11136幅,城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1:1000地形图132幅,城区、火炬开发区、沙溪镇面积约220平方公里的1:2000地形图268幅,覆盖全市面积约1680平方公里的1:10000地形图82幅,覆盖全市面积约1680平方公里的1:10000正射影像图85幅以及1998—2005年全市中山统一坐标系宗地图33万宗,1999—2005年全市中山统一坐标系房产图30万宗,2000年全市中山统一坐标系历史用地数据21幅和镇(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20幅。

2005年中山市国土房管专题数据库资料表

表5-1-10
资料名称 数量(幅) 覆盖面积(平方公里) 覆盖地区 测绘时间 录入时间 坐标系统 资料来源
1:500地形图 城区图 11136 130 西区全部、石岐区全部、东区的北部、南区的西北部 1993—1997年 1994—1997年 石岐坐标系统(1999年至2000年改算为中山统一坐标系统)  
城区周边镇(区)图 120 火炬开发区全部、沙溪镇东部、港口镇南部 1993—1996年 1994—1996年 石岐坐标系统(1999年至2000年改算为中山统一坐标系统)  
其他镇(区)图 310 三乡镇全部、坦洲镇大部分、神湾镇西部、五桂山镇中部、南朗镇南部、东升镇东南部、民众镇西部、黄圃镇南部及港口镇的东北部的小部分 1992—1994年 1998—1999年 国家1954年坐标系统(1999—2000年改为中山统一坐标系统)  
1∶1000地形图 132 30 城区 1996年     1996年利用城区1∶500地形图编绘
1∶2000地形图 268 220 城区、火炬开发区、沙溪镇 1996年   1999年转换为中山统一坐标系 1996年利用城区1∶500地形图编绘
1∶10000正射影像图(2003年广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为中山市制作了新版的1:10000正射影像图) 82 1680 整个中山市 1999年 2000年 中山统一坐标系 1999年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85 1800 2003年   西安80坐标系  
1∶10000地形图 82 1680 整个中山市 1996年 1998年 中山统一坐标系、国家1954年坐标系、西安1980年坐标系各一套 1996年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宗地图 33万宗   整个中山市范围内 1998—2003年   中山统一坐标系 各测绘队测量的宗地图
房产图 30万宗   整个中山市范围内 1999—2003年   中山统一坐标系 各测绘队测量的宗地图
历史用地数据 21   整个中山市   2000年 中山统一坐标系 中山市国土资源局法规监察科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 20   中山市的全部镇(区)   2000年 中山统一坐标系 中山市国土资源局土地规划利用管理科

上一篇: 第六节 土地管理执法监察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