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山分公司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1 【点击率】833次


一、机构
  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山分公司的前身是中山市邮电局移动通信分局,于1992年10月成立,同时隶属原中山市邮电局和原广东移动通信局管理。

  1997年10月,广东移动通信局从邮电系统剥离出来,成立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山市邮电局移动通信分局也因此从原中山市邮电局剥离出来,成为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山市设立的分支机构,并于1999年1月28日挂牌,名称为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山分公司,负责中山地区的移动通信网络运营服务,内设综合部、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业务发展部、规划工程部、运行维护部等6个职能部门,共159人。

  2000年下半年,广东省公司对部分市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机构重新聘任和调整,中山分公司属三类公司。2003年1月,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成立全球通大厦服务厅、南朗南岐服务厅、古镇国贸广场服务厅。2004年1月,调整内置机构,设6个部、5个中心,分别是综合部、人力资源部、市场经营部、网络部、计划财务部、党群工会部,客户服务中心、营销账务中心、网管维护中心、工程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

  2005年1月4日,按省公司的部署,中山分公司按二类公司设置。增设工程建设部、信息技术中心。

二、网络建设
(一)模拟网络
  中山市的模拟移动电话系统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模拟蜂窝式移动电话网的组成部分。1988年11月,开通中山市第一部TACS模拟移动电话,首批开通2个基站,分别位于城区烟墩山上的机务站和小榄镇,用户、基站归属于珠海交换局。

  1994年6月26日,建成中山交换局并于同日凌晨开通中山模拟移动电话交换,用户、基站从珠海顺利割接。新增基站14个,可提供无线信道1079个,系统容量3万户。模拟移动交换局设在石岐悦来南邮电局生产楼四楼,辖基站23个,分别是:石岐南、小榄、石岐、浪网、石岐东、板芙、三乡、东升、南朗、石岐西、石岐北、东凤、黄圃、孙文中、三角、古镇、横栏、港口、张家边、环城、坦洲、横门、翠亨。中山模拟移动交换局通过光纤分别与江门TR、佛山TR、江门HLR、江门LSTP、佛山LSTP以及悦来南市话局、西区市话局、中山长途局等网络实体相连。模拟移动交换局与本地市话局、汇接局、长途局分别通过中继电路相连,其间采用中国一号信令。模拟交换局与基站之间是通过2M PDH相连。系统工作于900M频段,采用TACS规范。移动基站及交换局设备采用瑞典爱立信设备,基站设备为RBS883型号,交换局为AXE10,信道总数1073个。

  模拟网(TACS网)经过1995年、1996年每年两期的系统扩容,增设基站,增加信道,至1996年初实现全市信号覆盖。通话接通率明显提高。从1996年后,模拟网逐步停止发展。2000年7月13日,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决定从7月18日起全省停止模拟网放号,中山公司加大力度引导模拟用户转入全球通数字网。2001年12月31日,模拟移动电话退出中山移动通信领域。

(二)数字网络
  广东省移动通信局于1993年下半年引进欧洲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广州、珠海、惠州和深圳建设中国首个GSM数字移动通信网,中山GSM用户、基站暂归属于珠海数字移动交换局。

  1996年4月30日,中山GSM数字移动电话网开通。中山GSM系统由1个交换局和37个基站组成,交换中心安装在石岐悦来南邮电局生产楼五楼。通过PDH传输设备分别与江门TR、佛山TR、江门HLR、江门LSTP、佛山LSTP以及悦来南市话局、西区市话局、中山长途局等网络实体相连。采用CCITT 7号信令,有37个收发信机(BTS),中山移动GSM交换局与悦来南市话局、西区市话局、中山长途局间设立直达中继电路,确保移动电话网和固定电话网的网间互通。

  1995年,中山移动交换机房实现无人值守。1996年后模拟网逐步停止发展,1997年后开始压缩模拟网规模,腾出部分频率让给GSM网使用。

  2000年3月,启动“无缝隙覆盖”工程,投资1600多万元,完成128个站点建设,解决全市室内电梯、车库、重要场所、偏僻乡镇等地方的信号覆盖。2001年,在“无缝隙覆盖”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平滑覆盖工程”,使网络质量提升,全中山地区多个覆盖、质差点消失,城区DT话音质量达到98%满分以上。

  此外,针对中山移动通信网内室内小范围覆盖盲点的存在,创新开发“无源信号引入系统”、“基站延伸系统”,完成基础业务网向智能目标网的升级,实现网络监控、维护的集中化管理。2002—2003年,推动传输建设,至2003年底实现100%自有传输接入目标。

  至2005年底,中山移动拥有交换局8个,交换局总容量达300万户,基站777个,信道78079个,载波10850个,信号覆盖城区、高速公路达100%,镇(区)达99.98%以上,用户总数206.4万户。运用增强型全速率技术,改善语音质量,语音质量评估3.9分(按照国际电联标准,3.5分以上为优质网络),网络拥有134、135、136、137、138、139、159网号,客户可在206个国家和地区漫游。但中山境内尚有移动通讯盲点,坦洲、神湾等镇某些地段通话仍为国内漫游。

1999—2005年中山移动电话网络规模情况表

表4-5-1
年 份 模拟移动电话 数字移动电话
容 量 基 站 信 道 容 量 基 站 载 波
1999 54045 56 2168 349743 135 1432
2000 54045 56 2168 434466 157 1778
2001       815300 243 2386
2002       1302521 321 3706
2003       1410900 328 3968
2004       1419000 583 7629
2005       3000000 777 10850

三、业务
(一)模拟业务
  1988年11月起,提供移动电话业务,同年登记的用户有122户,至1989年,累计发展用户324户。用户常用的是MOTOROLA8500X、8800X、9800X等型号模拟手机,只可在珠江三角洲漫游服务。1991年,开通香港、澳门、上海的人工漫游服务。1991年6月29日,珠江三角洲模拟移动电话网号码由6位升至7位。

  1990—1992年,移动用户数发展缓慢,每年新增用户分别为332户、986户、1999户。1994年6月建成独立移动电话交换局,改革手机开通流程,在全省率先实现手机开户即开即通。同时,通过多次调价、扩大开户受理点等措施,同年新发展用户11634户,超过前5年用户数总和,全市用户数为1.95万户。

  1995年,模拟移动电话全国联网,实现国内漫游和部分国家、地区的国际漫游。同年,利用社会力量开展手机代办业务,全市发展首批手机代办试点7个,提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为客户服务创“金字招牌”的经营要求,将原来每天7小时营业时间延长到13小时,节假日照常营业;开办夜间应急服务,随时为用户办理漫游、停机、坏机换备机等业务,实现移动电话基本业务365天、特种业务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服务,同年用户总数突破4万户。此外,自主研制“傻瓜式”的电脑选号系统。

  中山市毗邻港澳,境内外不法分子窃取移动电话手机的密码和串号,用并机盗打移动电话,给用户和移动电话业务经营者造成很大损失。在市公安局、无线电委员会等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成立打击“并机”专案小组,于1995年破获从事非法并机团伙86个,为客户追回损失100多万元。

  随着数字移动电话的快速发展,模拟移动业务逐渐式微,2001年12月31日完全被数字移动业务取代。

(二)数字业务
  1996年6月26日,中山建成数字移动电话交换局,开通蜂窝式数字移动电话系统(GSM),推出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业务。GSM数字移动通信网络不但具有模拟电话的所有功能,还可以提供低速的数据业务,进行三方会议、电话传真和低速上网等。采取调整开户价格、发放安装优惠卡、实行自带机入网、分拆手机、配置销售等一系列灵活营销策略,加大业务宣传,全面促销放号,同年用户达7.02万户。

  1997年起,采取自带机入网、免费试用新功能、调低手机售价、开办二手机中介市场、开户给予价格优惠等措施,到同年10月,中山移动用户总数突破10万户。

  1999年7月22日,数字移动电话号码由10位升至11位。同年,中山公司的三维营销网络初具雏形,在全省率先对分销渠道进行分级管理和特许经营,200多家专业营业厅及二级代理机构遍布全市各镇(区);并配合业务发展,委托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代收话费,解决客户交费难的问题;聘请社会监督员,监督服务质量。此外,为客户提供手机上网(WAP)、全球通IP电话(17951、17950)、中文短讯、超级寻呼、移动QQ等20种数据信息业务,以及家电维修、车主服务、订飞机票、秘书呼转、影讯、彩票中奖信息通知等1258延伸服务。

  2000年7月,在全国开发集手机、寻呼机于一身的“超级寻呼”系统,确保用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漏掉来电信息,有效提高接通率,该项成果被全省乃至全国移动部门推广应用,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授予2000年业务创新奖,2004年被全国总工会、科技部、劳动保障部联合授予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2001年11月,推出手机钱包业务,开创电子商务大众化的先河。年底,在全国率先推出“全球通—易登机”服务,该服务项目,2002年被省公司和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推广,成为全球通俱乐部中的实体项目。2002年,推出“动感地带”新服务品牌和GPRS、无线局域网接入服务、IP电话卡等新业务。开发“儿童保健通”、“警务通”、“税务通”、“社保通”等企信通业务,其中“手机钱包—确认付款”新业务的推出,为建设中的12580社会服务平台提供方便可靠的支付手段。至年底用户总数突破88万户。2003年,推出“中山通”新服务品牌,实行VPMN资费包月,下调资费。推出“易通关”、社保通、车主服务“E键通”、办公集群网、插SIM卡式公话、家长短信箱、12580电话办证等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其中于同年9月与市教育局合作推出家长短信箱服务,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385所学校签订使用“家校通”的协议,市一级学校使用率超过98%,覆盖中山的23万户家庭。2003年全市移动客户总数突破百万户大关,达到126.75万户。同年,与市公安局联合推出“车主服务一键通”系统,提供机动车辆防盗抢报警服务和车主秘书服务,在2003年中国(中山)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上,该项目的产品获大会颁发最佳创意奖。2004年,开发“金融秘书”、“易缴费”、“亲亲家园”等创新业务和服务。

  2005年,通过GPRS行业应用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80多家企业,涉及电力、煤气、交通、物流等行业,其中与广东电网中山分公司合作开发推广居民用户集抄系统、大用户负控监控系统、生产安全监控系统、电力设备报警系统等。同时,通过集团专线、企信通、办公集群网、集团彩铃、集团沟通100通讯录等业务产品,促进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商务能力。推进移动电子政务工程,为市政府机关提供移动办公、内部信息发布、政务信息公开服务,先后开发政府网上审批流程短信查询、政府内部OA系统短信提示等项目;与中山交警部门合作开发交警调度系统,为交警部门建立全方位的调度平台。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工程和交通、金融、卫生防疫、医疗、社区服务等社会领域和行业应用信息化工程建设;参与建设中山公交智能交通系统;与中山气象局合作推出自动站GPRS通信系统;与市环保局合作的短信监控系统等共10多项。

  启动农村信息化工程,在各乡镇行政村、居委会设立移动区域信息化专员,建立“一村一人”体系,发展信息专员243人,为开拓农村移动电信市场奠定基础。

1999—2005年中山移动电话业务情况表

表4-5-2
年 份 数字移动电话用户(户) 业务收入(万元)
1999 254298 82235
2000 425302 110768.2
2001 688133 117971.2
2002 865031 134500.6
2003 1267500 136792.3
2004 1816787 148949.5
2005 2064000 168200

四、资费
(一)全球通
  1996年6月26日,推出全球通数字电话,即全球通品牌,基本月租50元,基本通话费0.4元/分钟。该资费一直沿用至2005年。

(二)神州行
  2000年2月18日,推出神州行品牌,零月租,基本通话费0.6元/分钟。

  2005年12月16日,调整神州行资费,在保持零月租的基础上,下调基本通话,本地主叫闲时0.29元/分钟全包,忙时0.49元/分钟全包;本地被叫闲时0.19元/分钟全包,忙时0.39元/分钟全包,省内漫游0.49元全包。忙时为11:00—24:00,闲时为0:00—11:00。

(三)动感地带
  2002年8月8日,推出动感地带品牌,月套餐费用为20元,基本通话费网内0.4元/分钟,网外0.6元/分钟。

  2005年5月1日起,动感地带资费下调为基本通话费闲时0.13元/分钟,忙时0.23元/分钟。

(四)神州大众卡
  2003年5月30日,推出神州大众卡品牌,基本月租25元,网内主叫基本通话费0.15元/分钟,网外主叫基本通话费0.22元/分钟,接听免费。

  2004年12月,下调资费,基本月租调整为15元,网内主叫闲时基本通话费0.10元/分钟,忙时0.15元/分钟;网外主叫闲时基本通话费0.18元/分钟,忙时0.22元/分钟。接听免费。
 

上一篇: 无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二节 中国联通中山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