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地资源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1 【点击率】525次


  1979年,全市行政辖区范围土地总面积1680平方公里,1990年1683平方公里。根据土地资源详查,2005年全市土地面积为1800.1446平方公里1公顷等于0.01平方公里。。2005年比1979年全市土地总面积增加120.1446平方公里,增长7.15%。按1979年全市户籍人口100.41万人计算,人均土地0.167公顷;按2005年全市户籍人口140.82万人计算,人均土地0.128公顷。2005年比1979年人均土地减少0.039公顷,减幅23.35%。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地类分三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2005年12月底,全市总面积180014.46公顷,其中农用地112019.92公顷,建设用地44219.71公顷,未利用土地23774.83公顷。

一、农用地
  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根据2003年土地资源详查及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农用地总面积11692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4.95%。2005年全市农用地总面积112019.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77%。

(一)耕地
  1982年,全市耕地总面积88020.29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2.31%。1990年为83601.81公顷,至2000年减少至52661.66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9.26%。2005年全市耕地总面积为45816.1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5.45%,按照2005年全市户籍人口140.82万人计算,全市人均占有耕地为0.03公顷。

  主要耕地类及分布:

  一是灌溉水田,灌溉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有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2005年,全市灌溉水田面积为42645.05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3.08%。灌溉水田主要分布在黄圃、阜沙、南头、东凤、东升、横栏、沙溪、大涌、板芙、神湾、坦洲、三乡、五桂山、南朗、民众、三角、港口、火炬开发区、南区、东区、西区等21个镇(区)。

  二是望天田,指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2005年全市望天田面积只有18.74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0.04%。主要分布在坦洲镇。

  三是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2005年全市旱地面积为2406.7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25%,由丘陵山坡旱地及台地平原旱地组成。其中丘陵山坡旱地较多,主要分布在三乡、南朗、火炬开发区、东区、沙溪等五个镇(区)。

  四是菜地,菜地指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塑料大棚用地。2005年全市菜地面积为684.9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49%,主要分布在坦洲、沙溪、港口、西区等镇(区)。

 

  古镇镇花卉苗木生产基地(2005年摄)

(二)园地
  1982年,全市园地面积9329.73公顷,1990年为7811.89公顷,2000年为4251.99公顷。2005年,全市园地面积3072.69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74%。其中,果园地2962.21公顷,占园地面积的96.4%;桑园0.31公顷,占0.006%;茶园25.33公顷,占0.56%;其他园地84.84公顷,占园地面积的0.28%。

  园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及中部丘陵地区,所在的镇(区)主要有:火炬开发区、民众、南区、板芙、沙溪、东区、港口、坦洲、南朗、神湾、黄圃等。

  桑园主要分布在三乡镇。

  茶园主要分布在市中部的五桂山、南区等镇(区)。

  其他园地,分布在东升、小榄、五桂山、南朗、西区、东区及火炬开发区。

(三)林地
  1982年,全市林地面积32379.9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9.24%。1990年为36630.77公顷,至1996年增加至40034.74公顷,其后有所下降。2005年全市林地面积35296.72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1.51%。其中有林地为15082.5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42.73%;灌木林地889.71公顷,占2.52%;疏林地为1544.52公顷,占4.38%;未成林地17629.26公顷,占49.95%;迹地8.85公顷,占0.03%;苗圃地141.87公顷,占0.4%。

(四)其他农用地
  2005年,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坑塘水面、畜禽饲养地和农业设施用地等其他农用地,全市共有27834.36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4.85%。

二、建设用地
  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44219.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56%。

(一)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1982年,全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面积7033.47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18%。1990年为13586.09公顷,2000年增加至33997.86公顷。2005年,全市城区、乡镇、火炬开发区的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40320.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91.18%。其中,城市用地4102.55公顷,占全市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10.17%;建制镇用地为7433.25公顷,占18.44%;农村居民点用地11742.29公顷,占29.12%;独立工矿用地16527.1公顷,占40.99%;特殊用地515.31公顷,占1.28%。

(二)交通运输用地
  1982年,全市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464.5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0.28%。1990年为1149.36公顷,2000年增加至2596.48公顷。2005年,中山市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为2222.7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3%。全市人均占有交通运输面积为0.1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中,公路用地面积为2222.29公顷,占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的99.98%;港口码头面积为0.44公顷,占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的0.02%。

  中山市没有铁路、民用机场和管道运输用地类别,交通运输用地由公路及港口码头用地组成。

  公路用地,全市主要的公路干线有:105国道中山段、京珠高速、广珠公路、番中公路、岐江公路、沙水公路、坦神公路、南三公路、阜港公路、沙港公路、逸仙路、大茂公路、岐关东路、城桂公路、沙坦公路、麻乾公路、瑞涌公路、岐湾路等干线公路。另外,还有县道、乡道与干线相连。

  港口码头用地,至2005年,中山市有5个港口,其中对外开放客运的中山港,泊位有14个;神湾港有4个3000吨级的船舶泊位;内河港有石岐港、小榄港、大黄圃港3个。

(三)水利设施用地
  2005年,全市水库水面面积670.22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52%。全市主要的水库有:长江水库、逸仙水库、莲花地水库、横迳水库、金钟水库等。

  2005年,全市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676.47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16%。

三、未利用土地
  1982年,全市未利用土地4414.47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46%。1990年为893.41公顷,2000年为676.56公顷。2005年底,中山市未利用土地23774.8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8.67%。其中陆地面积542.18公顷(荒草地446.4公顷、沼泽地3.48公顷、沙地72.34公顷、裸土地9.07公顷、裸岩石砾地10.89公顷),水域23232.65公顷。

四、海域
  中山市境濒临珠江口,有广阔的海域面积。北起洪奇沥口,南至南朗镇平顶一带(1992年1月省调处行政区域界线争议办公室划定中山市的海涂行政界线应以水晶坑旁的“三乡与崖口村碑”为南界,即至东经113°31′49″,北纬22°25′08″),海岸线长26公里,海域面积176平方公里。1984年开展海部地名普查工作,共查出海域内有岛屿7个、明礁1个、干出礁2个、滩8个、河口2个。主要岛屿有横门岛、烂山岛、大茅岛、二茅岛等,在岛屿周围积聚了大片滩涂。

部分年份中山县、市土地利用一级分类面积表

 

 

上一篇: 无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二节 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