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1 【点击率】873次 | ||||||||||||||||||||||||||||||||||||||||||||||||||||||||||||||||||
赤红壤 是在南亚热带高温多雨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面积60万亩,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3.6%,广泛分布在市境低山丘陵台地区。成土母质以花岗岩为主,也有砂页岩。由于地形部位及植被等成土条件各不相同,土层厚薄、熟化程度各有差异。土壤偏酸性且有机质含量较低,以壤土及砂壤土为主,可分为耕型花岗岩赤红壤、斑晶花岗岩赤红壤和砂页岩赤红壤等3种类型,其中以斑晶花岗岩赤红壤的面积最大。 水稻土 是人们长期种植水稻、在周期性的水耕和旱作环境中发育形成的土壤类型,面积近93万亩,广泛分布于市境内平原、低丘宽谷和坑垌之中,是耕作土壤的最主要类型。该土壤发育于多种成土母质,有低丘台地的花岗岩、砂页岩的风化物及冲、残、沉积物,也有平原地区的河流及滨海、浅海沉积物。因其耕作年限、灌溉条件、地形部位等不同,引起地表水的下渗、积滞,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升降等差异,使土壤中的物质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淋溶淀积和分解积累的过程。根据土体中水分类型对某些物质在成土过程中的影响所出现的性态特征,可分为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沼泽型水稻土和盐渍型水稻土等6个亚类,其中以潴育型水稻土所占的面积最大,约占水稻土面积的80%,剖面发育较典型且肥力较高。 基水地 是经人工挖塘堆基,塘中养鱼,基面种植经济作物的一种人工堆叠、耕种熟化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市境西北部的南头、东凤、小榄、古镇等4镇,黄圃、三角、阜沙、横栏等镇也有少量分布,面积达13万亩。该土壤成土母质为三角洲沉积物,其剖面发育既似旱地,又具水稻土的特征,土层深厚肥沃,质地适中,宜种性甚广,生产潜力较大。 滨海盐渍沼泽土 该类型土壤是分布于沿海潮间带的海涂土壤,退潮时露出,涨潮时被淹没。主要分布于东部横门口外和南部磨刀门口附近,面积10万亩。该土壤成土母质为近代河口沉积物,由于长期或间歇性受海水淹没,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明显。按其成土过程的差异可分为滨海泥滩、滨海草滩和红树林滩3种类型。 滨海沙土 主要分布在南朗及翠亨村镇滨海岸地,面积约1000亩。该土壤成土母质为滨海沉积物,一般正常潮水不能到达,是一种干旱而养分缺乏的松散沙土。 1982年中山市土壤分类系统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