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1 【点击率】633次 | |||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口西侧,处于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地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但影响程度相对较轻。 一、太阳辐射和日照 日照 1979—2005年,中山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94.5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8%,平均每日日照4.6小时,光照充足。其中,日照时数最多为1986.4小时(1980年),占可照时数的45%,平均每日日照5.4小时;历史最高纪录为2392.6小时,出现于1955年,占可照时数54%,平均每日日照6.6小时。年日照最少时数只有1448.2小时(1994年),占可照时数的33%,平均每日日照只有4小时,为市气象台有记录以来最低值。 因阴雨天气多,每年3月是一年中日照最少的月份,月平均日照为66.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18%,平均每日日照只有2.1小时。7月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是一年中日照最多的月份,月平均日照达214.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3%,平均每日日照高达6.9小时,是3月份的3.3倍。 二、气温 月平均气温以7月最高,达28.8℃;其次是8月,28.6℃。最低是1月,只有14.3℃;其次是2月,15.2℃。1979—2005年,城区极端最高气温为38.7℃(2005年7月7日和8日)。年平均高温日(指日最高气温≥35.0℃)为8.8天,最多达34天(2003年),其次有26天(1998和2000年),1985年全年没有出现高温。极端最低气温为1.3℃(1993年1月29日)。 三、雨量 降雨集中在汛期(4—10月),平均雨量1521.6毫米,占年雨量的82%。每年4—6月的前汛期,由西风带天气系统如西南低槽、低涡、冷锋、静止锋等形成锋面雨,7—9月后汛期由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台风等热带气旋形成的台风雨,量多强度大,前汛期雨量略少于后汛期。 每年5—8月均出现连续最大4个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9%—63%;月雨量以6月份最多,平均为306.7毫米,其次是7月,282.6毫米。11月至次年3月为少雨期,连续5个月降雨量只占年降雨量的10%—14%。12月份雨量最少,只有31.1毫米,其次是1月,35.5毫米。月雨量变化幅度较大,最高达898.6毫米(1981年7月),而一个月内全无降雨的共出现8次,集中在10月至次年2月。 四、风 风速 1979—2005年,城区年平均风速为1.8米/秒,相当于2级风。一年之中,7月份的平均风速最大,达2.2米/秒;12月份最小,只有1.5米/秒。沿海地区、空旷地区以及山口地区,由于地形关系,风速比城区大。城区测得最大阵风风速为33米/秒,平均风速为20米/秒,出现在1999年9月11日,受9910号热带风暴造成。历史上极大风速为34米/秒,出现在1964年9月5日,受6415号台风影响造成。 中山城区年平均8级大风日(风速≥17米/秒)2.1天,最多的年份为6天(1983、1985、2003年),而约三分之一的年份没有出现8级大风。8级大风多出现在7月,平均有0.5天,12月和1月没有出现8级大风。一个月中出现8级大风最高纪录是3天,分别出现在1980年7月、1983年3月和1985年9月。 海陆风 由于濒临南海,中山还有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因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风速的变化规律为上午9—10时风速开始增大,到下午14—16时最大,然后逐渐减弱,到次日早上5—8时风速最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