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年,长洲开村始祖敬斋公定居长洲岛后,在岛上建了1间侯王庙。庙中除供奉南宋末代宰相“杨侯王”的神像外,还供奉木雕龙头、龙身、龙尾作图腾崇拜,祈求神灵保佑。明万历年间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村民聚集侯王庙祭祀,并在庙前广开筵席。全村乡亲父老相聚一起大碗酒大碗肉而饕餐。酒酣饭饱之际,习武者贪杯畅饮后,将供奉的“木龙”高举而舞,且边舞边唱。看似“醉”了,却“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舞技自成一格(长洲的木龙造型独特,俗称“猪嘴龙”,可双手同时舞动),村民把这碎步舞龙称之为“醉龙舞”。从此,四月初八舞醉龙的习俗在长洲一直延续几百年。至清朝末年,舞醉龙日益兴盛,并流传到张溪、濠头及澳门渔栏等地,且在澳门得到传承。“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成“四旧”遭到破坏。
1995年重修侯王庙。1996年,沉寂了20多年的醉龙舞在当年市“慈善万人行”活动上精彩亮相。2005年起,长洲社区居委会每年投入20多万元对“长洲醉龙”这一文化遗产进行深入发掘,整合和保护。是年,社区出资开办了醉龙舞培训班,参培者达180多人,邀请醉龙传承人黄焯根传授技艺。
长洲醉龙发展成为中山民间艺术瑰宝,每年应邀为中山慈善万人行及重要会议作表演,获2005广东岭南民间艺术大汇演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