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民俗
东乡民歌《望夫归》
【作者】李汉超 【文章来源】中山日报 【成文日期】2007-02-18 【点击率】6940次

广被传唱的民谣

    在中山市东部民田区的村落中,时不时会听到一些寂寞的老人家哼上几句《望夫归》民谣,年纪大了忘性多,唱的机会很少,大都断言续句,不能整首唱出来。张家边五星社区白庙村的农民高耀晃,给我们见识了他走乡串村搜集录制的东乡调民谣,《望夫归》曾是在东乡传唱最广的歌谣。

  正月望夫夫不归,我夫出路去广西,广西有人留人洞啰,广东有个望夫归。

  二月望夫夫不归,春花开到满山围;鹧鸪又啼莺又叫啰,几时望得我夫归。

  三月望夫夫不归,不觉清明节又来;有仔山头挂白纸,我冇仔山头贱过泥。

  四月望夫夫不归,黄梅赖仔吊高低;我有心种梅无心摘啰,亏了个黄梅赖仔跌落泥。

  五月望夫夫不归,龙舟鼓响立乱搥;人家(屋)有钱摆菖蒲酒啰,你话我(个)杯(在那)敬过谁?

  六月望夫夫不归,禾黄米熟长肥鸡,我有心养鸡无心叫啰,亏(了)个黄鸡吃饱地下啼。

  七月望夫夫不归,七姑仙女等河溪,牛郎都有个相逢日啰,几时望得我夫归。

  八月望夫夫不归,秋风阵阵入罗帷,人有(个)双层下 冚被啰,我几时望得我夫归。

  九月望夫夫不归,九月重阳放纸鹞啰,纸鹞又高绳又短啰,几时望得我夫归。

  十月望夫夫不归,禾黄米熟尽收齐,又有个粘时又有糯啰,我几时望得我夫归。

  十一月望夫夫不归,五月夏至日又长,冬至日又短啰,几时望得我夫归。

  十二月望夫夫不归,挨紧(个)冬时年又晚啰,无柴无米我随餐,我家灯油火腊依靠谁呀?”

  东乡,是中山人习惯以石岐为中心,西面沙溪、大涌称“西乡”,石岐以东的张家边(即现火炬高技术开发区)和南朗称为东乡。“西乡”、“东乡”都是有名的侨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洋谋生的人较多,很多华侨回乡娶妻后又出洋打工,夫妻两地分离,《望夫归》忧怨的内容和缠绵的咏叹曲调,正是表达了守家怨妇的心境。

  为什么《望夫归》首段只说“我夫出路去广西”,而不唱“我夫出路去外洋”呢?这和早期香山人离乡闯荡事业的风气有关。

  早在明代中后期,葡国人借占香山澳门,并以澳门作为与中国贸易的基地。葡人需要大量的土产如蚕丝、桐油、陶瓷、粮食等土产,交换从殖民地贩运来的各种物品,香山县形成了一帮专事中介洋人与本地人交易的商人,称“牙行”(古人认为不经劳动生产物品或不事商贾的人是靠“牙尖嘴利”谋生中介买卖不用本钱,而形成的一个行业,从业者称“牙人”“牙行”是早期经纪商行的称谓)。清代之后,广州成为官府对外交往的口岸。外贸的需求改变了珠三角农业的生产格局,从单一的水稻种植向“桑基鱼塘”蕉基、果基、蔗基鱼塘的生产格局转变。也影响着农村农民向商业、手工业转变。当时的东乡,还是水乡泽国,乡民依傍着贫瘠的丘陵小岛种植山园水田。不甘贫困的东乡农民走出家门,探求改变命运的出路,于是,产生了一批从事外江采购的商人。这些香山人沿珠江西江上溯到广西,沿途采集山货,有时为了采集所需山货就地设点,等春江水暖,雨季来临就结集竹、木杉材成排连同其他山货顺流而下。采购的人一去经年,难怪在家的亲人朝盼晚盼,时时念叨。尤其是新婚夫妇,既担心丈夫的安全,又担心丈夫外遇热情开放的侗家姑娘,所以又有“广西有个留人洞”的担心。从《望夫归》民歌中可以管窥早期香山东乡人走出家门是向本土谋生开始的。

“正月望夫夫不归,我夫出路去广西……”金色的田野里,年轻的恋人们已经不知道《望夫归》这首曾在东乡传唱最广的歌谣了。巫达新

 

民谣的第一次变迁

  《望夫归》在东乡民间传唱中有多个版本,形式是从正月唱到十二月,但传唱人根据自身的经历将内容修改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香山东乡人外出谋生渐多,人们的眼光从外江采购山货转向外洋,一些远涉重洋谋生的东乡人也带来不少新信息,也带回自己的劳动成果。使东乡农民大开眼界,早期出洋的人携亲带友,纷纷出洋,形成了有名的侨乡。但在家乡的妻儿,每日望穿秋水,惦挂着外出的亲人。于是《望夫归》这首民歌,正是表达她们心境的最好表现。高耀晃先生搜集记谱的这首《望夫归》,唱到十二月丈夫还未归家,怨意绵绵,令人心碎。

  已故中山县长,曾在中山抗日的珠江纵队老战士甘子源,在战争年代曾搜集的《望夫归》却又是另一个版本。

  正月望夫夫不归,我夫出门去广西,广西有个留人洞,广东有个望夫归。

  二月望夫夫不归,春花开到满山围;我有心种花无心理,头髻懒梳花懒围。

  三月望夫夫不归,清明时节又到黎;人家有仔挂白纸,我上山头望夫归。

  四月望夫夫不归,黄梅赖仔(即李子)吊高低;我有心种梅无心理,黄梅赖仔跌落地下贱过泥。

  五月望子夫夫不归,龙舟鼓响乱咁锤;家家饮杯菖蒲酒,我斟了此杯捧边谁?

  六月望夫夫不归,禾黄米熟养肥鸡;我有心养鸡无心理,肥鸡飞入树下槐阴啼。

  七月望夫夫不归,七姑仙女送河溪;牛郎有个相逢日,几时望得我夫归?

  八月望夫夫不归,秋风阵阵入罗帏;人有家仔妇(读夫)娘共仔寐,我无仔妇娘望夫归。

  九月望夫夫不归,重阳节日又到来;人家有仔登高放纸鸢,我去登高望夫归。

十月望夫夫不归,犁冬晒白又到来;人家夫在夫去做,我夫外出自己犁。

  十一月望夫夫不归,不觉冬至又到来;人家都话做冬比年大,我晒定腊鸭望夫归。

  十二月望夫夫话归,买齐年货就番来;番来共吃团圆饭,叫我通知乡间朋友要到齐。

  这首《望夫归》从正月唱到十二月,“望夫归”有了信息,总算舒了一口气,压抑了一年的望夫情,突然有了丈夫归家信息,心情犹如缺口崩堤,有种畅快的感觉。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首《望夫归》在侨乡最为流行。现代人如何感受老一辈华侨的离愁别怨?

 

东乡,是中山人习惯以石岐为中心,西面沙溪、大涌称“西乡”,石岐以东的张家边(即现火炬高技术开发区)和南朗称为东乡。巫达新

 

民谣的另一种版本

  《望夫归》一般是用咏叹调和拉腔为主旋律,没有固定乐谱,是根据唱歌之人所表达的内容和歌调长短而定。在张家边珊洲、海傍一带,还有另一个版本的《望夫归》没有文采,直白如语。

  一月望夫夫不归,贼公拉我去边呢,拉落横门有个烂七顷,十七八人好似望夫归。

  二月望夫夫不归,贼公拉人好似赶鸭仔,拧枝炮仔敲埋犁。

  三月望夫夫不归,贼公拉我落船舱真恶抵,衣衫无换溅过泥。

  四月望夫夫不归,梢公倒一条大三,我都巴(爬)上船面睇,一脚踢我碌落嚟。

  五月望夫夫不归,梧州火船(轮船)行过真快趣,红红绿绿照埋嚟。

  六月望夫夫不归,贼公耕田真好密插仔,我割倒禾番来无眼睇,拧枝禾叉梗仔慢慢嚟。

  七月望夫夫不归,贼公要我上马鞍山头来睇水,我一来怕神,二来又怕鬼,看到三更半夜走番嚟。

  八月望夫夫不归,不觉中秋时节又到来,鸦片烟公无食真恶抵,瞓到三更半夜发烟迷。

  九月望夫夫不归,不觉重阳时节又到来,贼公揾钱真快脆,我家无柴又无米,呆在家中望夫归。

  十月望夫夫不归,不觉禾黄米熟又到来,东家大谷围、细谷围,我家无柴又无米,呆在家中望夫归。

  十一月望夫夫不归,不觉冬至又到嚟,有钱人买鱼又买肉,我家无钱用个砂盘磨米做糊括碌吞。

  十二月望夫夫不归,睇白呢把骨头埋入泥,贼公要我帮他到蕉基斩几空蕉来过年,激嬲我借此机会游水走番嚟。

  这首《望夫归》平白如话,将当时盘踞沙头坦尾的“大天二”裹胁农民为奴的状况述说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望夫归》这种叹情民歌,表现的内容不仅有离愁之苦,还有叹身世、叹经历等内容。

  流传客家地区的客家山歌,已经家喻户晓,流传在珠江流域的“咸水歌”,经中山的音乐工作者挖掘、整理出“中山咸水歌”,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坦洲唱到首都中南海,已经被国务院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流行于东乡的民歌,以《望夫归》为代表,还有相当的民歌遗留在东乡老村民的记忆中。一百多年前东乡民歌随着东乡人的足迹传到世界各地,也随着老一辈人的老去而随风消逝。很多人都会问:东乡民歌真的会消逝吗?让东乡人自己来回答了。 

上一篇: 石岐过年琐记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过年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