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李嵩云 【文章来源】中山日报 【成文日期】2021-06-14 【点击率】9978次 | |||
佛寺春节 佛寺是春节最旺的地方之一,有不少人即使工夫更多,还是不忘去佛寺和庵堂,礼佛祈福。石岐佛寺原有仁寿禅林(今之西山寺)、白衣庵、怀园寺、隐泉寺及众母寺。寺内大雄宝殿香火鼎盛,参拜佛祖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有求福许愿的,有自携新观音像或佛祖像,来佛寺请高僧开光的,也有游览观光的。佛寺住持在山门合十,迎来送往。有的到佛寺礼佛祈福者,拜过佛祖,求得一支大香,在佛前点着,护送返家。有的在佛寺购买一盏莲花宝灯准备放在家里的观音像前,他觉得完成了新春的一个美好愿望。今各佛寺中,仅存西山及白衣两寺,但新年去佛寺拜佛的习俗,至今保存着。 新春开灯 新春佳节,有的家庭有件喜事就是“开灯”。一年中,有添了“丁”的人家择个吉日,在纸扎店买个花灯。这种灯是专为“开灯”特制的,四面八角,一尺正方。讲究的花灯做工精细,白底红面,四面红纸上剪有通花和吉祥图案,如“双鲤鱼”、“孖金钱”、“如意”、“蝙蝠”等。开灯日一早把花灯挂在大门口的门官厅上,点上香烛果品供奉门官。最后,把写上孩子名字的小红纸贴在门官神位旁,用意是将孩子名字禀告门官,请他扶持长大成人。富裕人家当日宴请至爱叔侄、亲戚,当办喜事一样。 在祠堂(宗祠)和街坊的土地坛也有挂上花灯的。直到清明前,户主才择个吉日,带着孩子拜过门官后把灯烧掉的,叫做“结灯”。 名师开学 新春佳节是孩子开学的好日子。古者,六岁入学。有的人家在孩子入小学前,择定春节一个吉时,礼聘一位德高望重的宿儒先为孩子开学。 当日,家人带着孩子拜谒老师,并送上挚仪及礼品。老师和蔼地问明孩子姓名,打开孩子带来的《三字经》,在其中“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四句,用笔每字加上圈点,教读一次。再在描红本上,手把手地用毛笔教填写首四句:“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最后,老师勉励孩子几句勤学的话,开学仪式结束。家人教孩子拜谢老师,有挂孔子像的还要拜孔子。 先叔硕卿先生是中山名儒、硕彦。他创办的竞修学校是石岐最早的私校。当年石岐人士争出先叔门下,故每年春节,慕名而来请先叔为孩子开学者不少。先叔年事已高,我常在旁协助,亲睹那种“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这种聘名师开学的习俗,解放初还流传着,只是做法已经简化了。 开祃祭祖 古时朝廷出师,要举行祭祀仪式,祭其所到之地,以策安全,古称这种仪式为“祃”(音牙)。后来传到民间,成为一种祭祖的习俗,每月初二、十六为“祃”。但实际上每年做“祃”的只有正月初二的“开祃”和十二月十六的“尾祃”。 “开祃”时,人们都用好兆头的佳肴如猪、鸡、鱼、蚝豉、发菜之类供奉列祖,并用“三牲”拜天神、门官、土地,祈求老少平安,家宅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接着,全家团聚一堂吃开年饭,这种习俗称“开祃”。 年初二“开祃”后,做儿媳的就与丈夫、子女返外家拜年,向父母送贺年礼品。有的男女亲家还互相送礼,这份礼都以丰厚、名贵为主。晚饭后,男家派女佣接儿媳回家,显示有体面,重礼仪。因此,“年初二,翻(返)外家”成为石岐普遍的新年习俗。但也有因农村的规矩或家庭的礼教,翻外家拜年要在初七人日以后才能成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