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民俗
中山鞋屐泛泛谈
【作者】李国瑞 【文章来源】中山《文史》 【成文日期】1996-10-01 【点击率】4574次

  近百年来,世事变迁,中山人穿着鞋屐的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兹略述其大概。

    民初时期,中山人的护足文化比较,当时流行南洋冯强橡胶园()生产的青、黄、白布面胶底鞋,不少中学生买两双替换着穿。妇女中放脚的穿软底小鞋,扎脚婆娘穿木屐三寸,而广大群众则穿南方木屐。五桂山和民田区的农民,多穿皮挞(俗称挞沙鱼”)。所谓,是指利用橡胶制品的废弃物做的脚垫。穿着它上山可防脚底被刺,在沙石路上挑担行走也极为适宜。中山以穿鞋着袜挞木屐来区分人的地位,大沙田区的 疍家农民、拉黄包车的、做搬运苦力的、抬棺材做仵工的,则因受工作环境和经济条件所限而常打赤脚,被讥讽为天地玄黄,洗脚上床”。

    40年代后半期,中山县城石岐镇有正式中西鞋厂和鞋店共43间,同业公会会长谭根源。鞋厂和鞋店分布于孙文西路,三分之一设有工场,其中以模范鞋厂(今中山市邮电局城区邮电营业分局孙西营业部址)门面最大,内有10张矮台。每一矮台有4名做鞋底的技工。另有20名做鞋面的师傅,还有做度脚出样、购料、推销的和徒工等。此外,泰西鞋店(今中山市百货公司西侧孖铺位)、檀香山鞋厂(汇源里口)也颇有名气,制鞋山寨厂则有10家,承接加工、订购或成手货批发。一些华洋百货店也兼营鞋类。又有数间鞋膏、鞋带、鞋刷和白鞋粉专卖店,咸杂酱醋小店兼营学生胶鞋,布店不卖生人鞋而兼营寿衣、寿鞋袜。此是石岐特点。

    40年代,石岐木屐店共有41户,同业公会会长先后是黄照华、陈萱。屐店集中在民族路东段。业主先到肇庆订购屐胚,然后用特种工具加工,先将一部分制成上漆花屐、色屐,白屐、高厚屐(肉菜市场用)。高踭()屐、平踭()屐、屐仔等,一一陈列在排架上让顾客挑选,议定价钱后,先试钉4厘米宽的篷皮,试穿合适后再成双钉妥,收款后礼送顾客出门。

    中山人说做售货员最低三下四是卖布卖鞋屐,遇着腌臜的挑剔折腾买不成,还要笑脸好言送出门。卖皮挞则不同,农具店、圩期小农具摊档和农村打铁店均有皮挞卖,只有大概规格,没有标准尺码,价钱便宜。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劳动人民生活虽逐步改善,但政治运动频繁,西式革履,销量不多,而以草绿色布面橡胶鞋(俗称解放鞋”)和原色白屐销量为最多。深夜和凌晨,石岐街道木屐声声,普通旅店和党政招待所,均是每一床位放一双木屐给旅客穿用。没有地毯的客栈,也是棘橐屐声处处闻。

    1954年,石岐木屐店增至45户。

    1956年,石岐私营鞋店纳入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百货商店,私营木屐店由互助组转上了木屐合作社再于1958年转厂。

    60年代韧,我国国民经济比1958年大跃进时期更加困难,石岐烟丝厂因烟叶紧缺,便成立了电木,塑料车间,实行部分转产。后来,又将塑料制品和生产设备低价转让给烟墩区制鞋社,支持该社改办石歧塑料厂,生产塑料鞋和其他各种塑料制品,而在水街口成立的石岐橡胶厂,也有生产橡胶鞋,但买鞋需要布票。木屐厂的原料日趋紧张,连到厂里购买下脚料木柴也需批条,木屐供应在石岐已是有名无实。笔者多次在兼卖皮挞的张家边公社供销社买到木屐。自香港塑料生产兴起后,中山人的港澳亲友带()很多塑料拖鞋、泡沫塑料拖鞋等回来。不久,国内大城市也有了塑料制品厂,此后,木屐就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干部、文员穿着拖鞋上班很平常。

    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经济快速发展,中山人思想转变较快,穿着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十分注意仪表装扮,穿西装打领带(或领结)要配穿锃亮的皮鞋,如配穿运动鞋就显得不伦不类了。在庄重场合,不能穿拖鞋。夏季穿着短袖恤衫(衬衣)时也基本上没有人配穿木屐的。妇女穿着雍容华贵服装时,一定配穿高跟或半高跟皮鞋,而不能配穿平底布鞋、运动鞋、拖鞋、木屐。中山的三星、四星级或较高级酒店,门前都摆放一个写着衣冠(也包括了,省略而已)不整恕不招待衣履不洁请勿入内的牌子,中山人的穿着文化程度可见一斑。

    进入90年代,穿木屐,穿皮挞已成为历史,解放鞋不再吃香了,穿鞋花色品种不断出现新潮流。进口的PUMAMOFORK等名牌高级运动鞋男女老幼都有购买穿着,还深受体育运动员们青睐。有皮鞋、人造革鞋、硬塑胶鞋、软泡沫塑料鞋、新款鞋面橡胶底鞋、彩色闪光鞋、声响鞋、有节奏音乐琴音鞋、跳舞鞋;有女高跟、半高跟、平底鞋,女绣花龙风婚礼鞋;有各种颜色的长简、半长筒(俗称门官靴”)和平口的各种水鞋,人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购买。以前穿高厚木屐的猪肉佬、鱼虾佬,今时已改穿水鞋开档,收市回家时复穿普通鞋。还有各适其适的花款诸多的拖鞋,如只在室内穿的绒底绒面软绵绵拖鞋等,数不胜数。

    90年代,中山石岐城区和30多个镇区的专业鞋店愈开愈多,仅太平路从百货公司至榕树头一段就有25间,孙文西路有15间,而各百货商店一般设有鞋类专柜,究竟120万中山人每天买鞋多少双?难以稽实。大型制鞋厂有10多家,产品既能出口创汇,又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参与市场竞争的,还有进口鞋、市外国产鞋、本地山寨厂廉价鞋。中山鞋业前景,必然愈来愈好。

上一篇: “和尚头路”今安在?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农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