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特产
杏仁饼
【作者】轶名 【文章来源】中山政府之窗 【成文日期】2009-03-18 【点击率】4435次

  

  省、港地区很早就有杏仁饼这个品种。但早期传统的杏仁饼质糙而硬,同炒米饼差不多。自二十年代中山杏仁饼问世之后,人们才把这种食味香纯浓郁、入口酥甘溶化的新饼点视为珍品。

  中山杏仁饼的制成,要归功于两位铁城的点心师傅。第一位是二十年代铁城“易味庐”饼家的点心师梁星如。梁是铁城人,本世纪初他十几岁时便到香港的饼家去打工学师。经过十多年的学习,他终于学到一手制饼的好手艺。他制饼有个特点,就是善于改良饼味,推陈出新。很多传统的古老饼种,经他精心改良,质、味均大大提高。一九一八年,梁星如带着一门好手艺回到铁城,在市前街(即今孙文中路孙中山纪念堂公园左侧)开设饼店,取名为“易味庐”。他将传统的杏仁饼加以改良,绿豆原料要精选,再经过泡浸,去壳、炒香、晒干、研磨等工序,才和糖,印饼、焙烘。而且,还将中山传统的菊花肉中的糖腌肉,也用到杏仁饼中去作为夹心,这便是始创的中山杏仁饼----夹肉杏仁饼。

  在“易味庐”杏仁饼问世两三年后,另一型号的中山杏仁饼----“咀香园杏仁饼又出世了。咀香园主持制饼的是个女师傅,名叫潘雁湘。她年轻时原是顺德一户地主家中专门制作点心的婢女,后来嫁到铁城。她制饼的特点是善于模仿。谁制出好点心,她很快就能模仿过来,还别具特色。当时,她羡慕易味庐杏仁饼的好饼质和好声誉,精心将其选料,制作方法全部仿学过来,便制成咀香园杏仁饼。当时,这两家杏仁饼的质、味基本相同,但款形不同。易味庐的饼身较薄,体积小,方形;而咀香园的饼身较厚,体积大,圆形。

  由于两家杏仁饼的质、味均居上乘,故同样受到顾客的欢迎。不仅在中山吃香,在省、港、澳地区也风行一时,同广州的“小凤饼”和佛山的“盲公饼”互相媲美,甚至还远销至东南亚和美洲。据说,当时美国举办国际商品展览会,我国送展的产品中就有中山杏仁饼,而且还获得金牌奖哩!

  到一九三一年,梁星如病逝,“易味庐”饼家后继无人,逐步衰歇,从此就再也看不到方形小杏仁饼了。中山杏仁饼的生产,就由“咀香园”独家承担起来。解放后,“咀香园”饼家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进一步发展业务,扩大营业。制饼工艺也进行改革,一部份工序采用机械流水线代替人工操作,制饼原料还经过紫外线消毒,烘焙工序也改用电炉了。今天的中山杏仁饼,不但保持其香纯浓郁、酥甘溶化的特色,而且饼质更加细腻,制作、包装更符合卫生要求,更受国内外顾客的欢迎。

上一篇: 中山乳鸽 【关闭窗口】 下一篇: 菊花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