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特产
竹升面·糖水菱角
【作者】刘居上 【文章来源】《阜峰岐水》 【成文日期】2009-03-03 【点击率】4217次

  中国幅员广大,各地都有自己的风味食品。以面食为例,兰州有拉面,山西有刀削面,而在中山,过去则有“竹升面”。

    本来,南北面食的最大区别,就是广式面条通常在面粉里加硷水 (最好是用蕉头或其他野生植物的根部焚烧所得的灰,用水泡浸后澄清、过滤、浓缩而成的富含钾盐的硷水,近年则多用碳酸钾、纯硷等化学物质调校),而北方的面食则不加硷水。所以广式面条色泽金黄,咬起来有弹性;北方的面条则颜色纯白,没有弹性。

    竹升面的特点来自它的制作方法。过去在石岐河边街一带就有这样的点档现制现卖。它的最大卖点,就是骑在打面工人胯下的那条竹马般的竹升。制面工人无把面粉、适量的鸡蛋鸭蛋加水和好,渗入硷水,调成一个淡黄色的面团。如果面团太湿,还要再加面粉,这叫插生。接着把和好的面团用手不断磨擦,捶压、这叫扣面,目的是增加面粉的柔韧度,并让硷水逐渐挥发,使入口时不带硷味(有时做好的面条还要放置一整天,目的也是消除硷味)。这时就可以用竹升压面(中山人称之为屹面”)了。

    所谓压面,就是把面团摊放在靠墙的木案上,然后将一根长茅竹(中山人称之为竹升)的一头用从上悬挂而下的很有弹性的绳索固定,另一头则远远地伸出木案以外,制面工人就骑在竹升上,一上一下地弹跳,让竹升不停地碾压面团,压薄了,摺叠再压,大约经过二三十分钟后,面团就变成其薄如纸,可以切成面条,做成云吞面(又称芙蓉面);研碾得更薄的,就是用来包云吞的云吞皮。

    竹升面的优点,就是柔韧、爽滑,特别可口。尤其是,用这样的云吞皮包的云吞,皮薄得像纸,汤滚熟透时呈半透明状,但却不易破穿。

    现在的广东面条大多用机器制作了,当然生产效率是成千上百倍地提高,但原来的风味却也部分地消失了。

    如果说,竹升面的制作是重体力劳动,体现的是男性的粗犷;那么,另一种小食糖水菱角的制作,则讲究手的灵巧,体现的是女性的细腻。

    过去,中山的糖水摊挡除了有红豆沙(绿豆沙)、芝麻糊、杏仁露三大主食外,颇受欢迎的还有糖水菱角。糖水菱角是在食店里现煮现卖的。负责制作的店员,用一双筷子,不断地把盆子里的糊状生粉,一夹一放地,甩到滚烫的糖水锅里,煮熟的粉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剥了皮的菱角,所以俗称菱角仔。这种泡在糖水里的菱角,吃起来又爽又滑,口感好极了。

    旅游产业讲究地方特色,恢复这些地方食品就是不错的选择。

上一篇: 荼薇酒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三月红”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