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缪文森 【文章来源】《中山侨刊》 【成文日期】2015-07-29 【点击率】3493次 | |||
提起食禾虫,象小孩子放鞭炮,又爱又怕,爱的是美味,怕的是其外形,起初吃禾虫就有这种感觉。在外省人的眼中,蛇虫鼠蚁、蚯蚓蝙蝠、蜂蛹树蝉、龙虱(水虱)竹虫,都是敬而远之的异类,更不可与吃字联想在一起,而广东人(特别是珠三角人)则把这些丑陋和令人反胃的东西,视作美味,连珍馐也不能过之。如今,外省人来的多了,在吃异类方面逐渐“同化”,具备一定胆量的,经过战战兢兢的尝试,却也象当地人一样,爱上它们了,其中吃禾虫就是一例。 有位外省朋友初来水乡工作,见到一桶桶密密麻麻的肉虫子,惊奇地探问这是什么东西?得知叫禾虫,得知是一种餐桌上的美味时,楞是自言自语地说:不可思议!日子长了,禾虫见惯了,在强烈的食欲和客观条件催动下作了一次冒险,改变了他的“成见”;从恐惧变为热爱,加入了我们这支嗜虫的“饕餮大军”中来。改变了他初衷的是这美味,征服了他的“形而上学”的也是这美味。 记得最初他尝的是钵仔禾虫,瓦钵内装着烤得焦黄的禾虫还隐约可见,正发出缕缕渗入嗅觉神经的淡淡虫香和旦香。在我们的鼓励下大胆地尝了一口,他马上喜欢了这丑陋的虫子,他啧啧称赞:好味好味,甘香鲜腻,亏你们广东人能想出吃这东西!稍后的日子,油泡的、椒盐的、蒜茸的、椒丝的或用各种佐料烘烤的,他都尝了,禾虫让他爱得一发不可收拾,他认为鲍参翅肚都不足望其项背,禾虫是天下第一美食。 禾虫是一种季节性极强的食品,听老农说,禾虫只有禾熟到收割的十多天时间内才有。屈大均《广东新语》中说,夏天溽暑,阵雨过后,禾中蒸郁而生虫……生时青色,熟变红黄色,霜降前禾熟虫亦熟,大潮入田,断节而出,浮游田上,网取之。 这是禾虫难得和矜贵之处,不过,时移习易,精明的有商业头脑的人,研究饲养,在珠三角几乎一年大部分时间都能吃到它,酒店食肆常年冷藏后供应。虽是饲养,但也很受食客欢迎,经济效益不俗。 吃禾虫,和吃其它异类一样,有了第一次尝试,就没有心理障碍,就不会被它的外表迷惑,而失去了一种难得的美味。 |
|||
|
|||
|